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

bookmark

九月中旬,安陸縣城以北,十里亭舍處,道旁的楊柳已經凋零,葉子眼看就要落光,透露出一股淒涼之感。

遠遠看着土路上,那輛載着杜弦和他不多行李的車輿緩緩離去,來此送別的吏員們也紛紛相互告辭,準備打馬而回。

黑夫也正欲離開,卻被人叫住了。

“黑夫亭長。”

黑夫回過頭,笑道:“陳百將,還有事?”

陳百將看着黑夫頭頂簡陋的發冠,心情有些複雜。

一年前初次相見,黑夫還只是個剛得到爵位的小更卒,被人按在地上,朝不保夕。可一年時間過去了,不知不覺,黑夫現如今的爵位,竟與陳百將相當,只是官職略遜一籌。

不過現如今,可不是他嫉妒的時候,因爲隨着杜弦離開,二人都失去了靠山,儼然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我之前不懂律令,還以爲,右尉會帶着陳百將一同離開。”

一同牽着馬回縣城的路上,黑夫如此感慨道,畢竟陳百將能從一個學室弟子,一步成爲百將,多虧了右尉的舉薦,這一年來,右尉或許對黑夫青眼有加,但他最信任的,依然是陳百將。

“這絕不可能。”

陳百將卻似乎早已料到了這一天,搖頭道:“《置吏律》有言,若官員調任別處,必須隻身離去,不得帶着原先的下屬一同離開,就連郡吏調任也是如此,何況區區一縣尉?”

“我只懂擒賊捕盜之律,朝廷置吏之事,倒是知之不詳。”

黑夫也是慢慢才瞭解到,原來秦國的置吏,和山東六國那種門客政治大不相同。

在楚、魏等國,上到信陵君、春申君這類王子公卿,下到外黃縣令張耳這種地方小吏,都喜歡豢養門客。

門客多半是到處遊宦的貧士,爲主人所豢,併爲養者服務,進而找尋個人發展機會,實現個人價值。他們和主人之間,是“君”與“臣”的人身依附關係,強調對個人的忠誠。

所以每逢某位魏楚官員從國都去地方上任,都會帶着數十上百的門客,前呼後擁地出發。到了地方後,將這些人逐個安插到要職上,方便與當地勢力抗衡。等到卸任時,又將這些依附於他的“臣客”統統帶走,一個都不留下。他的繼任者,自然又會帶着一批新的門客入駐。

若是這位官員在國內混不下去了,要跑到外國發展,那些對他忠心耿耿的門客,也會一路相隨。

唯獨秦國,卻自有國情在此,自成一套體系,杜絕了這種門客故舊政治的出現。

不僅郡縣中幾名長吏需要異地任職,卸任或者調離時,哪怕對某個下屬再欣賞,也不能將其帶走,所有人統統都得留任原職,對他們的升遷調離,律令中自有安排,容不得個人插足。

秦律對結黨營私十分警惕,這種規定,顯然是爲了防止山頭主義的出現,上司縱然對下屬有提拔之恩,但雙方依然是上下級關係,都是官府的打工仔,很少會出現下屬視上司爲“君”的情況。

所以,纔會出現三十多年前,武安君白起卸任後,無一親故相隨,孤零零地走到杜亭自刎的淒涼情形。

白起固然是優秀的大將,但少了他,秦國的戰爭輪軸依然會繼續轉動。因爲秦之強大,並不因某位公子的個人魅力,也不因數千門客的一時薈萃,而是被律令嚴格維護,方能百年不朽。

當然,也有不尋常的時候,比如呂不韋、嫪毐這兩個外國人,就把東方的門客風氣帶到了咸陽,豢養數千人,任人唯親,官府吏治律令一時敗壞。

只可惜他們都不長久,文信君和長信侯相繼倒臺後,數千舍人門客或被抓,或流放,或者像李斯那樣,迅速投身秦國原有的體制之內,直接效忠於大王。現如今,也只有昌平君、昌文君等貴戚被允許豢養少量賓客。

所以今日安陸縣右尉調任,也只能和來時一樣,孑然一身上路……

這種制度對國家自然有好處,但對黑夫和陳百將而言,杜弦一走,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長吏來來去去,副手佐吏卻長期把持地方官署,這也是異地赴任帶來的問題。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永遠都在繼續,夾在其中最難辦的,就是黑夫他們這種外官提拔的親信,走又走不了,只能硬着頭皮留下來,寄希望於下一任右尉能繼續起用他們。

這種情況是很可能出現的,畢竟沒有哪位外來的長吏,會心甘情願被當地勢力架空,既然沒辦法自帶親信赴任,起用上一任留下的人,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但新的右尉,恐怕要到十月中旬才能赴任,在此之前,安陸縣尉官署,便是左尉的一言堂,黑夫亭長,你我要多小心啊……”陳百將心有慼慼,他很清楚,左尉鄖滿可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說不定會打一個時間差,對右尉的親信來一場大清洗。

“縱然是左尉,也不敢公然違背律令,攜私報復吧。”

黑夫卻沒那麼害怕,這一年多來,他雖然深深與左尉結仇,在辦案時也得罪了不少人,許多因他鋃鐺入獄的人,都仇視他,恨不得他去死。

但與此同時,黑夫也結識了一大批秦國的基層官吏,如喜、怒、樂,還有縣城的倉薔夫、縣工師等,雖然談不上多深的交情,但像喜這種真正的君子,若黑夫遭到了不公待遇,甚至會站出來爲他說話。

在民間,黑夫的名聲也十分不錯,贈錢購馬,讓他得到了“仁義”“廉潔”的聲名,即便左尉恨他入骨,在處置黑夫時,也要考慮到民間輿情。

所以黑夫很看得開:“左尉最多把上次走失了賊人的事拎出來,將我說成瀆職,逼我卸任,到時候逼得急了,我離職就是了,回家種地務農,也比整日惶恐不安強。”以他現在的爵位,不管做不做官,當戰爭到來,最起碼也能做個屯長。

話雖如此,但之後幾天裡,黑夫還是提高了警惕,並要求下屬們也不得造次,黑夫已經感覺到了,鄖氏已經盯上了自己,在這敏感時刻,他可不想授人以柄。

就這樣小心翼翼地過了十天,到了九月下旬時,縣左尉的報復倒是沒等來,去縣城的季嬰,卻帶回來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消息。

“二三子,大事不好了。“

剛進門,季嬰就高舉縣尉發來的文書,嚷嚷了起來:”秦國和楚國,開戰了!”

第627章 極盛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848章 深海第689章 象箸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170章 橘與枳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1005章 嘗麥第446章 撼山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72章 亂世銅爐第793章 君夫人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2章 盲山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861章 武關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666章 七閩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667章 文明第130章 軍醫第36章 可願爲吏?第115章 在鄢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551章 朕安第81章 掠賣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325章 李斯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627章 極盛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970章 風口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98章 官大夫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22章 什長黑夫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513章 法今王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110章 入學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287章 鶡冠第911章 輸不起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259章 章邯第634章 封侯!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247章 三馬第286章 秦王(下)第995章 大盜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593章 海圖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640章 一飯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1026章 鳴鏑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648章 蠱禍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05章 打穀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645章 銅鐵第351章 蒙恬第694章 龍王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85章 圍堵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155章 樑崩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920章 鹿馬第785章 一騎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