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秦始皇二十七年六月中旬,寬闊的大河南岸,身上黑白相間的長毛羌羊被強壯的羌人男子按倒在地,它們四蹄被綁緊,害怕得咩咩直叫。

不過迎接這羣羊的並非鋒利的銅刀,而是一羣披散頭髮的羌女,她們手裡是骨制的羊毛梳,將羌羊身上即將脫落的長毛一一鉸下來,放在皮口袋裡,待下午再去河邊洗淨……

年齡不一的羌女們一邊幹着每年要做兩遍的活,一邊望向遠處觀察她們的秦吏,毫不避諱地大聲議論,並不時發出一陣大笑。

“她們在說什麼?”

黑夫喚來騎將羌璜,他祖上亦是羌人,雖然北地羌與隴西羌口音有差異,但大致能聽懂。

“右庶長當真想聽?”羌璜忍俊不禁。

“你只管說。”

黑夫坐在河水邊的氈帳外,喝着已經漸漸習慣的酪汁,加點糖的話,味道就跟甜牛奶差不多,難怪河對岸的月氏王侯們那麼喜歡紅糖。

“那我可說了。”

羌璜說,那些羌女在議論,這些黑麪秦吏已經連續觀察她們兩天了,莫不是看上了誰,想要睡她?

這時候又有一個年長的羌女卻神秘兮兮地說,也許不是對她們感興趣,而是對羊感興趣……然後就說起了一個笑話,說是一些在邊塞駐守的秦卒因爲常年沒有女人,只能對母羊下手。

“噗。”

這個笑話口味太重,黑夫一口酪漿噴出,還嗆到了自己。

不過,那些羌女倒也沒說錯,他的確是對她們的羊,還有羊毛感興趣……

其實類似的場面,早在數日前,李信與黑夫率部抵達枹罕塞上游的“積石山”,替秦始皇祭祀中原人認爲的“河源”時,便已見過一次。

所謂的“羌”,便是”西戎牧羊人:的意思,古羌人以牧羊著稱於世,不但已馴養出了類似後世綿羊的長毛“羌羊”(甘加藏羊),並發展出較爲成熟的羊毛紡織技術。

這種或黑白相間,或全黑,或全白的羌羊每年秋冬長出長毛,來年春夏天氣漸熱便褪去。

根據這種習性,羌女們在春夏兩次鉸毛,細密的竹篦梳子從羌羊身上,將已脫或將脫的粗絨梳下來,洗淨並用弓弦彈鬆後,便能搓成粗毛線紡織了。

想想也是,中原和南方大量種植葛、麻,還有蠶絲來做衣裳,羌地可沒這些東西,若不想凍壞,只能從動物皮毛上打主意。而當地海拔高,溫度低,動物普遍披掛一身厚厚的絨毛,早期可能直接剝皮禦寒,慢慢地也創造出了毛紡織的工藝,較粗的毛織成毯子、氈帳,較細的毛織成衣裳禦寒。

這種毛布亦是羌地特產,在《禹貢》中稱之爲“織皮”,每年向秦進貢。但中原沒那麼冷,貴族百姓穿貫了葛麻絲帛,反而嫌棄羌戎的羊毛衣粗糙,還有一股難以除去的羊羶臭——就像那些鉸毛羌女身上永遠無法除去的味道一樣。

黑夫倒不嫌棄,用一塊紅糖,換了幾件羊毛衣來,其頗似藏袍,穿到身上後發現,即便是後世最差勁的毛線衣,也比它精細舒適。

穿是不太好穿,但禦寒能力應該是沒問題的,否則成千上萬的羌人早在湟中可怕的冬天裡凍死了,更別提向着更廣袤的青藏高原遷徙……

中原人總以爲戎狄耐寒,其實主要原因,只是人家穿的厚而已。

除了羊毛外,稱爲“犛牛”的犛牛毛也被羌人用來紡織,還織成了名爲“犛罽”(máojì)的毯子,作爲貢品輸入咸陽,但只是掛在宮廷角落裡圖個新鮮,沒什麼人喜歡。

如此一來,黑夫也更堅定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且不說遙遠西方的希臘、羅馬,哪怕是近在咫尺的鄰居羌人,看似處處比中原落後,卻也有不少東西,是值得中原學習的。

黑夫不知道,在匈奴、河西、西域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技術,可有其他的綿羊品種?但光是在羌中看到的情形,便足以支撐他那篇《鉸羊毛爲衣疏》了!

