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戍卒叫

從蘭州到咸陽,後世高鐵只需要三個小時,黑夫卻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直到七月下旬,他才風塵僕僕地摸到咸陽城西十里的杜郵亭……

天色已黑,連夜趕回咸陽是來不及了,只能在客舍休息,好在,有兩位老友聽說他歸來,已在此等候,分別是章邯和陳平。

“吾等恭候右庶長多時了!”

章邯與黑夫算朋友,地位差距也不大,行的是平禮,陳平則相當於黑夫門客,深深作揖。

黑夫連忙下車扶起了他,笑道:“讓少榮和陳生久等了。”

“不久不久。”章邯卻心情不錯,擺手道:“與陳平暢談,不覺天色已晚。”

“哦?”黑夫看了二人一眼,有些擔心章邯撬牆角,便道:“二位在聊什麼?”

章邯理所當然地說道:“身處杜郵,聊的自然是當年武安君之事。”

白起是秦國曆史上,最威名顯赫的將軍,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一系列戰役,都是秦將必須重溫的經典。白起一生,共爲秦拓地千里,下七十餘城,殺敵逾百萬,武安君之名震動天下。

但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下場卻極其悽慘,長平之戰後,因在攻邯鄲滅趙問題上,與秦相范雎前後兩次意見相沖,白起一怒之下,一再稱病,連秦昭王親自請他伐趙,亦拒不受命。

最後邯鄲之戰,果然如白起預言的一樣,秦大敗,損兵折將,長平的戰果丟得一乾二淨。

因爲聽聞白起言“王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昭王遂大怒,遷怒於白起,免其爵位爲士伍,遷於陰密,至杜郵時,又派使者追至,賜劍其自裁。

“就是這。”

章邯指着亭內一角道:“聽當地老人說,武安君便是在此諸位慨嘆,而後引劍自剄的,當時是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杜人憐之,收其屍骨歸葬,而關中鄉邑,每逢建子之月亦祭祀焉……”

身爲關中夏陽人,且是軍功將門出身,章邯小時候應也是經歷過類似的祭祀。

“武安君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算什麼罪名?”

章邯對白起死而非其罪的下場十分惋惜,不過在黑夫看來,若爲帝王,臣子“心生怨望”,便是大罪了罷,何況是白起這樣一個功高震主,且骨頭極硬,從不服軟的猛將。

“那陳生以爲如何?”

黑夫想知道,陳平說了什麼,能讓章邯對他讚許有加。

陳平低聲道:“武安君之戮並非孤例,齊有司馬穰苴見疑,魏有吳起遠遁,燕有樂毅受讒,趙有李牧遭陷,何也?齊景、燕惠、趙遷這些昏庸之君也就罷了,但魏武侯亦是守成之主,昭王更是雄才大略,難道不知吳起、武安君之忠麼?”

“我以爲,爲將者在外征戰,手握兵權虎符,必與主君疏遠,有時候縱然有功,也會遭到揣度,若朝中有政敵誹謗,更是雪上加霜,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人,故忠臣亦將復有杜郵之戮。”

章邯以爲陳平的總結很高位,但黑夫卻聽出了陳平的言外之意……

雖然黑夫看似受寵,但蘄年宮之議後,內史騰突然被遣返咸陽的事,已被敏感的陳平覺察到了,他也隱隱猜測,黑夫怕是與某位天子近臣有隙罷?

黑夫已打算讓陳平幫自己對付趙高,但他不打算在這提及此事,笑道:“然也,除了今上寬厚,用人不疑,讓王老將軍安然引退外,古今位高權重的將軍,的確罕有善終者……不提也罷,天色已晚,今夜就在杜邑休憩?”

“吾等已在邑中找了最好的客舍,備下了酒宴。”

章邯又神秘兮兮地說道:“爲黑夫洗塵,也要爲你慶賀高升!”

黑夫搖頭:“高升?我爲何不知?”

