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王翦

bookmark

九月初,南郡各縣徵召的兵卒集結於鄢,計有兵卒萬餘,民夫上萬,由郡尉李由任都尉,雖然和上次一樣都是都尉,但這次帶的是超編的軍隊,且是花了數月時間訓練過的,含金量完全不同。

黑夫來報到後,李由便讓他留在大帳內,與軍佐馮敬以及幾個率長一起商議軍務,討論了將軍王翦這次伐楚可能會採取的策略。

當聽黑夫說,王翦將軍用兵一向求穩,此番很可能也會緩緩對峙推進時,其中一位率長忍不住提出了反對意見。

“我以爲,王將軍用兵,可不是‘求穩’二字能言表的。”

黑夫看向他,卻見此人三十有餘,面色黃,長鬚及胸。

“這位是?”

“此乃鄀縣尉,公大夫孟嘉。”

馮敬爲其介紹道:“孟率長亦是頻陽人,與王翦將軍是同鄉,做過王將軍的部將。”

孟嘉自詡爲王翦舊部,說起了一場在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發生的戰爭。

“王將軍領兵攻打趙國閼與,時我亦在軍中任屯長。此閼與乃是太行山系中的要地,道遠險狹,先君昭王時,趙將趙奢曾在此以‘狹路相逢勇者勝’之策,大敗秦將胡陽。當時趙軍採用了與趙奢一樣的戰法,先佔閼與北山高地,居高臨下,而我軍不便仰攻……”

“王將軍雖爲將多年,但名聲不顯,世人亦不知其能。當時他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滿百石的軍吏出列,並從十萬大軍中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最後得兩萬精卒,一舉攻下北上及閼與,又卷甲趨行百里,東進攻取了趙國九座城邑!”

“我僥倖得以被選入這支精兵中,立功升爲不更。”

那是王翦的成名戰,看得出來,這位王老將軍當時用兵非但不“穩”,甚至有點激進。

孟嘉是典型的關中軍功家族出身,不但有從底層歷練的經歷,還知道點兵法,他道:“再者,兵法亦云,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我以爲,王將軍此番秋收進軍,或是要像閼與之戰一樣,疾攻楚地,爭取落雪前迅速佔領淮北,待到明年再徐徐進取淮南。”

黑夫卻搖頭:“此戰與閼與不同,乃是滅國之戰,楚軍遠未到摧枯拉朽可以擊潰的地步,只能徐徐圖之,急勝爲下。上次李信將軍伐楚,便是失於過於急躁冒進,故我以爲,王將軍應會謹慎行事,像滅趙之戰一樣,以正合,以奇勝!”

兩人在此爭論,卻一時間得不出什麼結果,李由便止住了他們,笑道:“王將軍的用兵意圖,汝等在此爭議也無用,待下月與大軍匯合,便能知曉了!”

而後他指了指地圖:“將軍有令,南郡、巴、蜀、漢中四郡之兵,於九月中旬,在宛城集結,與南陽郡兵合兵!再靜待王將軍之令!”

這五郡之兵、民夫,共計十五萬人,可以視爲伐楚大軍的南方軍團。

這麼多人,光是糧食,一個月就要吃二十萬石,還不算沿途運糧損耗,消耗是極大的。

黑夫心有所動,待到軍議結束後,便留下來問李由道:“郡尉,我聽說,南郡今年稻、粟增產近六十萬石,這些糧食多是公田所產,可直接充爲軍糧,是否也要由吾等押送北上?”

這是堆肥漚肥之法的效果,郡守騰今年肯定能在各郡的備戰競賽裡拔得頭籌,雖然遠不如預期,但也夠15萬人吃三個月了。

李由卻搖了搖頭:“雖然葉郡守有意如此,但王將軍卻駁了此議。”

“這是爲何?”黑夫有些詫異。

“王將軍派使者傳信說,讓南郡將糧食屯着。”

李由讓他附耳過來,低聲道:“或許等大軍攻至淮南、江東時,能派上用場!”

黑夫一聽此言,頓時一愣。

這旗豎的!看來王翦對此戰能勝,亦是信心十足啊!