他在奏疏中向秦始皇描述了所見所聞,並提議,讓烏氏倮的商隊深入羌中,用各種鹽、糖、糧食換取大量公母羌羊,帶回邊郡草場飼養。

再用掠奪、誘騙、購買等手段,讓一些擅長鉸毛織布的羌女入塞,傳授羊毛紡織技術給邊民,並讓咸陽少府東、西織坊加以改造,提高效率。

黑夫現在還頂着一個“少府丞”的職位,這提議本就是份內的事,所以寫起來沒有絲毫猶豫。

“以墨者和少府織室工匠的技術,複製這項技術,乃至於發揚光大,應不是什麼難事吧。”

想到不久之後,冬天便可以穿上沒有異味的羊毛衣,還是件蠻舒心的事。

在找到棉紡技術推廣前,羊毛衣應該是最合適的冬日衣物了,可不是中原所謂“冬衣”,其實就是兩層粗麻布能比的,也不像皮裘,非要殺死動物才能獲取,只有富戶貴族才穿得起,羊毛可以不斷再生,物美價亦不貴。

將毛衣分發到邊郡士兵手中後,困擾枹罕塞戍卒的禦寒問題,也能順利解決,還可以讓“屯田”之策更加切實可行。

所以黑夫纔在奏疏上說,若能推廣到整個北方,將使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身上倒是保暖了,也不能忘記了腦袋。

摸摸頭髮,黑夫靈機一動,想到了前世在警校時,宿舍那位東北籍同學帶來的狗皮帽子,可惜學校在南方,那哥們三年裡好容易才逮到一次下雪的機會戴出門……

說幹就幹,他在隨身攜帶的紙上用筆墨飛快畫出了狗皮帽子的模樣,現在不比後世,中原屠狗成風,是和豬肉一樣流行的肉食,燕趙、淮泗沛上尤甚,所以狗皮並不難得。

想到多年以後,頭戴狗皮帽子,身穿呢子大衣的秦軍將士端着弓弩,在大雪紛飛的長城上戍守,甚至還能向更加寒冷的東北老林子進發,這畫面倒是挺帶感的……

這時候的黑夫沒想到,他這一畫不要緊,到了後世,這種帽子即便是褐色、黃色的狗毛,也會被人稱之爲“黑犬帽”,以紀念其發明者。

黑夫畫完狗皮帽子,將圖紙放在行囊後,便於收拾好營帳的衆人,去大河邊與李信匯合。

這次沿河往東巡視,是李信的提議,祭祀完積石山河源後,他想來下游,看看對岸,看看未來兵鋒所指的地方,於是,便留五百兵卒在枹罕建營寨,開荒闢田,其餘五百騎輕裝馳騁。

大河南岸是戎羌之地,四分五裂,收服不難。北岸則是河西,是控弦之士十萬,綿延近千里的月氏之國。

只可惜,一道綿延高聳的山脈,擋住了李信的視線,讓他無法看到河西的草場和月氏人遊牧的營帳。

李信騎着白馬立於河岸上,正讓嚮導和譯者向當地羌人問話。

“這山如何稱呼?”

李信指着北岸高山問羌人牧民。

羌人牧民連比帶劃說了一通後,譯者給出了李信答案:“他說,北岸牧人叫它‘皋蘭’。”

李信將這個名字深深記在心裡,而黑夫也聽到了這話,暗想,這莫非就是後世的蘭州一帶?

這兩日踩點後,李信認爲,此處瀕臨大河,容易開闢土地,明年或後年,可以派一支軍隊在南岸戍守屯田,並從關中抽調部分山東移民來此,建立城郭,作爲進取河西的據點。

李信解下身上的玉玦,遠遠拋入河水中,高聲發誓道:“皋蘭,皋蘭……三年之內,信必濟此河!必登此山!”

黑夫站在李信身後,亦滿臉肅穆,但腦中想的卻是:拉麪的前身“湯餅”已在渭南山東移民中蔚然成風,還有燒餅也頗受歡迎,日後也會隨移民傳到這裡來,莫非……這就是天意?

這裡,便是黑夫與李信此行的終點,到了次日,二人也帶着千餘兵卒,開始返回狄道。

黑夫不知道,自己人雖還在隴西,但那三份奏疏,此時已被秦始皇帶回咸陽,除了高鞍馬鐙乃軍事機密,暗中推行,秘不示人外,其餘屯田、毛衣兩策,皇帝發百官議論,竟由此引發了一場法、儒、墨三家的大論戰……

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511章 稷下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728章 套路第552章 羣雄第650章 藥(下)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150章 陳屍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663章 暴虎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29章 無衣第261章 堅壁第94章 封診式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960章 強渡第120章 屯長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955章 酈生第638章 搜粟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661章 北江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312章 水深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995章 大盜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713章 言語就像風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286章 秦王(下)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582章 任將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589章 毒士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179章 重生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806章 沛公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959章 河東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34章 版築之間第197章 弟子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961章 猗氏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667章 換相第669章 君道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841章 楚河漢界第126章 死傷第183章 勸降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900章 不殺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511章 稷下第686章 不知足第592章 貓鼠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299章 吳芮第359章 你喜歡熄燈還是亮着?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984章 石頭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960章 強渡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918章 重瞳子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