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自古以來

bookmark

七月中旬,代郡首府城北,一座正在拔地動工的祠廟前,當地郡守、郡尉等召集本地官民,大聲宣讀着秦始皇的詔書。

“夫振刷靡夷,掃迅風塵,尊天子而攘戎狄,執朱旗而平戎庭者,賢能之略也。氣有前往,義無反顧,異域赴而如歸,三族坑而不悔者,國士之勇也。”

“自平王東遷,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能尊王攘夷、御戎狄交侵、爲諸夏開疆拓土者,功莫大於五人:曰管夷吾,曰由余,曰司馬錯,曰秦開,曰李牧。”

“微管仲,則中夏之人恐被髮左袵;微由於,則無穆公大霸西戎,開地千里;微司馬錯,則巴蜀仍爲氐羌之域,開明氏仍行桀紂之暴;微秦開,東胡仍縱馬燕山,遼東仍爲胡羶之臭;微李牧,匈奴仍凌暴代北,殺略人民!”

“五子雖爲人臣,其爲華夏靖邊之功,遺澤後世,朕壯其志,特令邊郡設‘靖邊祠’以祭之。太原、雁門、代郡、雲中四地祠廟主祭李牧,其餘四子陪祀。四時祭掃,使其得以血食,亦使之見今邊境安寧,不復先時喪亂也……”

關中話念完,土人出身的官吏又用代北方言,大聲重複了一遍。

聽罷,代郡民衆頓時愣愣出身,只以爲自己聽錯了!

沒搞錯吧,前些日子,代北郡縣的秦吏,還搗毀了許多個李牧祠,將案發地的里正、伍老罰款二甲呢!如今卻怎麼忽然轉了性,秦始皇竟然設立公祠,祭祀李牧了?

多數代人只知李牧,秦開略有耳聞,其餘三人,便不得而知了,但聽其事蹟,都是有靖邊開拓之功?

不過,管仲是齊人,由余算秦國大夫,司馬錯是秦將,秦開是燕將,李牧是趙將,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五個人,卻因爲“靖邊”之功,被放到一起祭拜,這倒是新鮮。

在欣喜之餘,詔書中反覆提到的“中夏”“諸夏”“華夏”這些詞,也給黔首們留下了些許印象。

在代北趙人心中,秦與趙,絕不是一路人,但若對面有一個東胡人,或者匈奴人,相比之下,秦人雖然貪鄙兇惡,卻好歹也扎髻,穿深衣,吃五穀,可以交談商量。而胡人,則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還同代北趙人世代有殺戮劫掠之仇!

所以詔書中將秦、趙、齊、燕都算作一類人,一致針對戎狄,他們也沒什麼異議。

管你怎麼算!只要能讓代北人堂堂正正祭拜救他們,或者他們父輩於水火的李牧將軍,那就行!

“等祠廟建好後,吾等當真能來此祭拜李牧將軍麼?”有人仍不信,大着膽子問道。

官吏板着臉道:“祠內會有典禮,祠外亦可遙拜祭祀,但不能在民間擅立奇祠!違者依然重罰!”

對這種處置,代人還是很滿意的,都十分期待秋後祭典。

人羣之中,一個手持斧斤,身穿褐衣的年輕樵夫心裡,卻百感交集。

“大父啊大父,你一生忠於趙國,到頭來,卻遭了王翦老兒的奸計,被趙遷、郭開這對昏君奸臣逼死。不念你二十載奔波,也不念你內戰強秦,外御匈奴的功勞。不曾想,到頭來,竟是你一生爲敵的秦帝,爲你設立祠廟……”