……

與此同時,王翦亦已帶着二十萬關中子弟,出函谷關,往潁川郡而去,這位老將軍這半個月裡別的事沒幹,派回咸陽向秦王請求增加封賞田地的使者,便有五批!

如此作態,就連王翦手下的裨將羌瘣也看不下去了,大軍抵達三川郡洛陽時,他便勸道:“將軍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猶如乞貸,實在是有些過了……”

王翦卻長嘆一聲,對自己的老部下講起了一件事。

“羌瘣,你應知道先君武王時的丞相甘茂事蹟吧?”

羌瘣垂首:“羌瘣雖是粗人,但亦聽說過一些。”

王翦負手而談道:“當年武王與甘茂君臣相得,有一日便對甘茂說,寡人有一心願,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之鼎。而欲通周室,必破韓西境,於是甘茂奉命領兵攻打韓國大縣宜陽。他深知秦軍越崤函之險,行千里而攻堅城,數月難下。於是在臨行前,便對武王說了曾參殺人和樂羊謗書的故事,與武王在息壤盟誓,希望武王勿疑。”

“果然,甘茂攻宜陽的五個月間,朝中多有大臣誹謗甘茂,武王亦猶豫了數次,最後念在息壤之盟,才堅持不召回甘茂,甘茂才能攻陷宜陽……”

王翦說完了甘茂之事,又說回了自己:“數年前,我滅趙破邯鄲,唯趙嘉遷代;又伐燕,殘燕上下兩都,走燕王於遼東;而吾子王賁滅魏,灌大梁,百年雄都夷爲平地。縱觀三代以來,豈有一門父子二人連滅三萬乘者?有這樣的臣子,哪怕是聖王,也會有所顧慮吧?”

“是故,大王在第一次伐楚時,便不欲用我,使我再多滅國隳城,立難賞之功。偏信李信,是爲了提拔年輕人,在軍中抗衡王氏影響。直到李信大敗,不得已,才親至頻陽讓我強起領兵,雖答應了我必六十萬方可滅楚之建言,但心中亦有狐疑。”

ωωω▪ ⓣⓣⓚⓐⓝ▪ C〇

有白起拒絕秦昭王出兵伐趙,最終落得個自刎杜亭的前車之鑑在,王翦是不敢拒絕王命的,唯有接過虎符。

也只有對跟了他十來年的羌瘣,王翦才能說出憋了許久的實話。

“如今,大王舉國大軍六十萬委於我手,更勝當年甘茂所率的十萬之師。大王對我的信任,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曾參,甚至不如秦武王信任甘茂。滅楚之難,亦勝過攻克宜陽十倍!眼下還好,等到大軍久頓於外,日費千金時,朝中會向大王進言誹謗的,絕不止三人!”

“如此情形,我已被逼到了刀尖之上,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樣,坐而疑我。只能三番五次大索良田美宅,做出一副戰後要繼續養老之態,並以子、孫在咸陽爲質,如此,方能安君心……君心安,我亦能安心統兵,以正合以奇勝,則楚必滅!”

一席話罷,羌瘣恍然大悟,下拜道:“將軍深思熟慮!”

但隨即,他又擡起頭,說出了自己的疑慮:“但以下吏所知,大王乃是千古難見的睿智之君,其志足以包攬天下,其胸襟寬廣能容人,連那韓國降將葉騰也能信任,讓他做南郡郡守,放手施政,又豈會猜疑宿將呢?將軍是不是多想了?”

王翦也笑了笑:“也對,或許是老朽多慮了,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人越老,越是疑神疑鬼起來了,方纔的話,只當是老朽糊塗,你勿要外傳……”

直到羌瘣告退,王翦才收起了笑容,羌瘣是隴西羌人,心思簡單,受秦王禮遇恩典,便甘願將心掏出來,但他卻不清楚,大王的真正性情!

王翦可謂是看着大王長大的,所以知道,王信人,但王又怚而不信人!