章邯故作慍怒:“勿要裝糊塗,你自己的獻策,難道還不清楚?”

黑夫一攤手:“我這月餘時間都在路上,哪知道咸陽發生了什麼。”

章邯纔想起這茬,拍着他的肩膀道:“也罷也罷,我今夜就好好與你說說,你那兩份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

杜郵過去只是一個普通亭驛,隨着山東移民進入,如今卻已成一座繁華的小邑,聽陳平說,住的多是魏地富戶、商賈。

進到客舍內,三人獨佔了一層,讓舍人張羅酒食,但卻無普通的粟米飯,反倒端上來了一盆熱氣騰騰的湯餅……

內史地區山東移民只許種麥食麥的政策,已推行了一年多,隨着水磨房在各條河流陸續興建,麪食已成爲他們標誌性的食物。這湯餅亦是黑夫家廚房裡先做出來的,先用冷肉湯調和磨得精細的面,揉搓後,切成筷箸粗細,一尺一斷,入水中沸煮,再加上雞肉羹、韭菜葉、醬、醋等,便是一碗能讓人飽餐的美食。

可惜,沒有油潑辣子,面也不夠勁道,距離黑夫印象中的陝西面食還有很大差距,不過無所謂,他有稻米飯就行。

章邯、陳平亦習慣了這種食物,三人填飽肚子後,章邯便一邊剔牙,一邊讓黑夫將奏疏的詳細內容,再給他們說一說。

章邯道:“我這左庶長之爵,還是沾了協助你造紙的光,才混上的,未能參與朝堂決策,只是粗略知道經過。”

“那先說說,我與李信將軍共同提議的《屯田守邊疏》罷。”

黑夫道:“這是我去隴西郡枹罕塞走了一趟後,生出的想法。”

他看向陳平道:“陳生服過更卒之役麼?”

陳平道:“自四年前起,每年一月在郡、縣服徭,從未落下過。”

黑頷首:“你現在爵位是簪嫋,今年的更役,也無法免除,不過你如今是我家宰,可在咸陽就近服徭。”

除了更卒徭役外,在秦朝統治下的人,還有另一項義務,要到五大夫才能免除,那就是“戍役”。

其中,戍卒又分正戍和邊戍,正卒的意思就是,每個成年男子,一生中必須有一次來都城幹活,邊戍顧名思義,則是到邊郡戍守。

黑夫在疏中以爲,商君制定這項律法時,秦國不過關西千里之地,令黔首戍守邊境,也算不上多遠。

可如今不同了,秦統一海內,有天下之大,三十六郡言語不通,氣候習俗大異。

他手指沾了水,在案几上畫起地圖來:“打個比方,一批來自陳郡的戍卒,被徵發去漁陽戍守,光趕路就得兩個月,沿途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出錢,花銷不小,足以讓閭左之家破產,故徵發戍卒遠行,一般不徵閭左。到了地方後,南方戍卒水土不服,難以承受北方的嚴寒,冬天一到,往往十死一二。這就叫輸者僨於道,戍者死於邊。”

“好不容易一年過去,這些陳郡戍卒已熟悉了邊境生活,卻因戍期結束,開始返鄉,下一批戍卒又來到這,繼續從新兵做起……”

這是黑夫深入隴西邊塞後,與戍卒們同吃同住後,聽到的抱怨。秦朝一統才兩年,來自遠方的戍卒們已苦不堪言,所以纔會發生逃亡的事。

可想而知,再有十年積怨,那還了得?

