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糖葫蘆串

在人類的高空偵察史上,最先應該是熱氣球,而後是飛機,再是美國人的u-2,最後纔是間諜偵察衛星。之所以上間諜衛星,是因爲蘇聯不斷的將u-2高空偵察機擊落的緣故,現在直接跳過u-2偵察機,直接上間諜偵察衛星,這節奏……

有很多事情都讓楊銳明白,不能自作聰明跳過既有歷史步驟,不然就會吃虧。最明顯的就是自己當下的境地——開國初直接套未來的政策,結果就是被秋瑾聯合章太炎等人弄巧成拙的幹了一票。這是爲什麼?事後楊銳想來想去原因就一個:相當於國民黨,北洋是相對有節操的統治集團,其頭面人物還會謹守若干舊道德舊倫理,後續常凱申可沒有像段祺瑞那樣因部下擅自開槍而下野吃齋,他僅僅是發誓下半生只喝白開水。

這也就是說,在類似北洋時代、或者加強版北洋時代,會有不少人會謹守最基本的道義立場而全然不顧黨派利益,當初不肯對孫汶宣誓效忠的黃興如此,秋瑾、章太炎、王季同等人更是如此。他們無法接受復興會蛻變成一個只在口頭上爲百姓、私底下卻肆意操縱民意、獨斷朝綱的政治黨派——他們死之前權力或許能得到有效監督,他們死之後復興會肯定會演變成獨裁性質的僭主政權。因此,以他們操守,轉變是必須的,政變順理成章,其結果要麼是自己清洗他們,要麼就像現在這樣被他們趕下臺。

好在復興會的政治綱領本就宣揚國粹、崇尚先秦商周,現在的結局和當初的綱領並無明顯衝突之處,也與當下社會的整體輿論無太多矛盾。若是換成其他政黨,這肯定會被指責是落後、是封建、是反革命、反文明。

環境影響氣候,氣候影響生物。政治如此,科學也同理。而且說實話楊銳對偵察衛星、天文宇宙知識所知甚少,在沒有太陽能電池的時代、沒有晶體管小型計算機的時代。這偵察衛星能行麼?想着這個問題,雖然貝壽同不是專業的科技人員。楊銳也還是說道,“想法很好,可問題是……”他思考了一下,接着道:“就算火箭能把照相機送至近地軌道,那怎麼拍照,怎麼把照片傳下來?無線傳真嗎?”

早就對此考慮半天的貝壽同馬上答道,“先生,我適才已經問過了。在近地軌道,物體是可以掉下來的。既然如此,照相之後膠捲難道不能自動掉下,我們只要算好不掉到他國領土上即可。這就是一個照相機拍照,然後再把膠捲丟下來的事情……”

真是無知者無畏,偵察衛星所做的事情在貝壽同說來就像春天郊遊那麼簡單,舉着照相機拍一堆照片,一卷拍完便把膠捲取出然後送到沖印店,等幾天去拿照片就是了。

臉上全是否定之色,楊銳指着貝壽同道:“你說的還真是輕鬆。要從大氣層外回收東西是那麼簡單的嗎?還有大氣層外圍可不是地面。那裡白天的溫度超過兩百,晚上的氣溫低於兩百,要照相的話照相機鏡頭還要一直對着地面。還要有隔熱回收艙方能避免膠捲在回收的過程中被大氣摩擦燒成灰燼……”

一口氣說多了這麼多問題,貝壽同卻越聽越來勁,他道:“先生,這些都可以解決的啊!我聽說直飛火箭發出的溫度高達三千度,他們既然能想到辦法讓火箭承受這樣的高溫,就能想到辦法讓回收艙安全返回地面。”

“那你的照片又能幹什麼?它的分辨率能有多高?”楊銳追問着更爲實際的問題,潛意識裡,他則開始覺得在大致的技術上,這未必不可行——就是拍照然後扔膠捲而已。

“如果有照相衛星。那我們就能瞭解俄國在北庭接壤地區佈置了多少兵力!”貝壽同說出了偵察衛星的第一個作用,“能瞭解俄國的兵力我們就能節省一部分軍費用於太平洋方向。先生。總參的戰時軍費安排總表上,對俄雖然未開戰。但對它的防禦性軍費預算就超過五十億,如果能事先了解俄國的戰爭意圖,不但能在未開戰時節省西北方向的軍費開支,還能在開戰時判明俄軍意圖,方便對其迎頭痛擊,最終以戰和,這可是最大的作用啊!”

