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威懾

bookmark

這幾日,雖然楚軍已退,但秦國的援軍卻依舊源源不斷抵達潺陵,有的來自江陵、郢縣,有的來自上游的枝江,更有從竟陵、華容等地趕赴的。

出於某種目的,郡尉李由也未將其遣歸,就這樣,到了四月底時,潺陵秦軍已達七千餘人……

一方面,是要給楚國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要實行黑夫的“威懾”之策。

巴人們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無疑是十分驚訝的,雖然整個夷道的巴人部落加起來有兩萬人,但他們散於各地,在溝壑山林裡星羅棋佈,很難集結起來。頂多是祭祀時在武落鍾離山周邊聚會,但那樣的情形,十年都見不到一次。

所以,當四月初時,樊禽將各部男丁聚集到一起後,得四千人,夷道的巴人便以爲,這大概是世上最龐大的軍隊了,秦楚兩國都要拉攏討好自己,不由自矜得意……

這是因爲夷道與外部隔絕,道路不通的緣故,當地部落都自以爲是一地之主,不知道諸夏冠帶之國的廣大。

直到今日,他們的三觀才被刷新。夷道的巴人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人、馬和武器。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營盤越建越大,幾個部落的君長便請能講兩種語言的“夏子”試探地問黑夫,這究竟有多少兵卒?

“雖然聚集了一萬人,卻也不過到南郡兵丁的十分之一!”

黑夫讓夏子將自己的話原模原樣地翻譯過去,嚇唬這羣幾乎沒出過夷水方圓百里的鄉巴佬。

“而南郡雖然有十萬兵丁,可也只是秦國二十多個郡中,地域較小,人口較少的一個!汝等且自己算算,秦國一共有多少兵卒?”

那是超出了巴人君長想象力的數字,他們不由面面相覷,惶恐不已。

楚國使者吹噓楚國“持戟百萬”,如此看來,秦國比楚國還強大兩三倍呢!

先被數量驚到後,他們隨即又感受到了秦軍的質量。

次日一早,吃飽喝足後,迷迷糊糊睡過去的巴人君長們被部衆匆匆搖醒,出到帳外後頓時傻了眼。

卻見那些數量龐大的秦軍,已經在城外盡數集結了起來,金鼓旗幟鮮明,軍吏乘車騎馬,兵卒也盡數披甲,手持鋒利的戈矛。

隨着城頭的將旗揮動,整個場地上,金鼓聲連響不絕,秦軍黑壓壓的方陣,開始朝巴人這邊開來,長矛放平,以劍擊盾,嚇得衆君長半死,還以爲秦人背信棄義,要對自己痛下殺手了!

直到黑夫奉李由之命來告知衆君長,這是秦軍在演練兵陣,同時那些陣列也開始調頭轉向,君長們這纔將提到嗓子眼的心收了回去……

金聲清脆,鼓聲雄渾,來自各地的秦卒們依照金鼓之音,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他們或進或止,或擊或退,不時發出喊殺之聲。幾種聲音匯聚,衝上雲霄,響徹四野!

巴人們鬆散慣了,哪見識過這場面,一個個目瞪口呆,即便有個把人將驚訝之情掩飾得稍微好一點,但手裡卻不由自主握緊了柳葉劍,生怕那些陣列有序的方陣突然朝自己殺來。

巴人武士在與一個秦兵對峙時,會覺得自己佔優勢,但當秦軍展現出那恐怖的集體性時,這場面是令人震撼的。

君長們一下子覺得,在武落鍾離山做的事情是對的,難怪巴忠極力規勸諸部復歸秦國,想來他是知道秦國真正實力的……

黑夫看着這一幕,十分滿意,這場演武,基本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在他看來,秦國雖然在夷道推行懷柔之策,卻忘了教他們一件事,那便是認清雙方的實力差距。

蠻夷戎狄,在殘酷的環境裡發展壯大,服膺的多是強者爲尊的道理,現在就是要告訴他們,這天地間最強者莫過於秦!

他們越是對秦國的力量感到折服,就越容易聽從擺佈,收起那些叛亂的心思。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的訓練一如昨曰,入夜乃停。

到了第三天,李由才正式召見了巴人衆君長,這時候,已經被震懾到的君長們來到城池上後,皆膝行,不敢擡頭仰視李由,面對李由嚴厲喝令他們交出先前曾親手殺害秦吏、秦卒的兇手,也莫敢不從……

早先還被簇擁爲英雄的上百名巴人武士,就這樣被推攮了出來,他們將被押赴夷道,斬於夷水之畔!以告慰中伏而死的百餘秦吏、秦人!

