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

bookmark

和安陸一樣,在沙羨,“武忠侯白盔白甲戴了始皇帝的素”也早已傳開。

但相比於“靖難”等大人物才關心的空洞口號,沙羨人則更膽戰心驚地看着城外越來越多的安陸移民、武昌兵卒,生怕這支客居此地的龐大軍民,會搶了自己的土地,佔了自家的屋舍,再奪去糧食和妻女。

好在雖有些兵油子欺男霸女的小衝突,但武忠侯手下的軍法官,已將犯事兵卒及時處理,罪大惡極者拉到街心斬首。

眼看縣卒依然街頭維持秩序,這無疑在告訴沙羨人:

“天雖變了,但王法還在!”

百姓們過去嫌惡秦法苛刻嚴格,現在卻只希望這支“義軍”還能受律令約束。

沒有規矩的亂世,比有秩序的暴政殘酷一百倍。

三月中旬,一支車隊從縣寺開出,繞着縣城遊行起來。

“二三子且聽好了,此乃武忠侯親口所言,關乎汝等衣食飽暖!”

車上有人敲着銅鑼,等百姓聚集得差不多了,陸賈手下的幾名楚地儒生們,便咳嗽一聲,讀起《武忠侯告百姓書》來:

“自三十年始,朝廷租稅日增,竟收泰半之賦,百姓苦不堪言,武忠侯數度力勸,始皇帝本欲更易,然逆子奸臣貪其利,罔顧民生,弒君篡位不欲變之。”

“商君有言,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天下無不可變之法,今武忠侯欲撥其亂而反其正,租稅之法,由安陸、沙羨率天下之先!由今日始,稅田只爲輿田之五一……”

羣衆們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聽着,但半響沒啥反應,過了一會,纔有一個老漢吼道:

“後生,能不能說人話?”

大夥哈哈大笑,儒生面色尷尬,陸賈咬禿好幾只筆想出來的典故,什麼商君之言,什麼撥亂反正,黔首聽不懂啊。

好在黑夫對此早有預料,一旁的五百主,沙羨人興立刻接口,用本地方言和老鄉們聊起天來。

“老丈,你去年交了多少田租?”

那老翁對車上幾名儒生吼時毫無顧慮,此時看了看興的甲衣,卻往後縮了縮,不想冒頭了。

儒生只有嘴,兵卒卻有戈矛刀劍。

倒是他旁邊的老嫗十分膽大,插嘴道:“我家是公士,地在城外,共有一百畝輿田,其中五十畝被劃成稅田,每畝產兩石稻穀,你說我家交了多少?”

簡單的數學題,這也是秦朝交田租的方式。

每戶人家登記在官府《田租籍》中的田地,叫做“輿田”,而根據朝廷今年要求的稅率,比如十一稅,就將一百畝輿田裡,劃出十畝來,稱之爲稅田,到八九月秋收完畢,這十畝地的收成,都要交給官府。

但十一稅,永遠只存在於諸子百家描繪的理想中。

秦朝如此多的大工程大征伐,尤其是南征軍民幾十萬人都要吃飯,十一稅完全無法滿足,所以田租的稅率是一年高過一年。

在沙羨,今年的稅田比率,已佔到輿田的一半,相當於每年一半收成,都交了田租!地裡剩下的糧食,只夠貧民勉強維持生活,果腹還行,但基本不可能有積蓄。

雪上加霜的是,還經常會遇到當地官府資金週轉不利,要加收口賦,貧民家徒四壁,當然交不上來,於是就欠了官府錢糧,只能苦着臉接過強加的債券,多服苦役償還。

後世說秦的稅收“二十倍於古”“收泰半之賦”,多半是這情形,高額的田租、口賦和繁重的徭役,這是秦政最被人詬病的地方。

“安陸也一樣。”

沙羨人心有畏懼不敢說,安陸來的百姓卻知無不言:

“最初遇上荒年歉收時,田租口賦還可以少交緩交,可如今卻不管不顧了。”

“我聽說,自從安陸的喜君被判遠遷,地方官吏們,便再不敢對奸臣篡改的律令說半個不字,皆樂以刑殺爲威,朝廷也以善逼民勒稅爲良吏,交不夠數額的,則被當成庸吏,統統發配嶺南。”

一時間,沙羨不大的街道成了訴苦大會,民衆都對朝廷的沉重田租意見很大。

“現在好了!”