王喜歡《韓非子》,喜好以術、勢來駕馭羣臣。他可以信那些能夠駕馭的人,比如南郡守騰。

葉騰出賣韓國,反戈滅韓,在山東士人眼中,可謂道德低劣,雖是能吏,但朝中亦有不少人鄙夷,可爲何他偏偏得到了大王信任?

因爲葉騰揮師滅韓,潁川的舊韓貴族皆恨不能生食其肉,而世人亦不齒,他若沒了大王庇護,便無立足之地,所以秦王可以放心地用他,而不擔心葉騰會背叛。

葉騰倒也聰明,他知道爲何能得到秦王信任,於是去了南郡後,又一次斷了後路!上任百日,便大肆索拿盜賊,捕殺族滅豪長不留情,行政暴烈,得罪了不少當地豪長氏族。

這法子比王翦的問舍更絕,直接把自己的”狡兔三窟“給堵死了,於是秦王對葉騰越發信任,眼看這次南郡豐收,多了獻軍糧六十萬石,秦王可能將葉騰調入朝中任職……

而與葉騰相反,眼下的王翦,手握六十萬大軍,遠在千里之外,儼然成了秦王“難以駕馭”的人,他只能以索要田地的方式告訴秦王:老臣並無異心!

相信秦王以之慧,是能夠領會,並辨別哪些越來越多的讒言誹謗的。

王翦不由嘆氣:“終歸是下乘手段,若是能像張儀那樣,每次都能將功勞歸於主君之力就好了。其西並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爲這是張儀之功,而賢秦惠王,故終惠王之世,都能不被懷疑。”

想完這些後,王翦輾轉難眠,六十萬人的擔子在肩膀上,亦是不輕,他開始明白了,爲何當年長平之戰前後,武安君白起會經常夜不能寐,身體惡化生疾。

老將軍索性重新起身,點燃膏油燈,攤開了地圖,手指在一條條道路上移動,一座座城邑處遊走。

眼下是九月中旬,關中二十萬人已至洛陽,南郡、巴蜀、漢中、南陽十五萬人亦集結在宛。

三川、潁川十萬人已等待多時。

河東、太原、趙地十五萬人亦抵達白馬口,隨時可以渡河,前往碭郡駐紮。

秦國的戰爭機器在轟鳴,六十萬大軍,已漸漸向楚境逼近。

王翦也很清楚,自己的對手是誰。

“項燕,老夫來了,帶着秦之甲士銳卒,來勢洶洶,不知你可準備好了?”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距離昭襄王葬禮時,項燕隨春申君來咸陽吊祠,與守宮郎官王翦那次見面,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當年的兩個少壯將軍,在寒冷的宮殿裡,聊了許久兵事,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但當時的他們卻也有一種感覺:對方會成爲自己的敵人。

現如今,他們皆到垂暮之年,本以爲要失之交臂了,卻不曾想,終於有了交手的機會!

王翦很清楚,這是決定天下最終走勢的一仗。

自己勝,則九州一統,春秋以來五百年亂世就此結束;項燕勝,則荊楚苟存,八百年楚國社稷能夠延續。

雖然王翦抱怨說秦王對他的信任,遠不如秦武王之於甘茂。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目光看向地圖上的楚都壽春,王翦從斑白的鬍鬚中,露出了一絲幸災樂禍的笑。

“項燕,楚王對你的信任,又有多少呢?”

第328章 何器?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600章 箕氏第445章 背水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619章 項氏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562章 人禍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81章 掠賣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959章 河東第375章 烏氏倮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585章 兒戲第689章 象箸第627章 極盛第23章 軍訓開始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786章 萬人敵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11章 自食其果第36章 可願爲吏?第259章 章邯第659章 自討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78章 大行於世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641章 富貴還鄉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05章 番陽令第563章 大復仇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684章 奴隸第85章 圍堵第500章 綁架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591章 輔助第563章 大復仇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593章 海圖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194章 諾!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551章 朕安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315章 入關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954章 東出第629章 辦不到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024章 我要拿你的頭蓋骨當碗使!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950章 孰立?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849章 博浪沙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71章 美夢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474章 冰凍三尺第167章 短兵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612章 命名第565章 惡名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646章 刀劍第634章 封侯!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