就目前,中華的敵人只在西北和東南,俄國和美國。兩線作戰雖不會像國土面積狹小的德國那樣窘迫,但在軍費開支上還是很困難的。總參的安排中,戰時每年用於戰車和裝甲車的軍費是六億,以平均單價六萬(戰車單價八萬,裝甲車兩萬)算,即爲每年一萬輛,數量雖多,但真要是兩國開戰,對於全是老式戰車的陸軍來說,這個數量絕對不夠。

戰車裝甲車六億,卡車也是六億,三千每輛,每年二十萬輛;火炮預算三億,大小平均單價三萬,每年一萬輛;再就是槍械,現有的老式槍械需要全部更換,而新槍械…,半自動步槍單價一百二十四、衝鋒槍六十四、輕機槍一千二、通用機槍兩千一、迫擊炮一千到二千五……。林林總總,每年輕武器預算爲十五億,生產的槍械可武裝一百萬部隊。

有新槍械就必須有新彈藥,總參匡算戰時每年的彈藥費爲三十億,其中二十五億用於生產陸軍及空軍彈藥,但陸軍每年僅能生產四十億發子彈和兩千五百萬發炮彈。

雖然花了這麼多錢,但這僅僅是一廂情願的預估,認爲只有在太平洋海戰逐漸失利的情況下俄國纔會入北庭、蒙古和外東北地區。以太平洋海戰需三年才漸漸失利預估,三年後陸軍有兩萬兩千輛新型戰車、兩萬到四萬門火炮、四十五萬輛卡車,以及三百萬支新式槍械和一百萬舊式槍械(加上日本),還有一百二十億發子彈和七千五百萬發炮彈。如此可編成十個新式裝甲師、一百五十個大編制陸軍師,作爲開戰初的軍力。

因爲歐戰後一直忽略軍隊建設、一心發展經濟,這就使得軍隊武器更換嚴重滯後,總參計劃的戰時陸軍武器生產已是將陸軍換裝壓到最後。但即便這樣,總參仍有不少參謀希望將每年計劃用於陸軍的七十六點四億(軍械三十億、彈藥二十億、軍餉十點四億、伙食十六億、衣被醫藥六億、人員培訓三億、油料一億)壓縮一部分下來。

現在總參的陸軍軍費編制表中,明顯就省去了軍餉、伙食、衣被醫藥三項。而且彈藥預算根本不足——子彈是按千發計價,炮彈卻按單發計價。子彈四十億發只需兩億元。炮彈即便是75mm,兩千五百萬發也是十億,況且因爲歐洲影響,火炮不但大規模自行化口徑還朝以上走。總後認爲如果中蘇全美交戰,每年最少需一億發炮彈(大小口徑平均每年需五十億元,高射炮彈除外),戰前每年生產兩千五百萬發炮彈,屯三年也就勉強夠頭一年打的——這等於是說。對美戰爭期間,總後只生產武器、培訓陸軍所需的技術軍士,實際生產出來的幾百萬支槍械以及戰車、汽車、火炮大部分將堆在倉庫裡,並不列裝。

不過換個角度考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經濟實力擺在這,每年最多三百億軍費,減去空軍以及海軍航空兵的一百億(六十億用於生產飛機,每年四萬架,平均單價十五萬;三十三億用於人員培訓,每名飛行員十五萬。每年培訓兩萬人,另三億培訓地勤及技術軍士;最後七億用以雷達購買以及建造機場),造船的四十億、軍餉衣食的三十億、油料的十億、彈藥培訓的十億、海港工事及工業設備設施升級的三十億、科技研發的十億。混元彈的十億,預留作爲機動的十億,也就只剩下五十億用於陸軍軍備,至於陸軍的軍餉、衣食什麼的,唯有先放一邊。

戰爭打的就是錢,什麼樣的經濟實力就編練什麼樣的軍隊、使用什麼樣的武器。原子彈嚇唬人是可行的,萬一嚇不住怎麼辦?潛艇運至指定海域引爆?用大型運輸機高空空投?這能有多大殺傷?在造出百萬噸級原子彈前,一旦對方艦隊或陸軍分散化,原子彈的威力將減至最低。萬一原子裂變理論忽然被突破了。到時就和毒氣一樣,因爲害怕對方報復而成爲單純擺設。

此時的核科技水平下。戰爭還是擺脫不了傳統模式,因此假如對美開戰。儘可能的往海軍傾斜資源是所有參謀的想法,空軍的資源不可觸動,剩下就只能搶陸軍的預算了,而陸軍的預算又與俄國的態度息息相關,如果確定俄國沒有什麼敵意,那麼現有的五十億大概還能抽十到十五億用於海軍造艦,具體落實到航空母艦上將增至八到九艘,加上原有的十五艘,每年的產量就是二十四艘。

