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聲望大震

大雪過後的一個月,厚厚的積雪融化殆盡,河流解封,大河之水聲勢浩蕩,水流急湍的向東奔騰而去,隨着大河之水向東的還有各國的商賈。

被大雪圍困在秦國兩月有餘,這些商賈也是有些思鄉,大雪解封之後,皆滿載秦國貨物沿秦國皇帝開放的馳道東出函谷、武關。

本來被困這麼久,商賈必然會是滿目愁容纔對,但是這批商賈不僅不帶一絲愁色,反而路上並走之時皆喜笑顏開,互相談論回到自己地界如何銷售自己的貨物。

但是路途之上,討論最多的自然還是皇帝扶蘇。

“你這次回到齊地之後,日後還會來秦麼?”

一位魏地的商人跟一起同行的齊地商人問了一句。

“當然會來,秦國皇帝仁義啊!我們這趟本會虧得好幾年可能都緩不過來,現在呢?秦國皇帝在這兩月對我等極盡安撫,不僅將來秦時的各種關稅等退給我等,回去時亦不必繳納關稅,這麼大的一筆錢,足以彌補我等的虧損,哈哈,看我的車子,滿載而歸啊!”

這位齊地商人眉目之間那種喜悅是絲毫掩蓋不住的,不僅是他,整個馳道上現在最多的便是商人的車馬,哪個不是嘴角帶笑,談論起來聲音洪亮。

這位齊地商人回答完魏地商人的話,趕緊扭頭問道:”哎,你問我這話,你是以後不打算來秦交易了麼?“

“怎麼會,如今秦國皇帝新政,放開商賈交易,這麼大的賺錢之地,傻子纔不來。而且秦國皇帝只不過秦地的鐵、酒等物不能由我們買賣,倒是少賺很多,秦地的酒烈啊!”

聽到魏地商人的話,齊地商人也感嘆道:“是呀,秦國雖然不似往日那般強烈抑制商賈,但是鹽鐵酒水皆買賣受限,還好糧食的買賣秦國未加限制,倒也能掙上不少錢。”

“哎,你說,這位秦國皇帝往日不是跟着齊國儒生淳于越學習儒家之道麼,儒家向來輕視我等商人,這次看秦國皇帝行事風格果決雷厲,絲毫不拖泥帶水,而且十分看重商人,這讓我有些費解。”

聽到他的話魏地商人嗤笑道:“你也不看這位皇帝是在什麼環境下長大的,秦國呀!曾經還被始皇帝遣到北郡監軍,你們齊地那羣只會嚷嚷,真到事情來了,卻拿不出什麼辦法的儒生,哪似扶蘇公子!”

說着說着,這位商人當年大家尊稱扶蘇的叫法都說出來了,似乎在這人心中,扶蘇公子四個字比起秦國皇帝四個字更能體現自己對扶蘇的尊敬。

聽到魏地商人說自己齊地儒生那些缺點,不僅不生氣,沒有那種別人詆譭自己家鄉的氣憤,反而跟着點了點頭,可見這位商人在齊地沒少受了不待見。

就這樣在這羣人回到各自的家鄉之後,免不了被其他商人來買賣東西時問道此次的虧損,都想看看這些人虧損了多少,來心底取笑一下。

這些人便將扶蘇如何免除他們關稅,如何給予各項優惠政策跟這些人說出,這些想看笑話的人自然不信這些商人說的話,認爲他們是爲了自己的面子,不說出虧耗的錢財,便裝模作樣的恭喜了幾句,也開始互相打聽到底是不是真的。

誰知一打聽之下,秦國皇帝扶蘇領皇后、秦國太子以及一衆秦國高官與災民同吃飯食的事情也開始被傳開,這件事直接衝破這個時代人思想的禁錮。

這件事的影響絲毫不亞與陳勝、吳廣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口號。

各國貴族皆對此事嗤之以鼻,認爲作爲國家統治之人,竟然與災民同食,在談論之中,表現出對扶蘇的歧視,認爲秦國依舊是那個未曾開化的野蠻之地,沒有一絲貴族的高貴優雅。

但是各國的民衆可不如貴族般這麼認爲,他們皆西望關中之地,絲毫不掩飾心中的那種佩服之意,心底不禁生出了一種若是未曾戰亂四起,還在秦國治下,相信這位仁義皇帝必然也會善待自己這些六國民衆吧。

扶蘇的聲望因爲這些商賈的傳播,在六國迅速上升,民衆在談論起如今各地諸侯時,皆偷偷的低聲說一句:皆不如秦帝。

扶蘇此時對於自己在六國民衆心中的印象倒是自己還不知道,他如今正忙着讓紙張在秦國流通,正全力關注此事,準備擬詔,讓秦國全境文書皆由秦紙替代,等日後造紙業發展起來,再施行民間也全部用親自記錄、書寫。

此時的六國之中,矛盾開始緊張的並非項籍跟楚懷王,也並非田齊跟楚國,而是張耳、陳餘這兩位曾經的刎頸之交!

