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

大清河水經由濼口,只眺望了一眼濟南城便奔騰而去。那座老城的城門一開,幾個身騎高頭大馬的軍兵便飛似地奔馳而過,兩旁青瓦灰磚的民居里閃出許多百姓,鬧哄哄的,打破了青灰色的平和安靜。但那幾匹馬絲毫沒有顧盼之意,幾雙眼睛全神貫注地看着前面彎曲的岔路口,石板上只留下咯噔咯噔的蹄子響和揚起的塵風。他們直到一所碧瓦朱甍的府地前,將馬脖子上的轡頭狠力一拉,隨後雙腳脫蹬,利索地從馬上滾下來,爲頭的在袖套裡揣出一張紅紙,看着府邸懸的“葉府”兩個大字,一邊大步地前去拉門環,提高了嗓門大嚷道:

“葉老先生高升!恭賀葉老先生!”

那大門隨即開了,幾個人看見一位年紀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正整着衣服。那人一拉袖口,雙手抱拳,大步越過門檻,走上前說:“諸位自京師而來,一路風塵!”

爲頭的端詳他的模樣,身形倒不算胖,烏紗襯着一張方正的臉——認定此人便是掌管葉府的葉隆老爺。

“諸位必定十分勞累了。請到齋中一敘!”

葉隆領着這些人穿過正堂,走過一小段甬道,纔到葉隆接友讀書的處所,揚頭一看,書齋的大匾金字銷去不少,但仍能歪歪斜斜看出是“活水齋”三個字。

那爲頭的卻站住,把手裡的紅紙一拆,裡面貼着一張誥書,葉隆一看,立即跪下來,待念過一遍,他便起身拿了誥書,盯着上面的聖蹟,眼眶裡不禁奪出淚來。“先皇崩後,隆悲痛至極,料想我一世爲皇上,不求朝廷報答;我於新皇無恩,竟如此厚加賞賜。天恩浩蕩,隆擔當不起!”說着,他慚愧似得低下頭去。

“皇上以孝治天下,聞老先生爲兄長守孝,竟三年不仕,才決心起用。這也是因老先生的德行。”爲頭的寬慰他說。

“唉,”葉隆嘆一口氣,“說起吾兄爲朝廷幹事多年,在職身死,但仍然沒有贈諡……給兄長一個諡號,這也是葉某的一大心願,不過不敢上稟求諡啊。”他突然擡頭望向那幾人。

“此宅邸我葉家代代住了快百年,已然失修。若亡兄得了個諡,可將此地修做先兄的祠堂……”

那幾個人看葉隆這麼說,忙迴應:“我等回朝,定會幫您說句話的。”

葉隆這才坐下,隨手取了帕子擦臉。那幾個人坐在那裡吃茶,忽然見葉隆把眉一皺,嚴肅起來,登時扔下帕子,歪過身子與一個下人說:“客人們都在這裡喝茶,他怎麼人影都沒有!你讓夫人叫那個逆子過來!”

那幾人立刻放了茶,“老大人,不要再勞煩公子出來了,我等告辭了,告辭。”作了個揖,就要走。葉隆也不攔着,送了一程,就板着臉回來,一直走到活水齋前,雖低着頭,可眼一掃便看見他兒子。

“你站着幹什麼?朝裡來的差人早走了……剛纔他們敲門的時候就叫過你,你比我還忙不成!”一邊看他,一邊甩衣服坐下,又看見自己的夫人就站在一邊,朝着他看,不敢出聲。他只得勉強一笑,“你先走,我說他幾句,沒啥大事。”

這是葉隆第二個兒子,誕於丁酉。長子喚作葉長維,養到約五六歲就死了;當次子出生時,葉隆還沒有中進士,正準備借這孩子的出生給自己帶帶喜氣,便取了永甲做名字。所謂甲者,乃榜上有名之意。葉隆又給他想了字,便叫廷龍。葉永甲及十六歲之時,葉隆就忙不迭給他兒子捐了監,就等着下一次鄉試。

彈指兩年,如今葉永甲脫了稚氣,長得越見英秀了。只見他麪皮白淨,五官端正,鼻樑高挺,一對乾淨的劍眉,本來是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可惜眼睛裡卻透露着一股憂鬱,叫人頗覺沉悶。

“跪!”葉隆的臉唰地沉下來,“朝廷裡來人,你本應出來見一見,卻連影兒都沒有!這禮數不全,我是怎麼教你的?”

