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亂世銅爐

臘月十二日,正午時分,安陸縣獄掾喜帶着縣尉調給他的幾名縣卒堪堪趕到,發現自己其實是白跑一趟,六名盜墓賊一死五擒,連那個監守自盜的裡監門也被抓到湖陽亭中。

黑夫的網不但撒得及時,還撒得漂亮,案犯都被一網打盡。

摩拳擦掌準備破獲大案的獄吏們有些悻悻然,不過喜卻沒有任何不快,他表揚了黑夫,說湖陽亭長雖然纔剛剛上任,但行事果決,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身爲亭長,管理一方治安,何時抓賊,如何抓賊,心裡都要有一杆秤。黑夫雖然沒有等待縣裡的命令,連夜出擊,但這屬於他亭長職權範圍內的自由。

儘管在抓捕過程中有一名盜墓賊身死,但那人是持刃暴力拒捕,死有餘辜——但若是對輕微犯罪者,亭長、求盜故意將其刺死,也要負刑事責任,去做城旦。

喜最後說道:“我當向縣令、縣丞爲你報功,有此功勳,你這試任的亭長,很快就能轉成真亭長了。”

在秦國,爲吏都有一個試用期,一般爲一年,有優良表現則可以提前轉正,轉正後,就可以在官職前面加一個“真”字了。喜說,順利的話,從一月起,黑夫便不是“試亭長”而是“真亭長”了。

“這麼說,開春以後,驚就能入縣城學室做弟子了?”

黑夫心裡一喜,連忙謝過獄掾。

簡單誇了黑夫幾句,喜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檢查起黑夫他們運回來的贓物。

“不錯,這果然是鬥辛的墓葬明器。”

他反覆查看那幾個被盜墓賊取出的鼎、簋,洗去泥土,觀察上面銘文,證實了利鹹的說法,這墓的確是若敖氏鬥辛的葬身之地。

“贓物都在此處?”喜放下鼎簋,掃視黑夫、利鹹、東門豹等人,想要從他們臉上看出破綻來。

黑夫道:“稟上吏,一件不少,全在這裡!”

秦律裡對私藏贓物有極其嚴苛的處罰,等同於盜竊罪。黑夫他們就算是偷偷藏下一件漆器,一旦被查出,就會被立刻開除吏職。若是贓物價值超過110錢,就不是丟官罰款的問題,而要被罰爲城旦了……

所以黑夫對手下們看得很死,讓他們不要因爲一時貪財,而壞了大事。

末了,黑夫又好奇地問喜道:“敢問獄掾,這些贓物,當如何處理?”

在擒獲幾名盜墓賊後,黑夫已經粗略地審問了一遍,原來,南郡的盜墓案,以楚先王墓葬所在的夷道那邊最嚴重,江陵次之,安陸這邊倒是不多見……

可近幾年來,這些盜墓賊開始相互串通,在南郡和楚國鄂地、江南地,也出現了一個專門收購青銅明器、陪葬漆器的市場,以死人器物公然買賣,極爲猖獗。

他頓時好奇,這年頭,就已經有古董交易了麼?

盜墓賊們的回答卻讓黑夫大跌眼鏡,原來,這些人盜墓,並不是爲了挖古董。那些漆器不易腐爛,隨便處理一下就能當新的賣,青銅明器則能回爐融化,造出新的銅器來變賣。

黑夫不由感到一絲牙疼,看這墓葬裡的鼎簋做工精美,哪怕是那個鎮墓獸,放到後世,擱博物館裡,也是吸引衆人眼球的瑰寶。

結果這時代盜墓者的處理,居然是把它們當銅料、生活器具來賣。

“果然,不管哪個時代的盜墓賊,其實都是短視的傢伙,這種人除了破壞陵寢,譭棄文物,沒有任何作用。”

黑夫記得,前世不少人稍微看了點盜墓小說,就開始大言不慚,把考古和盜墓混作一談,說什麼“考古就是法律允許的盜墓”云云。

這是對考古工作者最大的污衊!

誠然,文、革前後的一些考古,因爲時代的特殊原因,的確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但真正的考古,與盜墓完全是相反的。現如今,主動發掘已經少之又少,大多是因爲工程、盜墓而暴露的古墓,才進行搶救性的發掘。所以考古工作者們,總是晚盜墓賊一步,看着遍地盜洞和一片狼藉的墓葬長吁短嘆,只能弓下身子,收拾盜墓者的惡行,卻還要蒙受某些網絡噴子的不白之冤。

盜墓是爲了竊取陪葬品,轉賣獲取金錢,盜墓賊會使用任何手段破壞墓葬。對於取出的文物,也只會根據根據市場價值尺度進行選擇,將大量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歸於譭棄。

黑夫前世聽說過,一些盜墓賊將楚墓裡絢麗的絲帛帶出後,卻不知如何保護,結果短短几天,本可成爲珍品,被研究者細心呵護的楚帛衣裳,就碳化成了一堆黑乎乎的垃圾,被扔在臭水溝裡。

再試想,記錄了喜、黑夫、驚故事,以及許多秦朝律令的雲夢秦簡,若是由盜墓賊經手,會如何?

