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

bookmark

從黑夫宅邸告辭而出後,巴忠不禁長嘆了一口氣。

“不曾想,以百萬巨利誘之,還是未能成。”

就在剛剛,巴忠提議黑夫將紅糖的製法同巴氏分享,在蜀中大種甘蔗,榨糖銷售四方,所得之利對半分之。

這是一般人絕對無法拒絕的誘惑,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從沒有夠的時候。

但黑夫卻思索片刻後,親自倒了兩杯水,一杯是寡淡的白開水,一杯是甜膩的蜜糖水,都送到了巴忠案前。

“不知巴兄可曾發現了,蜜糖入水,的確甘甜可口,但喝多了,也容易厭倦。”

“白水卻不然,雖然寡淡,卻能天天飲用,喝到死都不覺得乏味。”

“故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朋友之間若是單純以利益相合,遇上窮禍患害,就會相互拋棄。以天性交遊的,遇上窮禍患害亦能相互包容。”

“三年前,我與巴兄同船而渡,吃過同一份土罐裡的鹽,共困於夷道孤城,冒險去過武落鍾離山,是一起患難過的。故黑夫希望,你我之間,能多些真情實意,少些利益糾葛!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好!”

黑夫態度決絕,巴忠有些失望,還以爲黑夫吝嗇,不捨得分享,頓時有種熱臉貼了冷屁股的恥辱感,卻不料黑夫又道:

“但話又說回來,天下之大,生靈之多,一人豈能盡攬其利?”

“制紅糖之法,既然君母欲得,我豈會藏私?我現在就寫信回去,讓安陸榨糖工坊派一名工匠入巴郡,將此法傳與巴氏。”

“巴氏可在蜀中合適的地方種植甘蔗,熬糖售賣,所獲之利,也不必分我,全當是我贈君母的壽禮了!”

轉折來的太快,巴忠怎麼也沒有料到,不由愣在了原地。

他經商十年來,但知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世人爲了各自利益而奔波。

但像黑夫這樣,將到嘴邊的肥肉推開,還揚言要毫不藏私地將商業機密分享的,卻絕無僅有!

真如他所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只看重情誼麼?

他只提了一個唯一的要求。

“巴蜀之糖,不得出巴蜀,洞庭三郡!”

回想方纔的事,巴忠嗟嘆不已,搖頭嘆息。

“黑夫啊黑夫,我不曾想到,你竟如此大方,又如此小心翼翼!”

雖然看上去,他們家未付出任何代價,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其中甘苦,只有巴忠自己明白。

他飲下的是甜蜜的糖水,口中卻苦澀無比,因爲真正想要的,並沒有得到。

巴氏雖然看似尊榮,可實際上,在皇帝重農抑商的大背景下,仍然是被鄙夷的商賈,被關中人歧視的蠻夷。在巴郡稱雄是一回事,到了咸陽,卻必須縮着腦袋做人。

再加上那件火燒眉毛的事,巴氏急需和天子近臣成爲朋友,能在危難之際爲自家說句話。

可黑夫卻推了巨利,反讓巴氏先欠了他一個大人情。

“也罷也罷。”

巴忠只能無奈地自言自語道:“反正不論如何掙扎,那件事,都無從更改,既然無法達成小人之交,那我就只能竭力維持這份‘淡如水’的情誼了!”

……

“左庶長,爲何要白白將製糖之法教予巴人啊!”

彥早就醒了,但黑夫令他不要露面,只在室內待着,也聽了個大概。巴忠剛走,彥就出來了,想到黑夫推掉的利潤,這個驟然暴富的安陸小商販就心疼得直跺腳。

“按照他的說法,每年所得之利,不下百萬,這可比左庶長令人去南昌種甘蔗,開工坊划算多了!”

黑夫卻摸着下巴在思考問題,反問他道:“堂弟,我且問你,巴氏一年能從丹砂、井鹽、僰僮裡掙多少錢?”

彥一愣,想了想後道:“世人常有猜測,都以爲每年得利不下數千萬。”

“然也,既然如此,紅糖的利潤,只是九牛一毛,巴寡婦清又怎會看得上眼?”

彥不解:“左庶長不是說,紅糖將來或能與鹽、鐵、糧食等相提並論,成爲大宗貿易麼?”

“那是許久以後的事,縱使是巴寡婦清母子目光長遠,想要提前佔住紅糖市場一角,慢慢與我接洽即可,何必如此急躁?巴忠的提議,根本就不是想賣紅糖,而是是變着法子給我送錢行賄!”

巴忠似乎在隱瞞着什麼,且舉止焦躁,從彥惹上官司開始,一直想出手幫忙,讓黑夫欠他家人情,似乎另有所圖。

黑夫寧可不要這份專利錢,也不願捲入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裡。

彥還是想不通:“那左庶長不是還與烏氏延談妥,明年要賣他兩千斤紅糖麼?烏氏與巴氏,有何不同?”

