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而我們必將爲王!

bookmark

“苟富貴,勿相忘!”

走出淮陽廳堂,看着天上南飛的鴻鵠,陳勝想起兩個多月前與吳廣說的這句話,都感到一陣躁意。

他懷着“立大功,爲王者”的野心,去投奔項籍,卻自取其辱,不但手下被收編,自己也只做了一個區區的持戟郎,理論上的俸祿也不低,可就是手裡沒權啊!

陳勝也憋了口氣,要讓項籍看看自己的本事,但從下邳到淮陽,他們都跟着後軍走,根本沒有表現的機會,也就在攻打淮陽城時,因爲是陳地人的緣故,奉命隨陳餘潛入城中,與張耳約定裡應外合的時間,算是立了小功。

本想這回該得激賞了吧,誰料還是一樣的職位,項籍連他是誰都不記得。

陳勝這下明白了:“這項氏小兒,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我來投他,全然是來錯了地方啊!”

更讓人難堪的是,在淮陽,他偶然聽到了好兄弟吳廣的消息,才知道吳廣纔去投奔北伐軍,就被任命爲別部司馬,帶着一幫人在汝南爲武忠侯招兵買馬,後又隨那都尉韓信出汝南,北進中原,上蔡一戰作戰英勇,名聲極其響亮。

比起要名有名,要權有權的吳廣,持戟郎陳勝算什麼啊。他自己鬱悶不說,當時跟陳勝投奔楚國的戍卒們,背地裡也對他指指點點,都有些後悔。

但陳勝仔細想了想,這時候去投奔北伐軍,也有風險:武忠侯與王賁角逐於江漢,孰勝孰負尚未知曉。再說,他一個小小持戟郎,沒有名望,孤身去投,就算有吳廣引薦,恐怕也不會得到重視。

陳勝在項羽這邊,可受夠了白眼,一直在尋覓機會離開,去別處另起爐竈。

陳餘欲北上趙地,立趙歇爲王,樹立趙國大旗,倒是給了陳勝機會。他立刻出列請命,因爲陳勝曾護送陳餘入淮陽,又與武臣是舊識好友,在這二人的舉薦下,項籍總算答應,任命陳勝爲率長,讓他帶着那些一同投奔楚國的陳地戍卒,後日啓程。

陳勝表面上感恩戴德,實則心裡卻憋了口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憑什麼六國公子王孫才能做王?”

陳勝不服,他不甘,這世道,是他這種甕牖繩樞之子出頭的好機會,河北之地,亂象纔剛剛開始,去了那邊,未嘗不可做一番大事!

回頭看了看廳堂,陳勝眼裡,絲毫沒有感激之意。

“等到了趙地,誰做趙王,還不一定呢!”

……

“少將軍方纔可是對陳餘、張良之策有所不滿?”

范增太瞭解項籍了,廳堂上宴饗散後,這個才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卻意有躊躇,摸着范增從壽春給他帶來的“彭城君”之印,若有所思。

項籍將印隨手一扔,看向范增:“亞父,項羽讀書少,想問你,什麼是王?”

范增在旁邊坐下:“古之造文者,三書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故一貫三爲王。”

“沒錯。”

項籍拍着案几道:“六國出過很多明君賢主,楚威王、趙武靈王、齊宣王,他們的確能做到一貫三,當得起王者的名號。”

“但趙遷、韓安、燕喜、楚負芻、魏假、田建這些人,還有前幾代的君主,繼承了祖先的事業,卻丟掉了碩大的疆土,甚至讓社稷淪亡,百姓遭難,此無能之輩也,根本不配爲王!”

“依我看,六王的子孫,早就失去了社稷,即便六國復辟,也沒有資格再獲得王位,所以亞父,爲何非得是六王之後,方能擁立爲王?就憑血統?”

范增樂了:“按少將軍的意思,韓成、魏咎、趙歇等人不配被立爲王?那該讓誰人爲王呢?”

項籍自有一套想法,立刻對范增道:“我以爲,於國有功者,方可爲王。眼下,世上沒有什麼是比覆滅暴秦,爲六國報仇更重要的事,能隨我滅秦有功者,不管其身份籍貫,皆宜爲王!”

