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上病益甚

bookmark

“陛下,既然尉侯之事已罷,是否返回咸陽?”

“武忠侯”,秦始皇已將這頂大帽子釘在黑夫棺材板上,對安陸、南郡之民的遷徙也將進行。眼看已經沒有再去邾城的必要,左丞相李斯、將軍馮毋擇等人遂勸說秦始皇,讓御駕返回咸陽。

因爲皇帝身體日益不佳,形容憔悴,甚至無法在公開場合露面,他們生怕再這樣走下去,陛下會崩於外……

“不!”

但秦始皇卻拒絕了羣臣的好意。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收九州之兵,鑄以爲金人十二,天下大定。”

“又徵蠻夷戎狄之邦,大秦疆土,北過大夏,西涉流沙,東有東海,南盡北戶。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而後北築長城,修馳道,建宮室,開五尺道,尋西王母邦……”

他起碼做了一般帝王三代人才能做完的事,傲然之情,至今未改。

秦始皇掃視下拜請罪的衆臣:

“朕做事,哪一件不是有頭有尾,何曾有半途而廢的時候?”

羣臣面面相覷,的確是這樣,秦始皇一旦決定了一件事,鮮少有半途放棄,就從伐楚、徵百越和尋西王母這三件事來說,失敗又怎樣?損耗巨大又怎樣?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黑夫若在,肯定會評價秦始皇爲“天下第一鐵頭娃”!

這次也一樣!

不管衆臣如何相勸,秦始皇心意已決:“不回咸陽,繼續前行,朕要去邾城,祭大江之神,再去會稽,祀大禹之跡。”

李斯、馮毋擇等人無奈,秦始皇惡人言死,他們總不能直接說:“陛下你再走就要死外面了!”

隨駕大軍共六萬,李由帶了一萬人南下收武昌、長沙及嶺南兵權,馮敬那邊又分去了一萬,以遷徙押送安陸民衆。剩餘四萬來自郎衛、衛尉、中尉的精銳秦軍,遂繼續隨駕東行。

之所以如此固執,除了對不明生死的黑夫不太放心,想要繼續在南方待一段時間,以及時應對任何變故外,秦始皇心中,也殘存着最後一點期盼。

“人皆言朕當以今歲死,而不知其月日,故出遊天下,欲以變氣易命,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

所以,他想要在會稽山刻下最後一塊豐碑,再登上山頂,再看一眼大海……

但死亡,終究是所有人的終點。

大隊人馬速度較慢,至二月初四,才抵達安陸隔壁的衡山郡西陵縣(武漢市黃陂區),秦始皇病益甚,而不能前……

……

衡山郡西陵縣,被四萬秦軍團團保護的臨時行宮內,左丞相李斯焦急萬分。

真是一言難盡啊,李斯曾隨駕數次巡狩,但這卻是最令他不安的一次。

從二月初四到二月初六,秦始皇病重到無法起榻,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已在西陵縣停留了三日之久了!

秦始皇病重之事,只有李斯、馮毋擇、胡亥、子嬰等數人知道,就算是他們,每天也只能早晚去看皇帝兩次,唯獨秦始皇最信任的中車府令趙高,以及垂垂老矣的太醫令夏無且可以每天都守在榻前。

二月初六這天傍晚,李斯正忙着代秦始皇帝批閱朝廷送來的奏疏,趙高卻來通知李斯,陛下轉醒了,說是要見他!

“中車府令,陛下如何了?”去的路上,李斯心中愁慮。

趙高道:“陛下今日氣色不錯,還喝了一碗粥。”

“這就好,這就好。”

李斯鬆了口氣,還打算瞅準時機繼續勸皇帝返回咸陽,趙高卻靠近後低聲道:

“但夏太醫說,這也可能是迴光返照……”

李斯停下了腳步,嘆了口氣。

“還是到這一日了麼?”

“雖然陛下惡人言死,但總是會有這麼一天的。”

眼看左右無人,趙高朝李斯拱手:“高在此先恭賀丞相!”

李斯不慍:“陛下病甚,何喜之有?”

趙高笑道:“丞相乃陛下最信任的大臣,陛下此時召見,必問嗣君之事!不管左丞相議立哪位公子,事後都能得到定嗣之功,重返右丞相之位,指日可待,豈能不賀?”