當然不同了,烏氏處於關中,一舉一動都在官府控制下,是秦始皇特許的官商,黑夫批發紅糖給他們,賣到境外換取牲畜,相當於是爲國家做貢獻了。

巴氏則不然,依然是給自家掙錢,不歸朝廷管轄,且勢力越來越大。按照黑夫對皇帝的瞭解,他是不會容忍這種富可敵國的大工商業主長期處於邊郡的,巴氏的好日子,也許很快就要到頭了。

“再說了,一個人,能將天下之利都佔完麼?千萬不要太貪心,做生意要考慮長遠。”

黑夫一點不覺得自己吃虧:“看起來得利的事,說不準明天就要我付出代價。而我看似吃虧,但幾年、十年之後,卻穩賺不賠!”

種甘蔗一載,制紅糖一載,等巴氏完成這些,真正開始盈利時,說不定黑夫連白糖冰糖都做出來。到那時,蜀郡生產的甘蔗和紅糖,非但構不成競爭,反而成了黑夫優化產品源源不斷的材料,並且能培養巴蜀人吃糖的習慣,何樂而不爲呢?

想到這裡,黑夫不由打了個哈欠,這件事就到此爲止了,他讓彥速速回到南市,又讓桑木將戶門合上……

他們不知道的是,從下午烏氏延帶着麥、石二氏登門拜訪,到巴忠滿臉遺憾地離開此地,再到彥趕赴南市,整個過程,一直有人在暗中窺探黑夫的門戶!

……

次日清晨,章臺宮內,早起辦公的皇帝靜靜地聽完典客下屬“行人”所彙報巴寡婦清之子巴忠近況舉止後,只淡淡地說了三個字。

“朕知之。”

接下來,皇帝讓恭候在外,也在側耳細聽皇帝態度的中車府令趙高入內,讓他代爲草擬詔書。

“孝公時,商君有《徠民》之法,昭王時,范雎有‘攻人’之術。此皆移民入秦,強固關中也。”

“今天下已定於一,然關中、巴蜀地衆人乏,上林之苑,廣袤百里,然田畝不足十二,田數不滿十萬。巴蜀之地,藪澤、名山、大川之材物貨寶,又不能盡爲所用。”

“而山東諸郡,土狹而民衆,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商賈恃奸務末業,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

“今寡人慾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使山東豪富十二萬戶,徙於咸陽、關中、巴蜀!如此,則山東黔首得耕作之田,亦能充填關中巴蜀,強本幹而弱枝葉,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這是皇帝心中籌劃已久的大遷徙,誠如詔書所言,將六國故地的富戶遷到都城,與秦人雜處監視,不僅能減少六國的反抗力量,還能開發地廣人稀的巴蜀,是強幹弱枝的妙招!

十二萬戶被選定富裕人家,60萬六國遺民,即將在皇帝詔書下達後,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土地,失去過去十代幾十代人的財富和社會關係,一切重新開始……

但被強遷的,並不止六國之人。

趙高注意到了,在長長名單上,赫然出現了巴郡巴氏的名號。

“巴郡寡婦清母子,遷至咸陽居住!”

儘管皇帝對寡婦清大加褒揚,封她爲貞婦,寡婦清也投桃報李,貢獻了許多錢帛,助皇帝完成統一之業,但並不妨礙他對這一家子動手。

此一時彼一時,皇帝已不再需要依靠巴氏穩定巴中。在他看來,沒有寡婦清的巴郡,比有寡婦清的巴郡,更方便朝廷統治!

“真是可惜!”

奉命草擬完詔書,走出皇帝寢宮後,趙高揹着手,看着對此事尚一無所知,在殿外站得筆直的中郎戶令黑夫,暗暗道:

“只差一步,你就要忤逆帝心了!”

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1029章 一個真相和一個謊言第71章 遲來一步第977章 中山狼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32章 伯兄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670章 獨斷第814章 蜀道難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42章 法吏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889章 主角第36章 可願爲吏?第587章 鷹之子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666章 七閩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136章 擺闊第569章 蒿里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269章 墨攻第477章 落子第285章 秦王(中)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125章 先登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712章 亡秦者第836章 鼠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57章 黍離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470章 嚇死我了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651章 常識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963章 泥潭第1003章 移席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343章 滑稽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358章 護短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81章 掠賣第30章 第一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255章 行矣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122章 積粟第90章 捷報第70章 若敖之鬼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868章 昭穆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69章 人贓俱獲第235章 潺陵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574章 坑術士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937章 好皇帝第921章 誅惡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29章 無衣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53章 鄉里鄉親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991章 鍾離眛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686章 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