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以古非今

bookmark

臨淄人口衆多,乃是這天下間市民文化最流行的地方,其民富庶而好享樂,閒暇之餘,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蹴鞠。除了這些娛樂項目外,在街巷酒肆裡,也常常活躍些一些俳優、侏儒,在席間做些表演,以此來博得食客捧場,也順便幫酒肆招攬生意。

大多數俳優的表演,多爲調謔、滑稽,甚至自虐自醜之事,他們會一邊擊鼓邊歌唱,在案几上翻跟頭逗人發笑,後世出土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就是這羣人的寫照。

但這羣人中,也有些異類,他們並不視自己爲低賤的倡優,以齊威王時的淳于髡爲榜樣,靠嘴皮子吃飯,在酒肆裡講故事。故事雖取材於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但也有些爲人津津樂道的古事,比如《晏子使楚》、《淳于髡智勸齊王》,齊人很是愛聽。

在臨淄最熱鬧的莊、嶽之市,便有家著名的酒肆,裡面常年邀請一位名爲“優繡”的俳優來坐檯。

據說優繡曾是一位“小說家”的奴僕,小說家編篡故事,讓他來講,優繡越講越好,名氣傳遍臨淄。小說家死前,恢復了優繡的自由身,他便繼續靠講故事爲生,每月初一、十五,都會出現在這間酒肆。每逢此時,酒肆賓朋滿座,優繡坐於中間,慕名而來的食客們將他圍個裡三層外三層。

今天是九月初一,也不例外,優繡個子才六尺不到,頭上戴幘,兩肩高聳,穿着一身小孩的深衣,卻留着一個誇張的八字鬍,看上去有些滑稽,但表情卻十分嚴肅。

他坐在酒肆中央席上,掃視周圍一眼後,用獨特的大嗓門開始了故事……

“師曠乃是春秋晉平公時的大夫,爲盲眼樂官,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小說家爲他作了《師曠》六篇,今日我只談其中《亡國之音》這一事。”

隨着優繡侃侃道來,一刻後,故事漸漸接近了尾聲。

“師曠奏《清商》時,有玄鶴十六隻飛集堂下廊門之前;奏《清徵》時,玄鶴伸長脖子鳴叫起來,隨琴聲跳舞。晉平公見狀大喜,起身爲師曠祝酒,又問師曠,還有比這更動人的曲子麼?”

“師曠說,有《清角》之樂,但必須德行深厚的人才能聽此曲,君侯還不配,若是強聽之,恐怕家國將有敗亡之禍!”

“晉平公不豫,說寡人此生最好唯樂也,便強令師曠彈奏,若不從,則殺之!師曠不得已,取琴彈奏起來,奏了第一曲,有白雲從西北天際出現,天地瞬時色變;第二曲,大風夾着暴雨,撲天蓋地而至,直颳得廊瓦橫飛,左右人都驚慌奔走!”

酒肆中本來多有議論之聲,至此卻都停了,爲師曠的神乎其技而驚訝。

優繡繼續道:“平公嚇得伏身躲在廊屋之間,連連呼喊,讓師曠停止奏樂,師曠停手,頓時風止雨退,雲開霧散。”

“但爲時已晚,晉國此後大旱三年,寸草不生,晉平公也大病一場,晉從此衰矣……”

說到這裡,優繡一拍案几,結束了今天的故事,食客們這纔回過神來,紛紛讚歎起這個故事,但也有人笑道:

“不就是聽琴麼,真能如此誇張,到風雲色變的程度?”

優繡卻笑道:“這位先生說的沒錯,但禮樂禮樂,兩字不分家,樂者,所以象德也,故樂也分爲許多種。”

他站起身來,掰着指頭一一數了起來:“有天子之樂,有諸侯之樂,有卿大夫之樂,有士人之樂,有庶民黔首之樂,不一而足。吾等庶民黔首之樂倒是無妨,但其他的樂,卻不可妄興也,必須身份與德行與之匹配才行,否則就會導致一些凶事,這就是孔子所謂的‘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

“優繡也誦孔子之學麼?”酒肆中,一個頭戴儒冠的年輕儒生問道。

優繡解釋道:“我雖未拜儒者爲師,穿儒服戴儒冠,但也曾從友人處聽說過孔子之言。”

他話音忽然一轉:“其實這世上的事,又何嘗不是如此?爲人君者,若本身德行不足,而學晉平公,強行去做一些事,定會被天地認爲是無禮之舉,必給出一些預兆,加以告誡懲處!”

此言一出,酒肆裡的衆人頓時譁然,頭戴儒冠的年輕儒生低聲對旁人說道:“做與自己德行不匹配的事會遭到告誡?那我聽說,皇帝上個月去泰山封禪,才上山就遇到了暴雨,周身被淋溼,這該怎麼算?”

“皇帝封禪遇雨?”