此言滿是暗示,李斯聽懂了,但卻只點了點頭:“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陛下自有計較。”

稍後,皇帝臨時行宮的寢室已到,李斯進去後,只聞到一股濃重的藥味……

秦始皇帝的確如趙高所言,氣色好了不少,至少不再昏迷,能躺在榻上,見李斯來了,讓侍者將藥端走,屏退左右,只剩下君臣二人。

“陛下……”

李斯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滿頭白髮,牙齒動搖,但秦始皇此時此刻,看上去比他還要衰弱,看到昔日雄壯的君主竟病弱至此,李斯也忍不住伏在榻前流涕。

“丞相啊。”

秦始皇卻隻字不提自己的病,以及趙高猜測的“立嗣”之事,卻看似隨意地問:

“朕聽說,這裡是衡山郡的西陵縣?是武安君伐楚時,攻下並燒燬的那個西陵麼?”

他笑道:“這附近,徘徊着歷代楚王的鬼魂麼?他們恨大秦啊,在夢中作祟,難怪朕來到此地,竟病重至此。”

李斯連忙擦去涕淚道:“陛下,此西陵非彼西陵,武安君所奪西陵在夷陵縣,離此數百里,至於此地,乃古之西陵氏,據說是黃帝元妃,嫘祖之鄉也……”

“原來如此,丞相博學。”

秦始皇頷首,復又問道:“黃帝有几子?”

李斯應道:“二嫡子,其一曰玄囂,是爲青陽,青陽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此外更有庶兄弟二十餘人,一共二十五子。”

“比朕多啊,朕也有子女二十餘,但子止十八人……”

秦始皇又問:“那這皇帝二十餘子中,誰最終繼黃帝之業?”

李斯小心翼翼地答道:“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爲顓頊……”

秦始皇搖頭:“立孫不立子麼?倒是一種辦法,但國賴長君,看來朕是不能類同黃帝了。”

至此,秦始皇也終於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他喟然長嘆道:

“丞相,朕未嘗病如此,悲呼,朕年十四而立,至今踐位三十七年,本想尋西王母邦,求仙藥得長生,然今病篤,幾死矣……天命不可變歟?”

這是近三年來,秦始皇頭一次在旁人面前提及“死”這個字,李斯頓時緊張起來,這莫非意味着,固執的皇帝陛下,也接受自己壽命將盡的事實了?

卻聽秦始皇道:“朕聽聞,夏禹在位不過十年,商湯、周武不過數年,與之相比,朕帝王之壽足矣,無法萬壽也就罷了,但大秦……”

他原本有些離散的目光,再度堅定起來:“秦之社稷,必傳萬世!”

李斯連忙應諾:“有陛下所奠之基業,大秦必將萬世永存!”

秦始皇聲音又緩了下來:“奈何,朕未立後,無嫡子,而長子扶蘇又叛朕出奔,二子高不孝,已貶爲庶民,在雍地爲農。剩餘十六子,都纔剛至壯年,難免孤弱,丞相以爲,當以誰爲嗣君?且爲朕議所立!”

“陛下!”

李斯連忙推辭道:“關乎社稷江山,當由陛下一言決之,此非人臣所當議也,斯謹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不敢妄言!”

“噢?”

秦始皇笑了:“奉主之詔,聽天之命?若如此,朕之第三子,公子將閭,剩餘諸子中,其年最長,爲人仁孝,闕廷之禮,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未嘗敢失辭也。”

“卿以爲,將閭,可繼承大業否?”

李斯聞言,心中不由大駭:

“陛下,這是在故意試探我啊!”

……

PS:本章參考《趙正書》,今天只有一章,明天太陽就要落山了,但還差點感覺,休息醞釀下,讓這個角色有始有終。另外西陵是武漢市黃陂區,手滑打錯了。

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31章 盆滿鉢滿第296章 趙佗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443章 紅氅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999章 蜂王第920章 鹿馬第130章 軍醫第593章 海圖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63章 朝陽羣衆第985章 千鈞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228章 夏子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454章 狼之子第1020章 我來第389章 狡兔飛鳥第876章 武城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243章 利鹹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202章 紅糖第587章 鷹之子第408章 不朽者第804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361章 奸生子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253章 兵成第40章 回家(下)第126章 死傷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16章 要小心……第1008章 太昊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196章 卸甲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178章 項燕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52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222章 抄個屁!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562章 人禍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906章 新秦第698章 雁南飛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555章 勿害我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192章 回不去了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32章 伯兄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222章 抄個屁!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919章 魚龍第426章 軍將第648章 蠱禍第31章 盆滿鉢滿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259章 章邯第585章 兒戲第864章 亡秦者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96章 趙佗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478章 法教第170章 橘與枳第564章 儈子手第56章 我有急事先走了第124章 攻權第284章 秦王(上)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958章 定一第590章 縱橫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869章 山海第68章 鬼吹燈第309章 南昌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838章 北有強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