“比如那張良,他整日只想着復韓復韓,可要我說,若他能助我奪取潁川,誅滅暴秦,我就能支持他,將那韓成一腳踢開,自己來做韓王!”

“同理,若有燕、趙、魏之豪傑,能領軍來投項籍,往後隨我入關滅秦,立有大功,亦可爲燕王、趙王、魏王!”

范增不笑了,反問道:“那楚王呢?”

“少將軍,你是不是也覺得,復立楚國功勞最大的你,纔有資格當楚王?”

項籍被范增說穿了心思,也不羞於否認,眉毛一揚:“我親冒矢石,才復興了大楚,至少比那縮在壽春城的‘楚懷王’更配,而不是做什麼彭城君!”

說罷,竟將范增帶來的印一把摔倒柱子上,擊得粉碎!

“哈哈哈。”

范增大笑:“少將軍果有大志,可老夫記得,你一向口直心快,但方纔在堂上,當着衆人的面,爲何忍住了沒說?還答應立韓成、魏咎、趙歇爲王。”

將脾氣撒在那印章上後,項籍心情似乎好了點,有點不好意思:“亞父不是朝我使眼色了麼。”

“再說了,張良那句話說得對,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

“有功者賞,誅秦立大功者當爲王,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不是現在。我看這亂世裡,幾乎人人都想稱王封侯,一旦名分不定,就會出現像景駒、秦嘉那樣的事,楚國就要大亂,還不如立個看上去名正言順的傀儡,讓他作爲關在籠中的兔子,叫所有人都死了心。”

范增頷首:“沒錯,此權宜之計也。”

項籍道:“而且,我雖有資格做楚王,但項羽的志向,不止是想做區區一諸侯王!”

重瞳兒傲然道:“我說過的,始皇帝,可取而代之!”

范增赫然起身,滿懷期盼地看着項羽:“少將軍,你想做皇帝?”

項羽搖頭:“秦始皇強令六國歸一,可人人都心懷故國,纔有了今日亂相。我不會那樣做,我要做霸王!做能分封天下諸侯的伯主!”

“等我誅滅了暴秦,當重新主持分封,讓有功勞的人爲王,那些只會憑藉祖先之蔭混上王位的諸侯,都趕到荒蠻邊境去吃草!”

范增略顯失望,但還是點了點頭:“此少將軍之大欲也,但若想實現,就不能心疼那些尚未奪取的土地,天下已亂,人皆爲己,個個都盯着王位,王號,已不值錢了。”

什麼楚王襄強,楚王景駒,雖然他們死了,但後來者層出不窮,放目天下,到處都是草頭王。

項籍皺眉:“亞父此言何意?”

范增道:“依我之見,非但要重立五國之後爲王,爲楚國多樹黨羽,其他幾處地方,也該派人,去送幾個王號。”

“哪些地方?給哪些人送王號?”

范增摸着在巢湖時,項籍親自給他砍了樹木製作的柺杖,緩緩說道:“少將軍,你知道我在淮南時,經常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我最擔憂的是什麼?”

他舉起柺杖,往南邊一指,滿眼憂慮:“是一江之隔,近在咫尺的北伐軍!”

“黑夫的麾下安圃、尉陽等人,已佔領江東,樓船遊弋大江,整日磨刀赫赫,訓練兵卒,盯着淮南。只因黑夫現在忙着與王賁作戰,不敢同時與吾等開戰,可日後,楚國和他黑夫,卻必將決戰於沙場!”

“這天下的歸屬,可不是誅滅暴秦就算完了,黑夫,纔是少將軍未來的大敵!眼下他不但在江漢擁兵十萬,還佔了江東,曹參、陳平也在膠東響應,阻止龍且奪取齊地。吾等不能光盯着秦軍,忘了這黑廝,還是要早做打算啊……”

項籍咬牙道:“黑夫曾奪我大父之旗,此仇我必報之,但亞父,我雖連勝數場,但麾下兵卒也死傷不小,現在的兵力,只夠進攻魏地,連西取潁川、三川都做不到,各地新徵的兵也未訓練,該如何對付黑夫?”

