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

葉永甲坐在廳上已經很久了,兩旁爲他端茶倒水的小吏卻不見他說過一句話,都是在出神地望着天空,也不像思考的樣子,就這麼度過了半個時辰。

“廷龍!廷龍!”

他忽擡頭,遙見鈕遠正於門口朝這裡招手,隨後飛快地走來廳前,笑呵呵地作個揖,便把官袍一脫,撂在架上。葉永甲勉強起身,回了禮。

“哎呀,讓葉侍郎等了這麼長時間,不辛苦吧?”鈕遠關切地問。

“還好。”葉永甲又慢慢坐下去。

鈕遠看出了他的心思,臉上的笑容便漸漸收斂,捏着袖口,長嘆出了一口氣。

葉永甲卻仍悶着頭,裝作沒有聽見,不發一言。

“葉大人,似乎還在爲當時之事耿耿於懷,或許對我本人還存有誤解,”鈕遠語重心長地說,“但請你儘管放心,我自軍府出山以來,屢思銳意進取,從未行苟且之事。這並非本官自誇,是個明眼人都能看見的。整治邊軍、聖上東巡,哪件事不是我擔在肩上?就算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我也是毫無避責之心,受盡奚落而不怨。怎像那些空談之輩,何事都不出頭,只想着爲自己搏取虛名。此等衷心,天地可鑑啊!”

“至於上一次的兵部改革,爭議之聲實在太大,加之石一義枝附葉連,難以窮治,故而投鼠忌器,不敢悉遵廷龍之言,並非出於本心。在那次殿上覈對之後,我想肯定有人暗裡嚼舌根,破壞你我之間的關係。可當時是他們不敢得罪柳大人,便在朝中提議讓你背鍋,我也愛莫能助,無可奈何呀。”

葉永甲見他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不敢不應,只好強作起笑容,恭敬地說道:“一些前事罷了,下官都忘記得差不多了,又怎會有異言。在下心裡清楚,只有隨奉相完成這改革大計,才能使邊疆永無胡患。”

鈕遠聽罷,拍膝大笑:“好,好!廷龍果然甚明事理,不愧爲柳公賞識之人!此番出巡,我願將大權盡數託付給你,一定令汝不留餘憾!”

“屬下遵命。”

“不過你不用急,待過兩日,我便派兩名太監與你同行,前去宣諭聖旨,撤換新帥。對了,我還有一件東西相送。”說着,鈕遠從懷中掏出一張用牛皮紙包封的信札,“這就是上次覈對石一義貪污實情的戶部公函,當初在朝堂上雖是驗的假的,但這真的我也沒動,反而留住了,就是爲了今天。”

葉永甲猶猶豫豫地接過公函,見的確蓋的是戶部的章,一時愕然。

“這公函現有何用?”

鈕遠答道:“石一義在邊關根深蒂固,其下兵將受其畜養多年,只因兵敗而押送回京,人心必不能服。若軍隊裡有人怨言,抗拒朝命,便拿出這公函來,告示衆兵,訴說石一義貪墨銀糧等不法行徑,這實打實的罪名,自能堵他們的嘴。事成以後,再將書信於營中燒燬,示朝廷寬赦部卒之意。恩威並施,大可安定軍心。”

他悵然地看着這份老舊的公函,不知如何言說,只遺憾它來得太遲了。“屬下明白……”

“還有什麼要求麼?”鈕遠爲撫平他的情緒,百般討好。

“懇請奉相能爲我選一副手,助我擺平邊關的棘手問題。”

“你想要哪個人?”

“兵部主事,蔡賢卿。”

兩日後,葉府前。

“誒,來了!”蔡賢卿正在街巷裡無頭蒼蠅似的亂轉,聽見背後有人叫他兩聲,方纔看見那葉府的招牌,底下站着一個老奴,撐着嗓子喊。

“大哥,這京城的路橫七豎八的,來多少次都能迷路嘍!”他與那老奴抱怨了幾句,便隨後者直進了葉府。行至內院,看着將到書房了,又問:“葉大人到底有何事?”

老僕笑道:“葉大人怕你不肯答應,要親自對你說,免得我說不清楚,壞了大事!”

“這葉廷龍,怎麼連我也防啦?他說什麼我都答應!”

“這話可是真的?”

蔡賢卿聽得背後腳步聲響,回頭一看,見葉永甲捧着本老書,從角門那兒走了過來。

“您先去歇息吧,我和蔡主事說幾句話。”他向老奴吩咐畢了,後者便連忙離開了。

“廷龍最近好像都抱着這本書。”蔡賢卿指着他懷中的書說。

“您忘了?”他把書一合,交與蔡賢卿近看,“這是那個西洋人簡文生贈送的兵書。”

“那你讓我來,恐怕與此物有關。”蔡賢卿敲着這書的封面說。

一談起這個,葉永甲的臉上一絲輕鬆也沒有了:“蔡老可真是料事如神啊。走吧,我們屋裡談。”

二人並行到了書房,各自坐下,葉永甲喝了口溫茶,繼續說道:“鈕遠因容青事件失了勢,大概是想重立聲威,便把去年的邊軍改革重新拉了回來。我奉命去宣諭邊軍,身邊須有蔡老這樣的智謀之士,故而請您一同前往,以助改革。”

“這個不用你請,我怎麼也要跟去!”蔡賢卿毅然拍案道,“但不知廷龍的想法如何。”

葉永甲苦笑一聲:“晚輩早已和您說過了,我對新政只能盡分內之責,無法像衛先生那樣,在這地基上面搭建什麼新的構想。只得任人擺佈,聽天由命了。”

“廷龍不必如此悲觀,或許這正是一次匡救國家的大好機會。”蔡賢卿勉勵道。

“您不用擔心我,我這個人無事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瞎想……”葉永甲搖了搖頭,嘆息道,“但願影響不到您了。”

“你的這些看法也很有見地,所謂未雨綢繆嘛,”蔡賢卿笑道,“不過現今還是眼前的事最爲重要。”

“嗯。”葉永甲閉起眼睛,摩挲着眉骨,試圖打斷先前的思考。

“您到了那裡,想怎麼做?”見他睜開了眼睛,蔡賢卿立馬趴上去問。

“蔡老,我自看了這洋書之後,愈發明白火器之重要,”葉永甲又將那書拿出來,放在桌上,“惟今要務,便是組建起一批慣使銃炮的新軍,則必能禦敵於國門之外!”

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一)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四)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一)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二)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二)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二)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二)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