當年張耳因責備陳餘不肯救趙以及追問張黶、陳澤的下落,陳餘告知張耳:張黶、陳澤帶領五千人馬先嚐試着攻打秦軍,結果全軍覆沒,沒有一人倖免。而張耳對此不信,陳餘就解下印信,推給張耳,張耳佩帶了陳餘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兩人便因此生隙。

陳餘獨自和他部下親信幾百人到黃河邊的湖澤中打魚捕獵,越想越氣憤,如今諸侯聯軍在澠池一戰受挫之後,便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國家,張耳愈加受到趙王歇的看重。

因爲張耳掌趙國兵馬大權,趙王歇十分擔心張耳取自己而自立,各事皆問於張耳,如今張耳纔是趙地權勢最大的人。

這自然引起了在南皮陳餘的不滿,自己對趙國亦有大功,如今聯軍回來之後,不僅不將自己召回信都,共治趙國,皆故意將自己遺忘。

跟歷史上因爲張耳封王、陳餘封侯的原因直接導致張耳、陳餘大戰的原因不同,這次的矛盾還在不斷積累,未曾到達兵戈相見的地步,陳餘整日在南皮徵兵練兵。

而此時的劉季在病情恢復之後,由蕭何整頓政事,也開始厲兵秣馬,恢復元氣。

整個天下在開春之後,皆開始緊張的恢復生產,招兵買馬!

而南海郡的因爲歷史上聽到秦國滅亡,病情加重而亡並未發生,反而因爲秦國的蒸蒸日上,其病情也開始好轉。

第五十二章 章邯投降第四十三章 路遇張良第三十一章 揭竿而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韓信爲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扶蘇墓陵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邦勢危第九十四章 韓信首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劉季被伏第九十五章 破項羽策第一百七十章 封賞諸將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九十三章 扶蘇之喜第三章 扶蘇之妻第五十四章 扶蘇即位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九十九章 子嬰之憂第五十二章 章邯投降第五十四章 扶蘇即位第一百八十五章 查出底細第七十二章 定秦二劍第十二章 咸陽來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曾經佳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力排衆議第九十三章 扶蘇之喜第十二章 咸陽來信第一百四十四章 賢德皇后第一百三十九章 獎勵生育第一百一十一章 進攻武關第一百零五章 秦楚決戰(一)第五十九章 敲定路線第九十六章 韓信之喜第十五章 羣臣皆驚第一百零八章 秦楚決戰(四)第七十二章 定秦二劍第八十七章 劉季復起第四章 御史大夫第九十五章 破項羽策第三十章 北攻上郡第一百七十七章 設置太學第一百六十五章 呂姜驚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一百一十八章 回師咸陽第十二章 咸陽來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邦慌神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九章 扶蘇指婚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勢通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憐章邯第五十八章 謀議行軍第九十一章 趕赴武關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人感應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一百九十七章 韓信滅齊第七十二章 韓信獻策第六十七章 秦軍披靡第三十八章 陳勝身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項羽發怒第十七章 隕石刻字第一百三十二章 力排衆議第十三章 匈奴來犯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一百零四章 戰爭突發第四十六章 打壓項羽第七十二章 韓信獻策第一百三十章章 開議國制第八十三章 算而能準第一百六十二章 陳平之言第五十七章 評議始皇第一百四十三章 關中雪災第一百四十一章 扶蘇墓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武關大勝第二十七章 冒頓弒父第一百零五章 秦楚決戰(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王葭產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獎勵生育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邦慌神第一百四十五章 扶蘇之諾第八十八章 劉季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心浮動第四十九章 趙基傾心第一百零六章 秦楚決戰(二)第四十七章 糧倉自立第四章 御史大夫第一百零九章 大秦銳士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五十一章 鉅鹿開戰第二十七章 冒頓弒父第三十六章 咸陽危急第一百九十八章 曠大決戰第七十二章 韓信獻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時動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扶蘇遇刺第一百零六章 秦楚決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涉出關第一百零四章 戰爭突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時動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始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