葉永甲跪在地上一聲不敢吭,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交了秋兒子就要去考,不得不多讀……”

“你平時不讀,今日就差這一會兒麼!”說着將眉一橫,揚起手來;葉永甲趴在地上不敢躲閃,忙道:“父親不要因小事動怒,傷了肝氣,兒子定下不爲例!”

葉隆遂將手一收,兩隻手轉而伸到椅子把上,“說這些有何用?你整日在那死讀書,也該歷練歷練纔是,好繼承家業。啊,正好咱家要購新宅,你去……齊河縣幫咱家看房子,若入得了你眼的,將圖送還給我看;沒圖的,你以文概之,不可有半些虛假,聽明白麼?”

“兒謹遵父命……”

“你站起來罷,又沒有什麼大事。”葉隆道。

葉永甲先伸去脖子看他父親的臉色,後才猶猶豫豫地站起來,但卻有些站不穩。深作了兩揖,又看了看葉隆的臉色,便鬆了口氣,轉身要走。

“慢着,你和你師父一塊去。”

葉永甲唯唯聽命,他知道父親口中的這位‘師父’,是家裡的一個奴才,姓成名從淵,字浴舜。祖父是山東一帶有名的才子,因連結前朝皇室,意圖造反,不服新朝而被殺,子孫悉數貶爲奴隸;父親因此到了葉家,成從淵便跟隨父親居住,喜愛文學,頗有祖父之風。他雖然也是奴才,但因肚中的學問而被葉老爺青睞,故地位自然與其他人很是不同。他在葉家呆了四十年之久,威望自然不言而喻。葉家趕走一個先生後,就讓他充當葉永甲的老師,葉公子亦十分敬重他,與其父一樣,從未將他當奴才看待。

葉永甲大步拐過角門,在正門那裡撞見了成從淵,看見他彎着腰,樣子極爲謙卑,但掩蓋不住他那如經筆描過一樣的粗黑長眉以及那寬大的前額,顯得面相非凡。待他擡起頭來,一雙眼睛忽清忽濁,絕不能從那兒猜度他的心思。

成從淵頓頓喉嚨:“爺要去看房子,不知用馬麼?”他聲音很悠長,不緊不慢地道。

“成先生,用馬。”葉永甲語氣極爲平和。

“好嘞。”成從淵拍了一下他肩胛。

到了大門口,有兩個下等奴才牽來兩匹馬後,便退在一邊,葉永甲一招手,兩人道了聲‘是’,纔敢回去。成從淵則一邊給馬套着籠頭,一邊說道:“爺呀,我不過是你家的奴才,老爺看我肚子裡學問還算過得去,正好做了個省錢的法兒。你當我是什麼師父?終究還是使喚的奴才!”他爽朗一笑,一把手就將葉永甲拉上馬,自己於後跳上馬去,舞起鞭子:“爺您可是這家未來的主兒,得把誰尊誰卑、誰主子誰奴才搞明白!”說罷,扯開嗓子大喝一聲,那鞭子又響了兩下,兩匹馬便同時跑了起來。

……

“籲,籲。”成從淵自馬上下來,左手拉轡,主僕二人不到半日便進了齊河。這地方並不富庶,一路的區坊都是土色的矮房,讓葉永甲正眼都瞧不上。成從淵見這窮地方的確無一所能看的,仰頭又是毒辣的日陽,便和葉永甲道:“爺在這看也沒意思,先去肆坊裡歇一會兒,若打聽有好房子,咱們再去不遲。”

葉永甲點點頭,準備順路去一間茶坊裡歇歇。這間茶坊本就破舊,裡面又有幾個拿扇子的閒人喝茶亂扯,頓時覺得人擠成一堆,十分嘈雜,但勉強坐得開、說話也勉強聽得見。成從淵從口袋裡托出幾吊錢,從一吊裡撥下十多枚發黃的舊銅板,落在手心吹了吹,站起身去付茶錢。葉永甲無事,側過身去,聽那幾個閒人說話:

“前頭那書塾什麼時候弄起來的?”

