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推陳出新

bookmark

今日,秦始皇難得地放下了繁忙的工作,殿中堆積成小山的兩三百斤竹簡也撤下案几,挪到一邊,裁剪整齊的淺黃色的麻紙取代了它們,整齊擺放在秦始皇御案上。

皇帝拿起一張幅寬二尺二寸,長一尺的麻紙,果然如黑夫所言,輕盈如帛,但又比帛細密堅韌,因爲是精挑細選的,所以看上去紙質勻淨,觸感平滑,邊緣也裁得十分規整。

再看另一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篆字的紙,始皇帝看着字跡眼熟,便問道:

“是蒙恬的字?”

少府少監蒙恬作揖道:“紙張初制,不知可否書寫,諸君不敢貿然獻上,便由臣來試筆……”

毛筆肯定不是蒙恬發明的,數年前,黑夫在安陸縣公堂上,看到小吏們人手一支筆時就知道了,此物出現的年代很早,孔夫子已經在“筆則筆,削則削”,到戰國更加流行。各地稱謂不同,秦地謂之筆,楚地謂之聿,江東謂之不律,燕趙謂之弗……

不過,這些“毛筆”和後世區別還是很大的,毛筆頭的毛被包在筆桿的外邊,然後用漆牢固,與後來的毛筆剛好相反。

前世今生,黑夫都拙於書法,字跡勉強能看而已,加上常年征戰,也沒想起來改造。

等他來到咸陽時,才驚奇地發現,一種和後世頗似的新式毛筆,已經在宮廷官署裡流行起來,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是謂“蒼毫”!

一問才知道,這筆又被稱之爲“蒙恬筆”,是蒙恬因伐楚戰敗被貶到上郡、雁門守邊那幾年製成的……

所以蒙恬也只是改造了毛筆,後世以訛傳訛,就變成了發明。

由此可見,蒙恬雖以武功聞名,但私底下,也是個喜歡舞文弄墨的,他也不推辭,當場就揮墨寫了一份奏疏。

如此一來,便能證明,紙張的確能夠着墨書寫了。

皇帝心中稱善,就是這樣一張輕若鴻毛,稱量之後重不過十銖的薄紙,上面書寫的內容,已經趕上一卷兩斤重的竹簡了……

秦素來講究“文書行政”,以紙張替換竹簡能讓秦吏的效率提高不少,就連秦始皇本人,每天捻着輕巧的紙質文書靠在榻上閱讀,也比舉着笨重的竹簡輕鬆多了。

隨着天下一統,他每天要處理的政務也迅速增加,縱然皇帝勤政,但每天看着堆積如山的簡書,案牘勞形,也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作爲一種書寫載體,麻紙毫無疑問是合格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成本了。

“造麻紙所費錢帛幾何?”皇帝發問,黑夫便將張蒼記錄在紙上的賬本獻了上去。

“稟陛下,吾等從少府及咸陽市肆里閭收破布、麻頭,一石值120錢,算上車載之費、柴火、工序、人力,成本不過500錢。”

“一石蔽布麻頭可制幅寬二尺二寸,長一尺的麻紙千張!這亦是工坊每日的產量。”

也就是說,一張麻紙的成本僅爲半錢!

“將作丞。”皇帝又呼了殿尾面色陰晴不定的少府將作丞。

“一冊能書三四百字的竹簡,價幾何?”

將作丞本想看黑夫笑話,不料他真的化腐朽爲神奇,用破布頭爛邊角做出能書寫的紙來。

若非蒙恬親自巡視過每個工序,可以爲黑夫作證,將作丞甚至懷疑,黑夫只是獻上些較爲細密的布……

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他只能老實地回答皇帝的問題:“因所用材質不同,竹冊值兩錢到三錢不等,柳木簡牘則爲一錢。”

竹子本身不貴,但工序卻很費時間,再加上牛皮韋帶的價格,並沒有想象中便宜。

若是換成絲帛,幅寬二尺二寸,長四丈的一匹帛,價值500錢,裁至一尺長短,也價值10錢左右。

一切都明朗了,同樣的寬幅,書寫同樣多的字,一張麻紙的價格,竟是木簡的二分之一,竹冊的五分之一,素帛的二十分之一……紙張能取代竹簡、帛書,不是沒道理的。

黑夫總算能鬆一口氣,造紙的設想是他提出的不假,但在造紙過程中,他們每天都會遇到些麻煩。好在這項工藝並沒有超出時代,所有工序都能用現成的辦法解決,再說了,有程商等秦墨相助,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這時候,蒙恬卻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今少府收咸陽蔽布、麻頭數百石,日產麻紙千餘張,可制一年,但一年之後,蔽布、麻頭已盡,又爲之奈何?”