而以情報局判斷的戰時美國最大造艦能力計,中日航母產量將處於絕對優勢——即便美國人排除一切干擾,二十個大型船塢和五十個中型船塢全用於建造航母編隊,按照建造工期計算,二十個大型船塢每年可下水艦隊級航母十三艘,剩餘五十個中型船塢中,一半造各式巡洋艦、另一半造輕型航母,以艦載機數量算,每年下水二十五艘輕型航母也就相當於八艘艦隊級航母,此與大型船塢的產量相加也僅僅是二十二艘,少於中日兩國的產量。

當然,這裡沒去算美國人數以百計由商船改造的二十節護航航母,但這些護航航母在艦隊決戰中是不是有用還要打個問號。並且,如果中日佔了先手,美國被誤導的船塢裡塞了不少戰列艦,同時她前面兩年造船業達不到最優效率——以一戰的情況判斷,這是極有可能的,當時美國造的商船到大戰結束後才大規模下水,最後再是前期交鋒中己方佔有若干優勢,作爲戰勝方積累了一定的數量優勢,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勝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飛機!造艦方面美國人被船塢限制死,有錢沒處花,但飛機廠和汽車廠是同構的,雖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飛機再多沒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國人在發動機技術上超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發動機最大輸出是兩千馬力,美國人發動機馬力輸出三四千馬力……

總參謀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對美、對蘇戰爭方案有很多。但中國不是德國,美國不是法國。沒辦法複製德國一戰時的先法國後俄國的施利芬計劃,因此貝壽同等人做夢都想了解俄國的戰爭意圖。

在說完照相衛星對俄價值後,待沉思的楊銳回過神來,貝壽同又道:“先生,照相衛星不但對陸軍有用,對海軍也是有用的。航母決戰時最要緊的不就是發現敵航母方位嗎?如果照相衛星能事先發現敵航母編隊,那我軍就能掌握先發優勢。即便到時沒辦法造雲進行隱蔽,也能打敵艦一個措手不及啊!”

貝壽同說的楊銳越來心動了。不過他對貝壽同說的那種照相衛星也瞭解,是以當即反駁道:“你可別忘記了,照相衛星可不是實時反饋的,等你拍完照、膠捲扔下來,洗好都什麼……什麼時候了……”

楊銳說着說着就恍惚了,他記得神州五號還是神州幾號,飛船在近地軌道繞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鐘,而從準備返航到着陸也就半個小時不到。真要扔膠捲下來,那就還要有地面人員接收膠捲和沖印相片的時間。前者時間未知,但後者根據經驗普通照相館加錢的話一小時就能搞定。另外。如果衛星是從東往西飛的話,即對準太平洋上拍照,飛到臺灣以及菲律賓、南海上空丟下膠捲。這樣繞地球的九十分鐘也省了,所有時間加起來也許只在兩三個小時之內……

“媽了個巴子的!”楊銳低罵了一句。他如此,貝壽同卻沒有聽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時間上間隔太大,無助於艦隊指揮官實時做出判斷,但對潛艇的狼羣戰術也是極爲有益的啊。商船速度慢,航線也穩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艦隊指揮官是用得着這些照片的。”楊銳開口道。“三小時計算。即使是全速航行,艦隊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還有有幾個問題要解決。第一,整個系統要穩定無誤,膠捲要準確的落下來;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發現美方艦隊,最少要能分辨兩百多米的航空母艦;第三,照片上攝入的範圍有限,必須是幾顆平行的衛星同時拍照才能覆蓋整片海域;第四,從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後判讀照片,都要非常快速,他們越是快速,艦隊指揮官需要搜索的範圍就越小;第五……”

楊銳忽然想到了一個似乎難以解決的問題,他站起身遺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陸地一樣有許多地標性物體,即便我們拍到了美國航母艦隊,可又怎麼確定他在什麼位置呢?”

“先生,這……這應該不是問題吧。如果衛星的軌道穩定,那麼它拍攝的海域應該是一塊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帶狀海域。我們可以從日本到菲律賓設置一條南北走向的標識物,讓衛星在結束攝像前將這些標識物拍下,那就能判定這塊帶狀海域的緯度了。”貝壽同也站起來急道。“還有,如果從美洲大陸就開始拍照,那我們可以通過美洲大陸上的標識物判斷緯度,通過拍照的間隔、也就是照片的張數判斷經度。”

“嗯。”楊銳又坐下了,他點上一支菸,吸了一口後再道,“可這又要花多少錢呢?”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見楊銳心疼起錢,貝壽同這可就沒辦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機送上去要花多少錢。“先生,剛纔介紹的時候,錢博士不是說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嗎?我們加點燃料,能飛到兩百公里高嗎?”