“前幾天的事。據說是一個年紀二十五六的南京人來這建的。他還整天說一些瘋話,教的東西也不倫不類的,什麼百家之論、詩詞歌賦、今文古法,無所不包。聲言‘正心正道乃儒學之本,言事言時述改革之要’,還列了十多項本朝弊政,八條改革之略,想着將他的道理傳播各省,一動天下……”

“做夢!依我看,老實本分教些對科考有益處的纔好,去學別的也當不了官,掙不得錢,人還瞧不起。”

“所謂‘士農工商’,他們做不了士大夫,也不能像俺們操鋤頭,真成無用之人了。”

“南京人……”葉永甲聽閒人一說,登時想起什麼似的,顧自尋思。轉過身子時,成從淵早把兩小盞茶輕輕地放在桌上,推到葉永甲這邊。葉永甲拿起茶,抿了幾口,淡淡的沒什麼滋味。

他低聲與成先生說:“我去前面學塾看一看,您慢慢喝着。”說完,就順手指了指。成從淵一臉茫然,問他:“什麼學塾?沒事蹦出這一句來。”葉永甲笑道:“那幫人說前頭蓋了間學塾,是一個南京人辦的;聽他們說的,倒像教我的那衛先生哩。”

成從淵皺了皺眉:“爺與他沒啥交情,他還教那些屁理,被老爺一頓罵趕出來了;這種人見不見……”

“成師父,話也不能這麼講。衛先生雖是脾氣大些,但心正禮恭,有君子之風範。況他乃名儒之後,去敘敘舊未嘗無益。”

“爺想去我也不說什麼。只提醒爺一句:老爺讓我們來看房子,理當喝完茶咱們就走,顯爺辦事利索。這老爺好不容易讓爺來,若辦得不妥貼,下人們肯定不服爺這主兒。得虧咱家人少,還能鎮得住;要落個百口之家,個個不服,他們難道不整你一下子?”

成從淵語重心長,葉永甲卻有些生煩:“成先生說的對。但若衛先生在此,不見誠是可惜罷。”成從淵知道勸不動,只得擺手任他去了。葉永甲便去屋外拉馬,成從淵端着茶,朝外面喊:“我看着爺的馬,您去就是。”葉永甲聽見,將手一鬆,徒步從茶坊上了大路。

走不過幾裡,他就信步到了書院門口,看見那門兩旁掛着兩句詩,十個小楷形體的字極爲醒目,寫道是: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爲鱸

下面還有一行小字:

錄臨川王介甫詩

他見了這句詩,想起衛先生的風範來,不覺生懷敬意。他挨着牆走,漸漸回想着那‘衛先生’的面容;一面隨意望向牆內,見裡頭歪植着株青柳,卻是青得發亮,那枝葉直伸到牆外,在陽光底下閃着光,如一道綠煙似的。葉永甲呆觀了好一會兒。但那煙漸漸薄了,一個拄着柺杖的清瘦文人擋在他視線的正前方,而那綠煙在葉永甲的餘光裡變得幾乎看不清,才使他回過神來。葉永甲眼睛掃上去,剛看見其人拄的那根藤拐及那稍顯佝僂的身骨,便慌回禮:

“衛先生……”

這回兩隻眼睛看清楚了:那人目光炯然射出英氣,眉毛輕淡卻仍見得尖鋒,除了腰形與柺杖礙眼外,其餘都能現出豪傑的儀表來。

葉永甲對他的家底身世略知一二,此人是南京衛家名儒之後,起名衛懷,字及民,號景山,另有一兄……至於如何拄上拐的,衛懷自己曾毫不避諱地與他這個葉家公子說起,卻是因小時候意外從馬車上跌下來,躲了馬蹄,但被車的木輪子碾了一回;父親衛德輝讓他躺了三個月的牀,不許出門;之後傷雖養好,然當時似乎碾斷了一根肋骨,以致於平日走一會兒就虛冒汗,不得已拄了個藤拐。衛懷認爲這藤拐需陪他一輩子,但終究只隨了衛懷六十三年便被遺忘在南京議政廳前。

“我可當不起……三十六天的先生,你們葉家也真給面子。”

葉永甲猛然一擡頭,愣住了。

“怎麼?葉大人派你來又想把我請回去?”衛懷將藤拐向地上一拄,慢慢地轉身。

“我也不曾得罪先生,先生何必怨言相向……”葉永甲有些着急,衛懷只回頭輕輕瞥了他一眼:“我剛來時,你家可是盛情相邀,要我來教你;把我趕後,卻拿些話來挖苦我。你來此想讓我說什麼好話,與你家重歸於好,還是別費心了。”

“這些事學生也不知道,衛先生就不要錯怪罷。”

衛懷嘆了口氣,遂回身問道:“你尋我來幹什麼?”