興振臂一呼:“武忠侯主南方之政,從今年起,安陸、沙羨的田租只收五一!五分之一!一百畝輿田,只劃二十畝稅田,其餘產糧,百姓們可自留。”

“此外,百姓先前因交不足口賦,而虧欠官府的錢糧債券,且都交到縣城來,武忠侯說了,不論欠了多少,皆一筆勾銷!”

這下,街上不識字的黔首也都聽懂了,聽說租降了,過去的欠債也統統不算數,誰會不高興?都笑逐顏開,但還是狐疑地問道:

“當真?”

“真不真,且問武忠侯!”

隨着興手指方向,衆人一回頭,卻見武忠侯正站在城牆上,朝安陸、沙羨所有人作揖,聲音中氣十足。

“我,亦黔首之子也,知小民之苦。”

“從今日起,但凡歸順義軍的郡縣,田租只收五一之數,絕不食言!”

“等吾等靖難成功,撥亂反正後,不止是安陸、沙羨,不止是南方,全天下的田租、口賦,還會減得更低,更少!”

……

安陸人唯黑夫之命是從,他說什麼就信什麼,武忠侯可是安陸人大救星,還能欺騙鄉黨麼?

但對於沙羨人而言,哪怕黑夫出面打包票,依然沒多少人相信武忠侯的“新官府”會履行承諾。

畢竟收租是八九月份的事,到時候會怎樣,沒有知道。

直到兩件事發生,沙羨人才轉變了態度。

其一,是一些貧民黔首將信將疑地,把欠官府口賦的債券送到縣寺,武忠侯真就在門外當衆扔進火堆,燒了!

這下,類似的債券如紙片般送來,都付之一炬,於是就出現了類似孟嘗君焚券市義的場景:

來的人皆拜,甚至有幾年交不起口賦,已經快淪爲永久刑徒的氓隸高呼道:

“武忠侯萬壽!”

“君侯萬壽!”

喊聲參差不齊,因爲沒有組織,很快就淹沒在其他聲音中。

但負責此事的沙羨官員還是聽到了,沙羨令有些不安地問季嬰道:“季度尉,彼輩如此呼喊,恐怕不妥罷……”

“百姓想喊什麼,就喊什麼,並無不妥之處。”

季嬰笑容可掬,這計策還是陸賈出的,焚無用虛債之券,捐不可得之虛計,令沙羨之人親君侯,而彰義軍之善聲也。

他上下打量這兩日來任勞任怨的沙羨令,說道:“對了,君侯還讓我,向縣令借一物。”

沙羨令唯唯諾諾:“何物?”

“縣君的項上人頭!”

……

沙羨令的腦袋,有點重。

這便是讓沙羨人開始相信“新官府”承諾的第二件事了:很擅長課稅催租,逼死過不少人的沙羨令,竟直接穿着官服,被拖到市場口斬了,武忠侯的手下還拎着血淋淋的人頭給衆人看。

“奸臣逆子乘陛下久病,把持朝政,以稅民深者爲良吏,殺人多者爲忠臣,沙羨令爲升官職爵位,竟一味逼民,督責過厲,犯吏之五失,使沙羨民不聊生,黔首氓隸凍餓而死者不知凡幾,罪當死!”

圍觀者皆拍手稱快,叫好聲,竟比聽說可以減租時更響亮,歡喜之情,幾與焚券時相當。

畢竟一個是八九月份才能見分曉的事,一個卻是發生在眼皮底下,做不得假。

但有了後兩件事做鋪墊,減租之事,沙羨人已信了七八分。

黑夫在城樓處看着這一幕,面色有些悲傷。

“沙羨令還是不錯的,雖然爲官期間幹了不少爲虎作倀之事,但這幾日爲了活命,對我安排的事無不盡心盡力,就這樣斬首,真是可惜了……”

但沒辦法,地方上的苛政推行已久,既然黑夫口口聲聲要“撥亂反正”,就必須有人出來頂了“亂政”的黑鍋。

縣令、尉、丞,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挑一個民憤最大的出來背鍋,反正他們都是異地任官,早就被本地人恨透了。

這樣,昔日淤積的民憤得以平息,剩下的兩名長吏兔死狐悲,會更加恭謹,黑夫再任命一名軍吏頂替缺一的位置,當地秩序也能維持。

殺一人而萬民喜,則殺之!