此人名爲李左車,乃是李牧幼孫,詔書中“三族坑而不悔者”說的就是他們家。

十年前李牧被殺後,其三族皆被郭開株連,唯獨李左車藏身在代郡,倖免於難。

次年,邯鄲被攻破,趙亡,公子嘉逃到代郡,爲了拉攏代北趙軍,特爲李牧平反,代北到處都有的李牧祠,便是那時候建的。但亡羊補牢,爲時已晚,沒過幾年,代也亡了。

當時李左車尚未成年,便在李牧舊部幫助下,隱姓埋名,藏於莽莽代地,如今他自稱李左,靠砍柴爲生。

但無人知曉,這個看似尋常的樵夫,一手斧斤揮舞起來,頗有殺伐之氣,竟是有一身武藝。而他在閒暇之餘,也會拿出大父遺留的兵法韜略,暗中學習,數年下來,已小有心得,可惜生不逢時,身份所限,沒有實踐的機會……

李左車感嘆完畢後,卻沒有領秦始皇的這份情,大父的遭遇,讓他既對秦沒有好感,但也沒興趣爲趙復國,默然離去。

直到數月之後,通過在秦國官府爲吏的李牧舊部幕僚,李左車才得知事情原委,原來倡議建靖邊祠,讓李牧入祠者,乃是北地郡尉,黑夫……

“黑夫……”

李左車點了點頭,牢牢記住了這個人名。

“看來,貪鄙殘暴的秦吏中,竟也有個記得大父功績的好官!”

……

二十八年七月下旬,留下雁門、代郡設立靖邊祠的旨意後,秦始皇繼續着他的北巡之旅,出善無,抵達了雲中郡……

才踏入雲中地界,軍容整齊的雲中騎兵便呼嘯而至,護翼在秦始皇車隊兩側,他們多來自關中,是當年隨蒙恬滅代伐齊的老卒,個個挺直了腰板,接受皇帝的檢閱。

過武州塞後,秦始皇面前景色大異。

若說雁門、代郡還是農牧混雜的區域,農田裡閭時常可見的話,那麼雲中郡,就全然是一片草原景象了……

這片土地,便是後世呼和浩特一帶,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寬廣空曠的平原在車隊下方延展開來,平坦遼闊直至極目盡頭,像一片汪洋。丘陵山巒不再,連樹林、里閭和道路也沒了蹤影,只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風起雲涌,黃綠相間的草葉擺動一如波浪,整個世界變成了青銅色。

一隻獵鷹高高在上,盤旋於深藍天際,而在它下方,是成羣結隊的牛羊,在咀嚼着入冬前的牧草,努力讓自己多長些膘……

在草原上行駛了兩百里,一行人面前,終於出現了一座白色的城池,它如同點綴在綠色草原上的一顆白寶石,碧藍色的玉帶河流環繞,美麗不可方物。

這座城,也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雲中……

見秦始皇目視雲中,蒙恬便向他稟報起此城的由來。

“據說趙主父時,收服樓煩、林胡後,西進至草原,略胡地,打算在大河西岸築城,剛築起部分城牆便崩塌了,恐此地不吉,於是改在河東面另選新址。”

“當地人傳說,趙主父縱馬至此,白天見有一羣鵠雁(天鵝)在雲中飛翔,來回盤旋,鳥羣之下似有光。趙主父見此,以爲吉祥之兆,遂於此築城。以鵠雁引,而云中築,故名爲雲中!”

秦始皇是崇尚神秘主義的,對此深信不疑,再觀察雲中的地理位置,地勢乎坦,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是訓練騎兵和放牧戰馬的好地方。

“這片草原,靠了雲中城,中夏之人才能牢牢佔住罷?疆至河套,雲中城生,趙主父的確是不拘泥常俗之人,才能打下這片功業,可笑竟然餓死於沙丘。”

秦始皇不知道歷史上自己也跟沙丘這地方有脫不開的干係,只覺得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身爲帝王者,權柄這東西,猶如洪水猛獸,可以叫骨肉變成仇寇,怎麼能下放給他人呢?

若有機會,他是會在皇帝位置上一坐萬年的,絕不會玩什麼退位讓子!