不少人第一次聽聞此事,頓時來了興趣。過去幾年間,在官府的調控下,臨淄的酒價翻了好幾倍,能來這裡消遣的,基本沒有窮人,齊人本就好議論,這羣衣食無憂的人更是如此。

推杯交盞間,食客們開始討論起這件“國事”來。

儒生將他從師長處聽聞的消息告訴衆人,從秦始皇不用儒士之言,違背古代慣例,用秦地關中夾雜“戎狄之俗”的禮儀去封禪,再到泰山頂上的風雲色變。

幾杯馬尿下肚,年輕儒生膽子也大了起來,最後竟然叫道:“我的師友說了,泰山有靈性,不會接受德薄之君的封禪。當年齊桓公都沒資格,何況這所謂的秦始皇帝,依我看,他也不是真的天命之子!”

此言一出,酒肆一片寂靜,接着響起了一片贊同,臨淄人的日子在秦朝統治後,降低了幾個檔次,他們的不滿早已沉積心中,雖然不敢有什麼行動,但卻可以付諸於語言發泄,優繡也只是飲着酒,笑眯眯地看着眼前這一幕。

儒生受了鼓舞,再度叫道:“皇帝無德暴戾,卻強行用戎狄之禮封禪,惹怒了上天,降下驟雨警告,依我看啊,就像晉平公強聽《清角》一樣,接下來幾年,天下恐怕要生變亂了!”

“然也!”衆人紛紛向儒生敬酒。

唯有幾個機靈的人,發現這間酒肆裡討論的話題越來越不對勁,便將幾枚半兩錢放在案几上,開始往外走。

但還不等衆人離開酒肆,一陣齊刷刷的腳步,便停在了外邊。

一羣秦卒圍住了這裡。

齊人們勃然色變,優繡連忙站起身來,想要從後門跑,卻發現那裡也被堵了,酒肆老闆聞訊出來,亦面如土色。

一羣黑衣秦卒就持着劍,如狼似虎地走了進來,將兵器對準所有食客。

接着,便是一個戴法的秦獄史走進酒肆,掃了裡面的人一眼,目光定在優繡和那已經喝醉的儒生身上,冷笑了一下,一揮手道:

“在這酒肆中以古非今,誹謗陛下的人,全部抓起來,一個都不能跑!”

……

秦始皇已離開了稷下,蒞臨臨淄城內的“行宮”,其實就是過去的齊王宮室。

齊人喜好奢靡,從姜齊開始,幾乎每一位國君都會造一座專屬於自己的高臺,田齊的歷代君王也繼承了這項愛好。所以臨淄城西南的宮城內,如同金字塔般屹立着無數高臺建築,臺基都很寬大,四周以圓滑的石塊鑲嵌,放目望去蔚爲壯觀。

秦始皇住在大室殿,這裡是齊宣王所建,佔地百畝之廣,上面的廳堂也很大,足足有三百個房間。這個工程是如此浩大,憑藉齊國之富裕,建了三年也沒蓋成,如今卻便宜了秦人。

大室殿廳堂內,隨皇帝東巡的羣臣,以及臨淄的主吏都在,氣氛有些肅穆,彷彿一場大戰在即。

“這的確是一場戰爭……沒有硝煙,卻影響深遠的生死之戰!”

黑夫站在殿內中段位置,暗暗嘆息。果然不出他所料,那羣在泰山腳下等待的儒生聽聞秦始皇封禪爲風雨所阻,竟出言譏諷之,要是背地裡說說也就算了,但有幾個大舌頭,竟通過書信等方式,將此事傳到臨淄,鬧得滿城皆知。

不作死就不會死,在秦始皇和秦吏眼中,公然質疑秦的合法性,說皇帝“德薄”,這顯然是對皇帝權威的一種挑戰!聞言大怒,立刻授意李斯和臨淄官員,派出人手,但凡有議論此事的人,就統統抓起來,那些傳播流言者,按照誹謗罪論處。

臨淄郡守、丞正在稟報這幾日在臨淄城中的逮捕行動。

“陛下,臨淄之中,敢在酒肆街巷非議封禪者,已盡數緝拿!”

按照優繡等人的口供,官府追根究底,找到了最先泄露消息,誹謗皇帝的一位博士,又從他牽連出十數人,多是儒士。這樣一來,七十博士,十去其二,其他人也人心惶惶,畢竟在皇帝將他們撇在泰山腳下後,抱怨的話大夥或多或少都說過。

按照律令,最先散播謠言的人犯了誹謗罪,嚴重的可能要斬首棄市,其他附和者也要定個聚衆鬧事的“羣飲”罪和知情不報罪,或是罰款,或是做刑徒,發配去修驪山陵。

但秦始皇不欲就此作罷,讓羣臣聚集,討論此事應該如何處置。

作爲儒生的靠山,左丞相王綰難辭其咎,但在議事時,他還是堅持認爲,這次的事只是一小撮不懂事的儒生心懷不滿,一一找出來,加以懲治即可,但不必牽連所有博士。

“陛下,齊魯之人本就好議論,愚夫一時巷議而已,不足爲慮。”

“左丞相此言差矣!正因爲天下愚夫衆多,纔不能任由諸生誹謗,否則天下人信以爲真,必定人心浮動,導致生亂!”

