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

萬和順有些爲之動搖了。他對裁冗的想念根本不亞於魏衝。他以爲南京的局勢越亂越好,攪得陸黨雞犬不安,自己方能佔據主動。但此事並非純靠臆想就能解決的,總得考慮陸放軒的意見。

除此之外,柳黨也要加以重視。爲防他們在其中插手,裁冗‘善政’必須緩慢地開展下去,使事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於萬和順看來,這次的黨爭將是一場溫和的,能握手相談的鬥爭。

他稍思片刻,便與魏衝說道:“魏書辦,本官生來最憐黎民之苦,既下民有此心願,吾亦不忍見奸吏貪官橫行霸道。這樣吧,你去勸越國公,探他意見如何,如若同意,就問在宮中商量可宜?”

“明白,明白!”魏衝露出得意的微笑,登時從地上爬起來,連走路都顯得昂首挺胸。

陸放軒一直在等待着這樣的機會。可萬和順的反應這般迅猛,倒出乎了他的意料:看來這位老義兄對自己還是熟悉的。

越國公欣然接受了魏衝的諫言,但不怎麼喜歡萬和順的建議,搖了搖頭:“萬兄的好心我理解,在宮中商議,無非是避開柳黨的耳目;然此事越去遮掩,恐就適得其反了。不如齊往行宮,在陛下面前奏請裁冗,堂堂正正地說開來。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聖聽明允,柳黨自然不得捕風捉影,從中作梗了。”

魏衝將原話回稟了萬和順,萬和順以爲有理,拈鬚點頭:“陸賢弟是個明白人。勞書辦再跑一趟,說萬某應許了,明日便喚他來聖前奏議。”

這日早晨,陸放軒打着轎子進入萬府,他此次僅帶了幾名隨從,便邁步走向行宮。

“萬兄啊!”

“陸賢弟!”

在行宮門口,陸放軒和萬和順終於撞見了,二人不待行禮,即熱情地交臂寒暄起來,好像他們之間的合作還存在似的。

“惠之,天下能爲民者,除卻柳大將軍,便只剩你我二人矣!可嘆旁人不知,還怨當年裁冗是搞黨爭。這是不懂道理之人說的,您切莫相信。”陸放軒道。

“陸賢弟,你這後半頭的話實爲妙語,前半頭的話可差了,”萬和順哈哈大笑,“還有一個衛先生呢。如無衛先生,誰又肯辦什麼裁冗?這是他的功勞。對了,今日還要談談書院問題,希望賢弟也抱着此等信念,爲萬某說話呀。”

陸放軒可不知道他還有這一出,然而並無當做什麼大事,只是付之一笑:“這是當然……”

二人齊步走進行宮,皇上已從寢屋移至議政‘殿’上,擺下屏風,兩側各置了張太師椅,皇上在後面伸了伸手,命二人坐下。

“二卿共來見朕,有何要事?”皇帝的聲音較爲疲倦。

“陛下,”萬和順起身道,“臣與越國公欲奏言南京裁冗之事。”

“講。”皇帝說。

“因南京久設陪都,人員冗雜,多養閒人在內,空吃餉銀;其中魚龍混雜、難以明辨,奸吏借勢漁利,甚者盤剝百姓,不顧生民,鄉間益怨。故臣等願啓裁冗善政,挽救時局。”

“可有先例?”皇帝又問。

“皇上,此政昔日由國子監祭酒衛懷所諫,撤去部分閒官,初見成效;然因流言遍佈、非議嘩嘩,暫止施行。如若聖意有疑,可差人往宮中取當年文書。”陸放軒在旁亦道。

“不必了,朕信得過二位忠臣。餘下的,你們自己回去商量。”

“但陛下,”萬和順突然擡起眼睛,“臣……還有一事相告。”

“那就繼續說。”

“這國子監祭酒衛懷設有一個書院……”萬和順恐怕皇帝對南京的人物不熟悉,便將衛懷開設書院的始末講了一遍,纔開始步入正題。

“臣以爲,書院內有如此多的志士,若只令彼等徒於空談,未免可惜。不如趁着裁冗這個機會,盡罷無能之輩,廣納書院之賢,亦可挽回沮望之民心啊。”

“陸公以爲如何?”皇帝轉過頭來。

“這……”陸放軒實在難以開口,憤憤地想:‘原來是爲了這麼件事!他管着文政,便要把文人都攬到他那兒去,若書院爲其所用,我在南京豈不無立錐之地?’他心如刀絞,恨自己沒能考慮周全,便興沖沖地來了,和之前的兵變都犯了同樣的錯誤。

萬和順見他臉色鐵青,嘴角不由得揚了一揚:他已經被自己打得暈頭轉向了。

陸放軒還是開了口:“我與郡王分掌軍政,萬公決心已下,我亦不敢多言,就這樣罷。”他的言語透露出勉爲其難的感覺。

他們都在等待皇上的迴音。這只是個柳黨的傀儡罷了,萬和順對此顯得漠不關心,一時東望西望,向陸放軒表示着自己的輕鬆。

“這些文人掀不起大浪,沒必要幹這種‘招安’的事情。反而讓他們有了可乘之機。萬卿總不會希望官府的權威被撼動吧?”皇帝貌似在看着陸放軒。

萬和順的額頭上頓生幾道橫紋,眉毛擰作一團,鼻樑下的笑紋漸漸消失,嘴巴閉得緊緊的。他的眼神先是驚訝、又是惱怒,最後空留一雙蒼白無神的眼睛,茫然四顧。陸放軒則淡然地吹去落在袖上的幾粒灰塵。

“當然不希望,誰希望呢……”他恢復了平靜,明白皇上不吃那一套——這位陛下只關心高高在上的權威。

“是啊,草民們懂得什麼,一羣無知之輩!”陸放軒也懂得就坡下驢了。

“你們裁冗儘管幹,唯獨這個叫思和書院的,你們不能借此做文章。”皇上的主見貫徹到底了。

陸放軒在退出行宮時,嘴上一直喃喃着:“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不容得萬和順發泄怒火了,他還要帶着滿面的微笑,和陸放軒繼續商談裁冗的施行。他們到了待客廳,萬和順急切地要與陸放軒商定了事,不想再見這張令人憎惡的面孔了。但陸放軒卻安靜地回答:“人沒到齊,您不必着急。”

“對,胡尚書等人還沒來呢……”萬和順歉意地一笑,臉上的熱汗卻在烈日的照耀下格外滾燙。

第六章 名歸、飭法(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三)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六)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