這也是秦始皇至今未立太子的原因之一。

進入雲中城行宮後,秦始皇沒有忙着休憩,而讓蒙恬找來雲中地圖,問他道:“趙主父在胡地所建的城池可不止雲中,我聽聞,趙長城東起於代,經雲中、九原,西北折入陰山,至高闕爲塞。九原、高闕那邊情形如何?”

九原位於後世包頭,高闕更是遠到河套之北,陰山山口了,這片土地,此時被稱之爲“北假”,與河南地相對。

蒙恬如實回答:“稟陛下,趙主父時趙疆域極盛,但長平之後,高闕、九原、雲中陸續失於匈奴之手。二十多年前,李牧大敗匈奴後,收復雲中、九原。至我軍佔領太原、雲中時,乘着秦趙交兵,九原再度沒於匈奴。匈奴單于頭曼毀九原城,以其磚瓦,在北邊陰山腳下,新築了一座城邑,稱之爲頭曼城,那便是匈奴的單于王庭……”

“哼,跳梁蠢賊!”秦始皇冷哼一聲:

“如此說來,如今秦之北疆,尚不如趙主父時?”

“唯。”

秦始皇皺起了眉,這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他認爲,秦掃六國,也理當繼承六國疆土,比如燕之遼東,楚之豫章、蒼梧,自己都派人打下來了,這也是他不答應燕、代請爲藩籬諸侯的原因。

作爲一個收藏癖,在秦始皇心裡,他的帝國疆土尚不算完整,還缺好幾塊拼圖。

九原、河套,這片被稱之爲“北假”的地區,就是其中至關重要一塊!

他頓時怏怏不樂,讓蒙恬陪同,登上雲中城,眺望頭曼城方向,看着若隱若現的陰山,任憑草原上的風吹動自己的鬚髮,良久後才道:

“朕聽說,北假與河南地,古時被稱之爲朔方,廷尉,那首詩是怎麼說的?”

李斯立刻應命:“詩名《出車》,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qízhào)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xiǎnyǔn)於襄!”

這詩說的是周宣王初年,命大臣南仲討伐玁狁獲得勝利的頌歌,裡面的朔方,世人只知道在周的北面,不過戰國以來,因爲世人認爲“玁狁”就是匈奴的先世,所以朔方便是北假、河南地。

李斯吟誦完畢後,秦始皇意氣風發地說道:

“朔方乃周時之土,自古以來便被中夏開闢,趙主父能復其半,以北假建九原城、高闕塞,朕豈會遜色與他,必復其全境!”

“蒙恬!”

“臣在!”蒙恬一個激靈,登時下拜。

秦始皇手一揮,指着遠方陰山方向道:

“明歲直道修好後,朕要大出兵,擊破匈奴,奪北假、河南地,再推平頭曼城,用頭曼城的磚瓦,尋一處最好的位置,建立一座新城,就叫朔方!”

“若能立此殊功,蒙恬,你,便是大秦的南仲!或許百年之後,你亦能入靖邊祠陪祀!”

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662章 梅鋗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974章 假王第793章 君夫人第214章 郡守騰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858章 三呼第97章 足跡學第1007章 贏家第500章 綁架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867章 當立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3章 爵位難得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308章 水蠱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285章 秦王(中)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856章 固將釋私怨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443章 紅氅第141章 陳平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323章 王、蒙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351章 蒙恬第744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下)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1020章 我來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911章 輸不起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156章 魏亡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139章 張蒼第429章 父親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931章 舞殿冷袖第980章 結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256章 王翦第953章 奇蹟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35章 潺陵第638章 搜粟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48章 灌水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125章 先登第118章 大梁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139章 張蒼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33章 劉季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155章 樑崩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299章 吳芮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678章 風暴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984章 石頭第964章 越兵第555章 勿害我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339章 宿麥第123章 任俠第333章 司馬欣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374章 血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