陳平深以爲然,關中秦人還好,已經習慣這種制度了,可關東六國遺民受不了啊。

“不瞞右庶長。”

陳平道:“一旦遇上邊戍之役,山東之民見行,妻子嚎哭,如往棄市,還將其稱之爲‘謫戍’。”

這些邊戍之卒,常優先徵發贅婿、商賈,黑夫以爲,這樣的戍卒到了邊境,除了站滿燕、趙長城,虛張聲勢外,根本沒有出塞作戰的能力,不反叛逃亡就不錯了。

章邯出言附和:“黑夫之策甚善!豈止是山東之民,關中秦人,過去掃滅六國時,斬首立功,便有封官賜爵之賞,這些好處足以補貼遠行的衣食花費,故秦人才聞戰則喜,戰場上勇敢作戰,視死如歸。”

“如今則不同,去年,朝廷發兵戍守江南長沙、蒼梧之地,關中之人過去之後,不習慣南方溼熱的天氣,加上水蠱等惡疾,士兵十死二三,僥倖活下來的人服役歸來,也沒有分文的撫卹,故關中之人,都視南赴爲危途……”

這也是關中軍功貴族異口同聲支持黑夫“西拓”之策的原因,這樣的話,他們的子弟就不必去南方了。

所以黑夫向秦始皇建議,是時候根據形勢變化,改變舊律了。不如將帝國三十六郡,劃分成幾個大的片區:黃河以北爲北,函谷關以西爲西,淮水以南爲南。嚴格規定,南人戍南,北人戍北,西人戍西!如此,在節省了戍守成本的同時,也能保證戍卒熟悉當地環境,他們服役的排斥心理也會降低許多。

在此基礎上,再行移民實邊,屯田戍守之策。

“右庶長之建言,實乃利國利民之策!”

不但利於關西秦人,也利於山東六國遺民,陳平佩服之餘,也不由駭然。

“他曾看出,我有宰天下之志,但他這些建言,大都鍼砭時弊,雖尚未正式躋身朝堂,卻已在指劃天下了!”

他更認定,來咸陽投奔黑夫,是自己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陳平不知道,黑夫此時此刻心中想到的,卻是三年前,秦楚兩軍蘄南決戰後,他奉王翦之命追擊殘敵,行至蘄縣東北時,留宿過一夜的大澤鄉。

貧窮的小邑,敢怒不敢言的楚人老漢,眼中難掩恐懼憤恨的楚人孩童……

黑夫忘不了那一幕,所以他心中,常常會浮現一個問題。

後人言,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關中天府之國,咸陽百里宮闕,眼前的繁華市邑,數百萬秦民生活的地方。

黑夫雖是南郡人,但他挺喜歡關中:喜歡渭橋的車水馬龍,喜歡長陽街南市的琳琅滿目,喜歡自己和妻子濃情蜜意的新府邸,喜歡在守藏室裡和張蒼一起看書增長知識的閒暇下午,喜歡杜邑山東移民熱氣騰騰的湯餅,也喜歡鎬池邊日夜不休的造紙工坊,那是黑夫的心血……

他喜歡這種和平的生活。

親自參與過六王畢四海一這個過程的他,知道和平多麼來之不易。

若亂世再臨,眼前的一切,統統被毀於一旦,實在是極大的可惜,亦是一個文明的悲哀和遺憾。

但是。

“若能除此苛政,直接沒了漁陽之戍,陳勝吳廣不必遠行,大澤鄉的那把火,還會燒起來麼?”

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546章 青島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337章 梟子第178章 項燕第392章 牛羊課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889章 主角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458章 好男兒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425章 三窟第779章 苟富貴第72章 亂世銅爐第103章 殺意第926章 分餅第985章 千鈞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498章 方術士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601章 衛滿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694章 龍王第906章 新秦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262章 軍中戲乎?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382章 郡尉第106章 重租第579章 兩戰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222章 抄個屁!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662章 梅鋗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478章 法教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110章 入學第939章 胠篋第81章 掠賣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582章 任將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126章 死傷第44章 這麼大!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562章 人禍第333章 司馬欣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44章 這麼大!第194章 諾!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546章 青島第179章 重生第194章 諾!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119章 絕地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959章 河東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390章 溫暖第291章 欲刺第470章 嚇死我了第1010章 玉碎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480章 三傑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565章 惡名第392章 牛羊課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355章 宰之第231章 帆影第269章 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