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不朽者

bookmark

秦始皇目視蒙恬,他對這位將軍寄予厚望。

“若能立此殊功,蒙恬,你,便是大秦的南仲!或許百年之後,亦能入靖邊祠陪祀!”

蒙恬又驚又喜,下拜赫然應諾!

一旁的李斯心中頓時瞭然,皇帝之所以同意設置靖邊祠,不僅是爲了如黑夫所說的,糅合天下人,使諸夏之民一致對戎狄匈奴發難。還爲了鞭策將領,在二十等爵之上,再設一道讓他們渴求的至高功賞!

世人追求長生者少,但人人都渴望死而不朽。

春秋時,魯國的叔孫豹與晉國的範宣子曾就何爲“死而不朽”展開討論。範宣子認爲,他的祖先從虞、夏、商、周以來世代爲貴族,家世顯赫,香火不絕,這就是“不朽”。叔孫豹則以爲不然,他認爲這隻能叫做“世祿”而非“不朽”。

怎樣的事業,才能稱之爲“不朽”呢?

叔孫豹總結出了三件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立德是聖賢才能做到的事,可遇不可求。立言是文臣的追求,李斯的一篇《諫逐客書》,已註定他能留名青史。而立功,則是武將的目標。

現如今,立功之後配享靖邊祠,赫然成了秦朝武將獲得”不朽“的一條捷徑。

李斯能夠預見,帝國的將軍們,自此之後,將更加瘋狂地追求邊戰軍功,這也是皇帝樂見其成的吧。

“廷尉,黑夫他似乎總能猜中陛下之慾,並給出一個完美對策啊。”

李斯不由想起在善無城時,趙高看似無意對他發出的這句感慨……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是李斯對黑夫的新看法。

不過,李斯也有自己的自信,黑夫之策雖然新奇,正中皇帝下懷,但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嘿,後生雖然可畏,但還是有些天真和稚嫩了。

回到城中後,李斯再度謁見秦始皇,道:

“陛下,臣聞言,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今陛下以禦敵靖邊爲大功,不論國別,皆入祠祭祀。然自商君變法以來,歷代致力於一統的諸臣,亦有大功於國,豈有李牧、秦開能入祠,成不朽之名,而武安君等功臣卻被遺落的道理?若隻立靖邊祠,恐秦人不服。”

秦始皇頷首,這的確是個問題,關西和關東的競爭,從秦始皇繼位伊始就沒有停止過。

他之所以能親政,平嫪毐之叛,靠的是關西宗室、軍功貴族的力量,爲此一度要大逐客。但當時李斯作爲關東客卿的代表,力勸秦始皇,打消了這個念頭。

於是在朝堂上,秦始皇繼續起用昌平君、尉繚、李斯、馮氏等東人。但在軍中,他卻開始扶持信得過的本土將領,王翦、李信等層出不窮。

這種模式,可以稱之爲“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眼下天下一統,但關西關東這兩碗水,依舊要端平。甚至許多時候,得故意偏向關西,秦始皇也明白,秦人才是自己帝國的根基。

如今李牧入祭靖邊祠,他的對手王翦等人會怎麼想?肯定是酸溜溜的吧。

南郡、北地雖陸續建有“忠士墓園”,但葬的都是無名小卒。

李斯建議道:“臣以爲,可在關中等秦舊地,另建一祠廟,稱之爲勳廟,以緬統一功臣,商君、張子、武安君等,皆可入廟……”

入勳廟有三個門檻,其一,必須對秦的一統有大功;其二,必須做到列侯級別;其三,和靖邊祠一樣,只祭死者,不立生祠。

“廷尉老成謀國之言啊。”

秦始皇不吝讚賞,但隨即,又問了李斯一個尖銳的問題。

“廷尉覺得,呂不韋該入這勳廟麼?”

李斯心裡一緊,但依然毫不猶豫地答道:“呂不韋雖對李斯有知遇之恩,但斯實話實話,他不過一投機商賈,竊居相位,借秦之勢,凌駕諸侯,擅國謀私。越韓、魏而東逼趙燕,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增其河間之封。戰勝攻取則利歸於河南,國弊御於諸侯;戰敗則結怨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呂氏何功於秦?豈能入廟!”

“廷尉倒是看得明白。”

按理說,秦始皇應該很滿意李斯的答案纔對,當年他賜書呂不韋,在信中呵斥他:“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敢號稱仲父!”最終逼得呂不韋自殺。

但此刻,秦始皇依然有些悵然若失,或是回憶起了自己登基之處,呂不韋對自己的悉心輔佐教導罷?

但身爲帝者,必須斬斷那點俗人的羈絆,更不能輕生悲憫!做過的事,不可瀆!

“卿言甚善。”

良久之後,秦始皇頷首道:“追封靖邊之士,也不能忘了爲大秦一統海內的功臣,這樣罷,回咸陽之後,廷尉且與丞相府、御史大夫合計,何人能入廟,何人不得入,都要好好計較!”

“唯!”

李斯倒退着離開行宮居室,連趙高也退下,室內,只剩下了秦始皇一人,若有所思。

說呂不韋無功於國,那是假的,且不說他對先王的擁立之功,若非呂氏,自己可能永遠要留在邯鄲,做一個被遺棄的秦國王孫。

而呂不韋執政期間,所做的最大貢獻,便是爲秦一統後的制度做籌備,編篡呂氏春秋,諸侯之士斐然爭入事秦。

親政之初,秦始皇也曾煩惱,自己該如何面對呂不韋遺留下的威勢名望?

最後,他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想讓天下忘記一個人,那就要建立勝過他十倍百倍的功績!

當所有人被太陽發出的光芒所炫,便不會在意邊上的暗淡星辰了。

果然,海內一統後,世間已沒多少人記得呂不韋的功績了。

現在秦始皇打算做的事,與當年有些類似,他孰視北假、河南地的地圖,喃喃自語道:

“讓代北之人忘記李牧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是一味禁絕李牧祠,逼迫趙人遺忘他麼?恐怕行不通。

最好的法子,是立下比趙主父、李牧、秦開等加起來,還要大的功業!

治隆三代,遠邁趙燕!

讓後世百姓在靖邊祠中悼念祭祀的對象,變成秦始皇帝手下的諸多將領!讓他們羣星璀璨的光芒,把李牧秦開也牢牢遮掩。

那樣的話,真正達成不死不朽的,是他們麼?還是他,雖不入祠,卻無人會遺忘的秦始皇帝!?

“朕要使朔方立爲郡縣,驅逐胡戎,讓北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百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朕,誓滅匈奴!”

……

秦始皇北巡雲中,劍指匈奴之時,陳平一行人,經過數月跋涉,走走停停,也終於抵達了他們的終點:匈奴單于王庭,頭曼城!

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511章 稷下第217章 執斧斤者第995章 大盜第560章 武者止戈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942章 故事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634章 封侯!第646章 刀劍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689章 象箸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06章 新秦第648章 蠱禍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622章 故人第803章 漢東之國隨爲大第82章 盲山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445章 背水第34章 版築之間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380章 秦頌第228章 夏子第786章 萬人敵第663章 暴虎第582章 任將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589章 毒士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97章 弟子第590章 縱橫第607章 南征第811章 誤會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213章 利於人謂之巧第34章 版築之間第315章 入關第823章 煮酒第1002章 積木第671章 美夢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287章 鶡冠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16章 要小心……第520章 存韓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972章 呂澤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390章 溫暖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922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第11章 自食其果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351章 蒙恬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500章 綁架第728章 套路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454章 狼之子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505章 笑話第32章 伯兄第671章 美夢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579章 兩戰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62章 七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