“少府少監之憂有理。”黑夫也不迴避,接過了這個問題。

這並非是杞人憂天,黑夫前世曾聽過一樁趣聞,說是造紙術經中東傳入歐洲以後,歐洲人最初學到的只是用舊麻布造紙。

單靠舊麻布做原料,便有些供不應求了,歐洲人幾乎把所有能收集的舊布、碎片和破麻頭兒都送進紙坊,以至於布料緊缺,發展到最後,英國政府竟頒佈法令禁止用裹屍布包裹屍體埋葬,以節約布料。

歐洲大陸各國之間也是開高價互搶破布,甚至出現破布走私,當時許多國家禁止個人收集“舊衣服、舊旗幟、破布和布料、皮毛和羊皮紙的碎料,及其他用於造紙的類似材料”,並嚴禁運出國外,違者處以重罰……

黑夫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但單靠破布頭來造紙肯定是不行的,咸陽城人口再多,真到了“朝衣鮮而暮衣弊”的程度,破布也有限。而且那些窮苦人家,破布循環利用,家裡兒女輪着穿,縱然碎裂了,也能墊墊鞋底什麼的。而穿衣大戶豪奢之家,根本不在乎破布換的那點錢,隨手就扔了。

解決方法有二,其一是像後世那樣,讓裡典強制徵收破布,二是他早就在打算的,擴大原料來源……

於是黑夫便道:“陛下,造紙除了用蔽布、麻頭外,也可用藤、桑、楮皮等,與麻紙工藝相同,九月底便能製出,成本或比麻紙更低……”

將作丞恍然大悟,也明白黑夫上個月啥都沒幹,先跟少府苑丞要了許多楮木藤皮泡在鎬池的原因了!

此言也解了少府少監蒙恬的疑惑,他暗道黑夫此子能走一步看三步,着實厲害,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再無疑問。

“黑夫請求製紙時,曾向朕允諾,說做出的東西定將物美而價廉。”

秦始皇點着麻紙,欣慰地說道:“誠哉斯言!”

他走到黑夫面前,勉勵道:“從上月開始,朝野之中,多有人稱卿爲‘破布丞’,此乃偏僻小巷走出來的人少見多怪,學識淺陋的人中傷賢者,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卿勿要管那些拘泥於世俗偏見的議論言詞!”

“謝陛下信重。”黑夫作哽咽狀下拜,一旁的少府將作丞等人則露出了羞愧之色,這綽號正是他們給黑夫取的,現在大氣都不敢出。

秦始皇隨即讓蒙恬上前幫着磨墨,又讓已經提拔爲御史的程邈持蒙恬所造“蒼毫”,在一張攤開的麻紙上,撰書寫詔令。

皇帝還特別囑咐程邈:“用隸字,勿用篆書!”

雖然這不符合前些日子定下的“詔令用篆”之法,但皇帝比法大,程邈只能頷首聽命。

秦始皇的確有他的用意。

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秦亦然!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敢於進取,不斷推陳出新,這便是秦日益強盛,併兼並天下,一海內的原因。

秦始皇彷彿能看到,一封封用蒼毫麻紙寫就的隸字文書,不斷在各郡縣間傳遞,山東黔首們也要向秦吏學習篆書隸字,扔掉他們寫滿詩、書的竹笨重簡,用嶄新的紙張抄寫秦律……

這就是他帶給天下的新政新氣象!

“黑夫紙、蒙恬筆、程邈隸,新筆新紙新字,共爲新政效力,倒是一樁佳話。有了這三物,書同天下文字,又能加快幾分!”

黑夫聞言,雖然暗道這紙名不太好聽,以後或會被以訛傳訛叫成“黑紙”,搞出“黑紙黑字”的奇怪成語出來,但皇帝金口玉言,他只能大呼:“謝陛下命名!”

秦始皇復又踱步上殿,口述詔令道:“古人云,百工之事,或爍金以爲刃,凝土以爲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此皆賢者之所作也。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素縑者謂之爲帛書。帛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今有假少府丞黑夫,承朕之意,雖初監百工之事,然有良匠之心,購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物美價廉,可代簡、帛,廣播天下。朕善其能,嘉其功,今賜黑夫宅邸一座,升爵爲右庶長!”

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259章 章邯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445章 背水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366章 解夢第198章 官大夫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526章 停下!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243章 利鹹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49章 善假於物第979章 長平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94章 封診式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992章 大蟒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986章 出關(上)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361章 奸生子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343章 滑稽第774章 以一隅抗天下第991章 鍾離眛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20章 寧爲雞口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72章 秦墨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1021章 趙無恤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981章 籍田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638章 搜粟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243章 利鹹第601章 衛滿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726章 而立第348章 項目組第18章 袍澤們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261章 堅壁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806章 沛公第151章 書生亦殺人第596章 起風了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51章 安心在外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99章 邦亡人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635章 薪火(上)第337章 梟子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658章 陽山第454章 狼之子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984章 石頭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348章 項目組第687章 入幕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