右丞相李斯卻與之爭鋒相對,他知道,徹底打垮王綰,讓他一蹶不振的時機,已經到了!

黑夫站在後頭,只見與王綰佝僂的背影相反,李斯大步一邁,出列朝秦始皇一拜,高聲道:

“陛下,從前諸侯並起紛爭,大量招攬遊說之士,使其不治而議論,放任太甚,使得這羣人,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嘴!說話常常稱引古人爲害當今,矯飾虛言撓亂名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別黑白而定一尊。天子之下,百姓黔首應致力於農工之事,爲陛下創造財富,讀書士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爲秦吏,替陛下治理民衆,這纔是讀書學識的正當用途!”

“但現在,諸生不師今而學古,只欣賞自己私門所學的知識,指責朝廷所建立的律令制度,以此來誹謗陛下之治,惑亂民心。但凡聽到一件事,就各根據自己所學加以議論,在民衆當中帶頭製造謗言。如此種種,恐怕不獨臨淄纔有,若不加以禁止,必然使得人心浮動,在上則削弱朝廷威勢,在下則形成朋黨之勢……”

說到這,李斯再拜,提議道:

“依臣之見,每次事發後,只追究罪首遠遠不夠,應該新設律令,禁止天下私學巷議。讓史官將所收六國史書,統統燒之!典籍只准許咸陽博士官署鑽研收藏,除此之外,天下有藏《詩》、《書》、諸子百家之語者,亦由當地守、尉燒之!從今以後,借古非今者族誅之!有敢羣聚談論古事及《詩》《書》者,斬首棄市!私藏詩書、百家語者,黥爲城旦!望陛下恩准!”

“什麼!”

話音剛落,殿內譁然,尤其是站在末尾的張蒼,更是大驚失色,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師兄李斯。

李斯當年也在蘭陵,稷下學帝王術,對百家言有一定了解,深受其滋養,如今爲何卻要一刀切,將其全部禁絕呢?

若此事成行,別說黑夫那日說過,正在世間醞釀的“新稷下”,這天下學林,恐怕也要像外面的齊宮花園般,百花凋零,一片寂寥,只有幾朵菊花能留下!

他正要出列請求,說此事萬萬不可!卻不防,前頭的黑夫已覺察到了他的舉動,爲了不讓這承載了華夏未來科學希望的胖子再因言獲罪,竟搶先一步站了出來,大聲道:

“陛下,右丞相之言,大善!”

所有人都看向黑夫,他居然在衆人尚沒有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前,就搶先附和?太急了吧。

葉騰也十分詫異,爭着出頭,這不像是女婿性格會做的事啊。

秦始皇尚未表態,卻也看向黑夫,玩味地笑道:”卿也覺得右丞相之議可行?“

“泰山封禪之事,明明是祥瑞,合秦之水德,誹謗者皆居心叵測之人,當誅之!而博士、私學,這數年來,一直放任混亂,也的確該好好整治整治了!”

黑夫表了態,但隨即話音一轉,說道:

“不過,秦律一向是有罪嚴懲,無罪寬赦,除非是族誅,但也只是誅其父、母、妻三族。臣愚昧,這世上學問雖然統稱爲‘百家’,但實際上,卻各行其是,甚至有相互敵對,老死不相往來者,非但不是親戚,連鄰里都算不上。如今因爲幾個儒生犯事,卻要將其他私學統統禁絕,書籍全部焚燬,這會不會……有殃及池魚之嫌?”

第231章 帆影第426章 軍將第658章 陽山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869章 山海第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620章 黃石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356章 黃老第911章 輸不起第686章 不知足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810章 結盟第399章 喜事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1010章 玉碎第122章 積粟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586章 看不懂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771章 狗咬狗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81章 掠賣第984章 石頭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598章 險惡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994章 了斷第203章 退婚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373章 羊圈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139章 張蒼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487章 句芒第644章 武昌第358章 護短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425章 三窟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1032章 楚漢第39章 回家(上)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976章 祖國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786章 萬人敵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320章 帝業第582章 任將第788章 久違了第657章 吃瓜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678章 風暴第1008章 太昊第469章 海大魚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63章 朝陽羣衆第345章 隸書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564章 儈子手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285章 秦王(中)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747章 熒惑高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445章 背水第11章 自食其果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508章 兼易凝難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12章 拜爵爲公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