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糧倉自立

來自巴蜀的急報傳入咸陽朝堂,當真是令扶蘇措手不及。蜀郡郡守擁立樑國貴族後裔贏姓梁氏貴族,樑封爲蜀王,吞併巴郡,兩郡自立,如此秦失去天府糧倉,讓扶蘇、蒙恬等人憤怒異常。

流貶巴蜀的歷史,始於戰國中、後期,秦吞併巴蜀之後,正式確立了流放巴蜀的制度,使巴蜀成爲當時法定的唯一流放之地,有“秦之遷人皆居蜀”的說法,開闢了中國流放法制化之先河。

流放巴蜀之人大多數是政治鬥爭失敗的犧牲品,商人從政的呂不韋,最後便被秦始皇流放巴蜀,最後悲劇自殺,但是呂不韋不能說是罪犯,只是呂不韋的相權威脅到當時嬴政的王權,無論呂不韋介入政治的手段是否卑劣,但是不能否認其審時度勢,兩度爲相的才能。

秦穆公取樑國之後,子孫以國爲姓,後始皇帝又流放樑國貴族入蜀,秦惠文王九年,巴國和蜀國兩國互相攻伐,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這次求救引發了秦惠文王朝堂的一次大的爭議。

張儀認爲應該率先攻打韓國,然後無後患之後,再攻打蜀國,但是秦將司馬錯戰略眼光十分獨到,力諫秦惠文王,先攻滅蜀國,如果先打韓國,勢必引起山東六國合力伐秦,惠文王最後同意了司馬錯的意見,並用司馬錯爲伐蜀主將。

司馬錯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蜀國一月被滅,秦國吞併蜀國以後,添一天然糧倉,爲後面滅亡六國的糧草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沒想到在如今內外交困之際,巴蜀竟然叛秦自立,無疑對於咸陽目前的形勢如雪上加霜,令扶蘇等人始料不及。

扶蘇緊急召開朝議,馮劫站出來說:“如今當務之急是立刻發兵攻蜀,趁其新立爲穩,早平滅之。”

“不可,巴蜀獨立尚未大動帝國根基,如今急需解決的是楚、齊、趙地叛軍,此乃帝國重疾,巴蜀只是帝國癬疥之疾。”蒙恬當即站出來說道。

博士叔孫通也忍不住說道:“如今反賊勢大,章邯左右搖擺,請換左相蒙恬爲主帥,征伐山東叛軍。”

九卿與各博士各有各的說辭,有的同意馮劫的觀點,認爲當務之急是趁巴蜀不穩之際,迅速平定判亂,有了關中的富庶以及巴蜀之地的糧食供給,更爲穩妥的與各地叛軍撼璇。

也有人同意蒙恬的說法,認爲如果不能迅速平定各地判亂,等他們勢大之後,再次攻破函谷關,大秦將危。

扶蘇此時體會到了上位者的不易,下面的人只管出主意,最後要拍板的卻是你。

再三考慮之後,扶蘇決定同意蒙恬的策略,歷史上巴蜀是沒有判亂的,因爲自己的到來,歷史發生了轉變,如今巴蜀判亂,只要守好漢中,巴蜀的威脅還夠不到咸陽。

但是如今鉅鹿之戰發生在即,章邯的秦軍歷史上被項羽擊破一部後,章邯率全軍投降。

奠定了歷史上秦朝的滅亡。

決定了便立刻下令,進行調遣,蒙恬也向扶蘇邀戰,但是扶蘇不曾答應,一是章邯如今態度搖擺不定,扶蘇擔心蒙恬會有危險,另一個便是咸陽如今事物頗多,急需蒙恬,馮去疾跟自己一同處理。

戰爭如今還亡不了秦,但是經濟的崩潰是如今秦朝內部最嚴重的問題。

扶蘇寫下一封調令,令王離將長城軍事全權交由王賁,蒙毅跟王離兩人前往鉅鹿換下章邯,扶蘇準備親赴九原,安排這些事宜,自己雪藏這麼久的鐵騎也是時候盡出陰山!

又寫了一封調章邯回咸陽的詔令,同時命司馬欣、董醫放棄魏地防禦,收縮戰線,死守函谷關。

如今九原等郡隨着人口的增多,蒙恬在時,還能統籌處理,如今王離顯然處理政事不如蒙恬得心應手,扶蘇命馮劫前往九原,處理當地事宜。

王賁統管長城軍團之後,扶蘇騎兵新軍如今便無人統率,扶蘇放心不下其他人,便欲親往北疆調回這支神秘騎兵,準備用於接下來的戰鬥,讓其得到戰爭的洗禮,慢慢走向成熟。

如今各事都十分緊急,扶蘇片刻不敢耽擱,令子嬰跟隨馮去疾、蒙恬學習處理政事,自己當即帶馮劫跟護衛趕赴北疆。

“扶蘇公子怎麼來這裡了,可是有何急事?”扶蘇找到王離時,王離很是驚訝,如今咸陽之事,各地叛軍之急,按說扶蘇是沒時間抽身出來的。

扶蘇看到蒙毅也走了過來,點了點頭說道:“上卿之事蒙將軍已經告知我。”

蒙毅看到扶蘇來到九原,也是很驚訝,扶蘇向兩人解釋道:“巴蜀叛秦而自立,山東各地又戰火紛飛,如今帝國千瘡百孔,我來九原,一是帶走陰山鐵騎,另一件事便是安排一下交接。”

蒙毅不愧是智計出衆,問道:“公子可是對我等有新的安排?”