……

夏曆五月初時,梅雨季節到來,隨着大雨橫掃大江兩岸,楚國和秦國在南郡的較量暫時告一段落,在這種天氣裡及交戰,不等敵軍殺來,己方就得先被大雨擊得七零八落。

巴人諸部也相繼散去,而李由在潺陵留下三千兵卒守備,又派了一千人去留守夷道後,其餘人等,都陸續北返。

他們或從潺陵邊上的油江口上船,或步行到北面三十里外的江津口渡江,用的依然是笨辦法,用南郡水師的樓船、艨艟慢慢運載到對岸。

船少人多,衆人少不得要在渡口處等待許久,黑夫瞧着這麻煩的運載方式,便向李由提出了一個建議。

“郡尉,江陵和潺陵雖然距離不遠,但因爲有大江阻隔,每逢楚人來犯,都要徵集大小船隻,花上數日時間才能將大軍運送過來,往往已失先機。”

“我去年在魏地時,常聽說諸國大軍在大河上造浮橋讓兵卒快速渡河,不知是否試過,在江上架設浮橋?”

北方浮橋並不少見,據說早在周朝時,周文王爲了迎接來自中原的新婦,就在渭水上搭建了浮橋,如今秦國定都咸陽,渭水之上,更有一座永久性的浮橋,連接渭北咸陽和渭南地區那一系列新宮殿。

而在大河之上,也有不少浮橋,比如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 257年),便初作“河橋”於蒲津,後來還變成了永久性的蒲津橋,黃河鐵牛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不陌生。

所以黑夫就在想,若是長江上也能有一座”江橋“,秦軍對大江南岸的軍事控制,豈不是加強了許多麼?

聽了這個建言後,一旁有個尉史噗呲一聲笑了出來,李由和黑夫看了過去,問他爲何發笑。

這尉史連忙下拜道:“下吏只是以爲,江陵附近的水面寬闊,少了上千條舟船,恐怕難以連成浮橋,更何況,古往今來,南人善舟船。所以過去楚國與吳、越在長江、淮河征戰,官員輜重船載,一般的兵卒直接脫了甲冑泅水而渡,卻很少聽說造浮橋的……”

“目光短淺。”

李由卻斥了尉史一頓:“往後若是大王已破淮北、淮南,要繼續派將軍進取江東、江南之地,十數萬人渡江,用船隻運載得運半個多月,還是浮橋更方便些……”

李由將黑夫的這份建言記在心裡,覺得以後可能用得上,而後,他們也登上了大船,隨着槳葉划動,緩緩朝江陵駛去……

期間,還收到了一封郡守發來的郵傳。

黑夫知道,在夷道和潺陵出事後,葉郡守的行縣計劃就泡湯了,李由出征馳援,他就必須坐鎮江陵穩住局面,不知此時發信來,又是出了何事?

李由當着衆人的面拆開了這信牘之後,卻不由大笑了起來,對黑夫等人道:

“郡守來信說,此番我軍挫敗了楚人攻勢,又平定了夷道之叛,當爲將士請功拜爵,並要帶着官吏和全城百姓,在碼頭迎接吾等凱旋歸來!”

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380章 秦頌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686章 不知足第133章 劉季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205章 入郢第1003章 移席第747章 熒惑高第187章 共敖第585章 兒戲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519章 一夫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921章 誅惡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477章 落子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662章 梅鋗第955章 酈生第589章 毒士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786章 萬人敵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869章 山海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34章 版築之間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654章 三鼓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927章 麗人心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2章 什長黑夫第47章 秦之律令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356章 黃老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747章 熒惑高第60章 將陽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610章 商社第448章 騎戰第117章 大時代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635章 薪火(上)第150章 陳屍第546章 青島第500章 綁架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694章 龍王第950章 孰立?第163章 陽城第61章 匿名信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167章 短兵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46章 刀劍第648章 蠱禍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429章 父親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203章 退婚第397章 駿馬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623章 往事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985章 千鈞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750章 復生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609章 貨殖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39章 回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