“誅吏、減租、焚劵,這三件事,可以複製到江淮以南,甚至是全天下任何地方,都能屢試不爽!”

這就是黑夫用來爭取民心的三板斧了。

雖然近來黑夫老把“我是農民的兒子”掛在嘴邊,但絕非虛言,他確實是利用自己的出身優勢,代入百姓的視角,仔細研究過他們的好惡。

不要動不動就照搬後世經驗,要“打土豪分田地”,要搞“土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秦朝的主要矛盾,是官民矛盾,是朝廷重租重稅、繁重徭役和民衆渴望休養生息的矛盾。

江南地區,地有餘而人不足,基本沒有土豪劣紳,百姓黔首也不似關中、山東一樣渴望土地,分地也沒啥大用,減租、焚券纔是對症下藥的良方。

黑夫已敲定了未來長期爭取民衆支持的妙招,陸賈對此讚不絕口,但吳臣還是好心提醒道:

“君侯,這些更易雖然仁義,也頗得百姓叫好,但換不來糧食啊……”

沙羨的餘糧,只夠軍民吃八天了。

黑夫似纔想起這件事:“沒錯,這些更易是爲了長久,不能解燃眉之急,那些實實在在受惠的黔首貧戶,他們家裡也一窮二白,就算想羸糧而景從,也沒有一粒多餘的糧食。”

“然也,君侯已有妙策?”

黑夫忽然問了吳臣一個問題:“朝廷的信譽,值幾個錢?”

吳臣是受過點教育的,知道商鞅時移木立信的典故,說道:“商君時值百金,現在嘛……”

他搖頭道:“一文不值!”

要是朝廷的信譽還有用,就不會有南征軍將士跟着黑夫舉事了。

黑夫指了指自己:“那我,武忠侯的信譽,又值多少錢?”

吳臣阿諛道:“君侯之諾,可值千金!”

黑夫大笑:“孺子,別吹捧我,吾之信譽,根本不值千金,頂多值三十石糧食,而有了減租、焚券、誅吏,我的信譽,已漲到五十石糧食了……”

他拿起一枚嶄新的契券,這是秦朝很普遍的交易、借貸證據。

“百姓欠舊官府的債券一筆勾銷,現在,輪到新官府向百姓借糧了,吳臣。”

“諾!”

“讓興按照戶曹的簿冊,將沙羨縣家貲十萬錢以上的富人都找來,我要宴請他們,讓各家借糧百石,家貲超過二萬,不足十萬的中家,則每家借糧三十石,本侯親自蓋章,給他們打欠條!”

吳臣一愣,明白了黑夫的意思,但又遲疑道:“但君侯,沙羨人少糧也少,縱然富戶、中家皆願借糧,也不過能湊上萬石米,夠軍民吃三五日啊……”

黑夫搖頭:“我當然知道,這只是解燃眉之急,讓我軍能羸數日之糧,前往他處。”

吳臣大喜:“他處,君侯欲使得士卒去往何處?”

“要去的地方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一處……”

“那兒有糧,有人,不但有主導江漢形勢的地利,還有號召天下雲集響應的地位!”

“那是楚國故都,南郡首府!”

黑夫看向了西方,看向了大江的上游:“江陵!”

第15章 長見識了第181章 舍你其誰?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102章 諜影第867章 當立第635章 薪火(上)第609章 貨殖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564章 儈子手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373章 羊圈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799章 江漢湯湯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81章 孤雁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648章 蠱禍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18章 袍澤們第27章 最後一天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610章 商社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519章 一夫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260章 商功第398章 匈奴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355章 宰之第608章 家園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786章 萬人敵第97章 足跡學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103章 殺意第954章 東出第987章 出關(下)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1031章 扶桑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921章 誅惡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628章 爛攤子第546章 青島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955章 酈生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685章 圖騰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564章 儈子手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849章 博浪沙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662章 梅鋗第526章 停下!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60章 將陽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500章 綁架第796章 一紙婚約第243章 利鹹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878章 狗血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921章 誅惡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231章 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