如今各事緊急,扶蘇也不拐彎抹角,說一些客套之語,直截了當的跟王離和蒙毅說道:“如今趙地戰事不在我的掌控之內,章邯心似生反,我已下令,讓他速回咸陽,我欲讓上卿跟王將軍去統率趙地秦軍。”

“那長城軍何如?”王離問道。

“由你父,王老將軍總管軍事,馮劫統管政務,馮劫已到上郡,事不宜遲,兩位及早動身,我也要去高闕帶走鐵騎。”

扶蘇說完,蒙毅、王離也不多耽擱,回去便安排交接事宜,明日一早便動身趕赴趙地。

扶蘇趕赴高闕山谷之地後,已知如今騎兵經過慢慢的擴展已經達到兩萬之數,看着在寬闊山谷中訓練的騎兵,奔騰浩蕩之氣,令人生畏。

扶蘇看着這支裝備精良的騎軍,雖然跟後世精銳騎兵的重甲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馬身已經配備雞頸甲、馬身甲、當胸甲、搭後甲等馬匹防禦甲冑,以及馬鞍及蹬等士兵輔助裝備。

後世一套重甲下來要近百斤,特製重凱更加繁重,而扶蘇此陰山鐵騎防禦鎧甲重量不足二十公斤,主要是防禦一些流矢以及作戰時的劃傷馬身。

王賁已經趕去交接長城軍務,扶蘇來到高地前各將校已經整頓好陣型,扶蘇大聲喊一句,每隔一段區域會有傳令兵再次向其周圍之人呼喊。

扶蘇說道:“軍不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以一當百。諸將士在此訓練近兩年,雪藏陰山多日,今日正是寒劍出鞘之時!”說着,扶蘇拔出手中長劍,騎兵也跟着擡起環首刀,扶蘇沒有在喊話,而是長劍微微下壓,卸指山谷谷口,各都尉傳達軍令之後,大軍如山崩雪塌之勢,從谷口傾瀉而出。

扶蘇看着這支傾瀉而出的騎兵,不禁念道:“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百戰交河道,功成還與人。”

此前扶蘇想了給此軍冠上何等霸氣的名字,此時全被扶蘇否決掉,就叫——陰山鐵騎。

扶蘇跟護衛跟上騎兵隊伍,向咸陽進發!

————————————

古代其實出征似乎沒有什麼將領喊話的,都是電視劇演的,真正的都是跟各將軍召開軍議,然後層層下達命令。而且勵士最直接簡單粗暴的就是砸錢,幾箱銀子扔給士卒,比喊什麼亡秦必楚有用多了,哈哈哈

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憐章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召丞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劍聖入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召丞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雙方佈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陳平之言第一章 重生思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扶蘇求賢第一百六十九章 召回諸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紙問世第一百五十章 印刷之術第三十三章 沛縣起事第七十七章 鐵騎出擊第八十五章 陳平心志第十八章 秦始皇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信首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陳平之言第五十九章 敲定路線第五章 姻親王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攻克燕趙第一百二十八章 何爲仁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賢德皇后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一百八十八章 呂姜甦醒第一百七十九章 楚國使者第一百六十九章 召回諸將第十六章 人羣北往第一百五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召丞相第一百四十五章 扶蘇之諾第四十七章 糧倉自立第一百零七章 秦楚決戰(三)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七十二章 韓信獻策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攻克燕趙第四十七章 糧倉自立第一百八十五章 查出底細第二十六章 歷史轉折第五十五章 扶蘇震怒第三十一章 揭竿而起第九章 九原重鎮第九十九章 子嬰之憂第五章 姻親王家第一百三十章章 開議國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衆疑韓信第三章 扶蘇之妻第一百一十二章 雙方佈置第一百四十六章 匈奴情報第三十九章 洛水佳人第七十二章 定秦二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時動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扶蘇造紙第二十八章 風雲涌動第三十三章 沛縣起事第一百七十章 封賞諸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六十一章 扶蘇帶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民議扶蘇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二十三章 秦始皇病第一百五十四章 韓信出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項劉身死第五十三章 秦軍被辱第九十三章 扶蘇之喜第一百四十四章 賢德皇后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九十二章 韓信被俘第三十五章 誰的援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項劉身死第八十三章 算而能準第一百一十二章 雙方佈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妃選第六十六章 王離出擊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一百二十一章 挾書之令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四十五章 項梁身死第一百三十章章 開議國制第六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一百一十六章 武關大勝第八十章 斷後之卒第七章 相見蒙恬第五十三章 秦軍被辱第七十九章 全軍出擊第三十六章 咸陽危急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三十章 北攻上郡第一百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十章 巍峨長城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邦慌神第一百二十章 誅殺奸佞第一百二十六章 羣臣捐贈 求一下首訂,推薦票第一百九十九章 項劉身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劉季入關第七十五章 敗後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