“呵呵,你以爲是開汽車啊,加點燃料就加點燃料?”楊銳也拋給他一支菸,“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機沒重量啊?衛星沒重量啊?這裡最少要半噸一噸的。要發射衛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現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設計,還要二十多次試射……”

楊銳還沒說完,貝壽同就糾正道:“先生,錢博士是說一共要二十多次試射,現在已進行了九次,每年試射四次的話,三年後就可以定型。如果衛星僅僅是一噸重,它還可以造小一些,保證衛星到兩百公里就成,這能省不少錢吧?”

“那估計也要一千萬一顆。”楊銳也搞不清這拍照衛星到底要多少錢,其實對比二戰後的幣值,以及二戰後的類似計劃,他這價格還是估高了。“再說近地軌道轉不了幾天就要掉下來,也就是,衛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個兩三天。”

“兩三天也不怕,每次決戰用九顆,也僅僅是一艘航母的造價。如果能料敵於先,還能知道對方艦隊有多少艘航母、如何佈置,海軍肯定會出這筆錢!”貝壽同揮拳道,如同一個嘴饞糖葫蘆串的娃娃。

辛卷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 上庚卷 第四十六章 博覽會第五十二章 小路戊卷 第三十四章 變色1第一百零一章 攤牌3辛卷 第七十二章 永遠健康第九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九章 開禁壬卷 家與國 第七十四章 可笑己卷 第七章 借不過第二十九章 聽聽己卷 第三十八章 鐵了心壬卷 家與國 第七章 穩定庚卷 第十六章 保密丁卷 第五十二章 差不離第三十章 打靶第七十八章 改組教育會第九十二章 下吧!戊卷 第八十六章 西風雨己卷 第三十三章 太難己卷 第四十三章 走着瞧辛卷 第十八章 領土第二十六章 國殤4第六十四章 稀巴爛庚卷 第七十七章 平定丁卷 第七十八章 復明第二十三章 規劃上戊卷 第七十五章 期待第四十四章 證人庚卷 第十二章 大手筆庚卷 第三十七章 報告第六十三章 旅順壬卷 家與國 第八十九章 當真己卷 第五十五章 升官下第八十四章 圍殲6己卷 第五十七章 煙盒壬卷 家與國 第十九章 宣揚第四十九章 開禁戊卷 第二十二章 要害壬卷 家與國 第九十九章 何處去第二十八章 款待辛卷 第四十章 巴勒迪克2 上戊卷 第五十二章 改變世界第六十九章 國變3丁卷 第八十五章 崇禎3第四十九章 生機戊卷 第八十四章 海軍5第九十章 長白英烈傳1第八十三章 來信第二十六章 看看丁卷 第八章 善惡第八十四章 各方第六十八章 國變2戊卷 第四十六章 不幸第九章 上課上第五十二章 風暴壬卷 家與國 第六十二章 報告丁卷 第十五章 嚴州2第三十六章 順眼第五十二章 挑事己卷 第四十五章 出名了戊卷 第六十九章 同盟庚卷 第七十七章 平定辛卷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 下第十七章 夜宴下第九十一章 李景明辛卷 第三十一章 鄧尼茨 上丁卷 第二十五章 飛行第十二章 濮蘭德第六十章 天通第二十九章 買地戊卷 第五十二章 改變世界丁卷 第六十二章 祭奠壬卷 家與國 第七十七章 一樣丁卷 第十九章 巫術第二十六章 看看丁卷 第四十六章 荷馬李第六十一章 蔡松坡第五十一章 沖刷第九章 也要去辛卷 第五章 無辭下第九十六章 忽悠第九十六章 忽悠辛卷 第五十八章 凡爾登4第四十一章 程莐己卷 第七十三章 多借些戊卷 第二十一章 南美第十六章 設備上丁卷 第六十三章 遠古戊卷 第七十四章 造不了第九章 預備丁卷 第三十八章 說服戊卷 第四十二章 紛亂5丁卷 第五章 農會第四十八章 氯鹼成本第六十三章 談判第七十四章 旅途戊卷 第四十六章 不幸丁卷 第七十六章 分期第九十九章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