葉永甲臉色漸漸迴轉,笑道:“我來聽先生是如何救弊的。”

衛懷見彼真心聽教,一時也擺脫了那冷峻不屑的神色,道:“何談救弊!我不過是略微盡點士人之責,讓天下的人看看,儒生不止會悶頭考據。”

葉永甲點頭讚歎,衛懷也不理會,顧自說道:“我生於名儒之家,一些事也可眼見;一些事並無眼見,但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我這提議分八條改革之略:改鹽法、限名田、擴科目、省冗費、廢時文、抑豪強、弛榷禁及立書院。重點在‘立書院’一條上,乃是許書院之參政論奏,若朝政有誤,書院必有議者,此乃以天下限君權也。然書院若皆空談無用之人,則許其上書亦於國家無益;必嚴書院之選拔,方能盡其責也。”

他復走了幾步,藤拐吱吱的響聲作個不止。“我知其中一法若行,定有別患;但不尋破計,天下哪能安穩?”

這時葉永甲條然站起,“可衛先生在此無援無恃,不能一試新法,與空談何異?”

“我當然明白。明日我就離了山東,回南京老家:正好南京知府陸放軒徵辟我爲掌書記,我有意投之。從此我幹我的事,你考你的舉罷。”說罷,他用力地挺直腰板,朝遠處便走,但不敢走快,憑着拐一步步捱。

葉永甲跟緊一步,說道:“你以爲你再不用見我哩!我若任職上了南京,先生這事就有盼頭了!到時候你總不會還記我家的仇吧?”

衛懷聽罷,只冷笑一聲,復舉步離去;葉永甲心裡很不得意,又不敢動怒,最終只是瞪了衛懷一眼,便氣沖沖地走了。

“爺誒!”葉永甲剛從大路下來,就看見成從淵牽住兩匹馬,恭敬地彎腰作揖;葉永甲忙要扶住他,卻被他反手拉上馬,“爺您倒和那衛懷敘得歡,我可等死哩!日頭都臨落了,咱快去辦大事。”葉永甲也不說話,便匆匆跟成從淵去看房子。

時間緊急,倒也沒多少房子可觀,僅尋得三間坊,也還能湊合;可巧都沒有圖,葉永甲方纔真正焦急起來,虧有成從淵指點他,不到一個時辰,三間坊的記文就出來了。成從淵在院子裡踱步,擡頭看那日光,僅在西方透出那金紅的一抹霞光來。他急得向地下吐一口唾,一揚頭,葉永甲終於從房內出來,二話不說,扯着他就走,葉永甲的步子漸趨,一擡胯猛然躍上馬去,兩人面面相覷,誰都不言語,額上都溢出汗來,兩匹馬朝着南面撒開蹄子就跑。

“老爺!”葉永甲一踏步,蹬在門檻上,腳上一溜,趔趄地穿過幾間門房,望那書齋裡就是一跪,葉隆還危然端坐,手裡捧着書出神。半天才站起來,環視四周,瞥見身旁的下人個個驚疑的神色,自己面上也閃出驚訝、憤怒、羞愧來,輕喝一聲:

“你……你們下去。”

成從淵還立在門後。葉隆不管他,咬牙切齒地說:“這事你都辦到入夜了,你鄉試要考的時候,恐怕給你十天你也做不完!我真是恨鐵不成鋼……最好從明個起,讓成從淵把你鎖在這,學學如何用心!”他並不看葉永甲,往齋外走去,成從淵出來相迎,葉隆怒氣仍然不解,面朝着成從淵,一指跪在屋裡的葉永甲:“從淵啊,我把鑰匙給你,你把四面的門都鎖上,別忘了角門也鎖。叫他好好讀書。”葉永甲耳朵裡並沒聽見成從淵有任何求情,只有腳步聲響,葉隆好像出去了。

葉永甲長舒一口氣,慢慢起來,又聽見門響,又趕忙跪在地上,顫着身子。隨後,將眼睛向門那裡瞥了瞥,口水向喉嚨裡一咽,遲疑地起來,跑去找成從淵,看成先生在角門處上鎖,急上前扯了扯他,成從淵左手一揚,右手迅速把門插上,回過身來,表情冷峻。

“先生……”四目對視,他無奈地向成從淵笑了一聲。

成從淵道:“我也不說爺,爺只有聽老爺的話,明個清起來就讀書,也叫老爺清閒會子。”

“是,是……”葉永甲面上有些羞愧,一轉臉就奔到書房裡。

成先生還在鎖門,只聽見“咚”地一聲,緊接着就傳出‘唰唰’翻紙的聲音。

他又瞧瞧窗戶裡,最終心安地笑了。

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三)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五)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六)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四)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三)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