埋於地底兩千年的簡牘很容易毀壞,得不到好的保護,文字模糊消失,竹簡碳化變黑,千餘簡的秦律將會歸於塵土,不爲世人所知。

就像它們從未出現在這世上一般。

但若是正規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簡牘卻能得到最好的保護,被珍藏在博物館中,成爲我們瞭解先祖生活點滴的窗口。它們會成爲全國所有人都能瞭解的知識,而不是某個外國富豪的私藏品,歷史學家想要研究,還得低聲下氣地懇求它的新“主人”允許。

誠然,墓主人當然不希望被任何人打擾,但千年歲月,滄海桑田,大多數墓葬早已斷了血食,子孫也遷徙流轉,忘了它們的存在。到這時,墓葬已不再是一個人的安葬之所,也不是一家一姓的私人祭祀,而成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共有的財富!

將盜墓與考古混爲一談,就好像把暴力強、奸和找醫生看婦科病混爲一談一樣。

所以黑夫很好奇,這時代的秦,是如何處理盜墓贓物的?

喜捋着鬍鬚道:“鬥辛墓雖留了人手看護,但陪葬器物甚多,恐怕不多時就會傳開,引得周圍百姓覬覦。與其放任不管,誘人犯罪,還不如統統取出,將漆器、金器送往江陵,由郡守處置,然後把棺槨原地填埋,沒了陪葬之物,鬥辛或許能不受打攪……”

至於那些送往江陵城的青銅器會迎來何等命運?喜說,大概是回爐融了鑄造兵器、農具吧。

黑夫頓時默然,看來在對盜墓贓物的處理上,秦國官府和盜墓賊的手段也沒太大不同,畢竟是古代,博物館?不存在的,除非是進了咸陽,成了秦王宮殿裡的裝點。

這些陪葬品還是沒趕上好時候啊,這世道,華麗精緻的鼎簋就像他們的主人血統貴族一樣,已經不值錢了……

從鐘鼎到劍犁,或許這就是春秋與戰國最大的不同之處吧!亂世如銅爐,英雄庶民們齊齊鼓橐裝碳,將一切都回爐重鑄。戰火錘鍊,燒盡了鬱郁乎文哉的裝飾,讓孔子心嚮往之的舊時代支離破碎,卻又煅就了一種新形態的文明。

七雄九鼎,諸子百家,從肢體到內核,慢慢融爲一體。而今秦王虎視山東,爐火燒得愈旺,六合八荒即將一統,華夏第一帝國的龐然形體,已經呼之欲出!

……

在喜讓人將贓物裝上車馬,準備運往縣裡時,獄吏樂也結束了對盜墓賊們的第一次審訊,並將他們的籍貫、身份一一問清楚,記在簡牘上呈給喜過目。

“獄掾,那小男子興自稱楚國鄂地人,與死去的盜墓賊是同鄉,是被騙來的。其餘四名是秦人,籍貫遍佈南郡,有安陸一人,新市兩人,竟陵一人……”

喜掃了一眼爰書,而後親自去一一找賊人們確認,在問到自稱家住新市,身份是士伍的盜賊頭目“敞”時,喜似乎覺察到了一絲不妥。他粗眉毛微微一皺,開始仔細觀察敞的容貌,懷疑越發加深。

喜沒有當即打斷敞的陳述,而是裝作無事,走到後院纔對黑夫道:“湖陽亭長,你亭中可有郡縣裡下發的通緝令?”

黑夫忙道:“有。”

“速去取來!”

不多時,黑夫便從辦公的廳堂,取了那幾塊他只看過一遍的通緝木牘過來。

喜接過後,一張一張地檢閱,最後眼神一凝,捏了一塊在手中!

他讓黑夫等人勿要做聲,隨他緩緩走到前院,站在那羣盜墓賊的身後。

喜讓樂繼續去問盜墓賊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他則雙手背在身後,握着那塊通緝令,突然大喊道:“公士猩!”

下意識地,自稱是“敞”的盜墓賊頭目茫然地轉過頭看……

但只是一瞬間,他就意識到自己中計了,面色大變,連忙垂下頭!

但喜的臉上,已經洋溢着狸貓抓住狡鼠的笑容。

至於黑夫,他只偷眼看到,那通緝令上通緝的盜墓慣犯、江陵縣公士猩,其賞金是……

“黃金二十兩!”

第953章 奇蹟第996章 招安第498章 方術士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561章 亂第243章 利鹹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167章 短兵第449章 錘砧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889章 主角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301章 加個人第458章 好男兒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260章 商功第108章 張子房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122章 積粟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622章 故人第810章 結盟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975章 鄭韓第220章 上巳節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461章 糖氏第876章 武城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613章 胡亥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379章 黑白第787章 權謀第53章 鄉里鄉親第450章 河邊骨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384章 北地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23章 任俠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51章 安心在外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304章 六百石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384章 北地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1002章 積木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76章 冒險第376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513章 法今王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150章 陳屍第614章 賭徒第453章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535章 智臣第628章 爛攤子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618章 連坐第684章 奴隸第861章 武關第117章 大時代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667章 換相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96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第800章 善攻者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47章 秦之律令第633章 甜棗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587章 鷹之子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174章 表演第132章 不更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