范增笑道:“有的仗,要靠長劍和戈矛贏取,有的,則要靠紙筆和使者。”

看項籍仍然不解,范增點破了謎底:“離間!”

……

淮陽舊楚王宮的秋葉緩緩落下,范增則在低聲與項籍說着他的毒計。

“七十年前,燕昭王死,子立爲燕惠王。當是時,樂毅破齊七十餘城,獨即墨、莒城留存。齊將田單在即墨,聽說燕惠王繼位,乃縱反間於燕。”

“田單的人是這樣說的: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面而王齊!”

“燕惠王聽信了此言,得齊反間,也相信樂毅欲自立,乃使騎劫代將,而召樂毅。樂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誅,遂西降趙。”

聽完范增的話,項籍皺眉:“黑夫素來狡詐,派人去離間他與麾下關係,恐怕沒什麼用罷?”

“上下關係,最是複雜,黑夫雖不會輕易聽信吾等離間之計,但他的部屬皆統兵萬餘,分駐各地,時間久了,難說也有想要稱王封侯的心思……”

范增舉例子道:“佔據會稽的吳芮,本是越人君長,如今他手裡統有幹越、閩越、東甌、于越,擁兵兩萬餘,但會稽守、尉,卻被徐舒、尉陽所得,吳芮仍爲閩中守,他心中必有不甘。”

“倘若這時候,少將軍派使者過去與之聯絡,承諾,若吳芮叛黑夫而從楚,他日可割江東,封爲越王……”

項籍卻不幹了:“大好的江東,豈能割給他?”

范增無奈地說道:“江東還在黑夫手裡,少將軍,這是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東西來做人情,卻能讓吳芮與黑夫生隙。”

項籍仔細一想,好像有道理,點了點頭,勉強同意此計。

范增又道:“還有那韓信,將兵兩萬,出汝南,屢勝秦軍,是一員善戰之將,少將軍也十分激賞他。”

“眼下黑夫被困漢水之濱,這韓信定是他解圍的殺招,想要斷王賁之後,截斷糧道,威脅南陽,使王賁不得不退兵。既如此,少將軍不如就派武涉爲使者,去葉縣追上韓信,承諾,若他不南下南陽,而與我軍合兵,北攻潁川、三川,事成之後,可封他爲河南王!”

“如此一來,黑夫就只能繼續與王賁對峙,而少將軍得一善將,又取潁川、三川,此一石三鳥之計也。若吳芮那邊也能發難,那黑夫,就要舉步維艱了!”

項籍摸着頷下慢慢蓄起的黑髯:“吳芮與黑夫是結義兄弟,而韓信起於行伍,是黑夫一手提拔的,背叛兄弟、舊主,他們會答應麼?”

范增不以爲然:“少將軍將人心想得太好了,眼下黑夫已進退維谷,據說還吃了敗仗,勢力大不如前,他的手下人們,也是時候爲自己考慮了。”

“更何況,黑夫自己背叛秦朝,帶頭不守忠義,世人都看在眼裡。他還忽略了別人的慾望,起兵半年,仍以秦吏自居,他不稱王,手下人就算爲黑夫立再多功勞,也無法稱王。”

“越王、河南王,江東三川之地,這唾手可得的誘惑,誰抵擋得住?韓信一個淮陰無行少年,我不信他能!”

“就算韓信猶豫,那就讓武涉騙他!”

範老頭的毒計一個接一個:“武涉可如此告訴韓信,黑夫迫於王賁之兵,已效仿當年五國相王,接受了楚國上柱國贈予的王號,願與六國聯合,一同入關滅秦!”

項籍樂了:“亞父啊亞父,你口中果然沒一句真話,那若韓信問,黑夫的王號應是什麼?武涉該怎麼答。”

范增撓了撓落了不少頭髮的皓首,隨便一想,張口就來:

“黑夫起兵南郡,佔據江漢,就叫……叫漢王罷!”

第748章 灌水第243章 利鹹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752章 在街壘上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235章 潺陵第478章 法教第197章 弟子第99章 邦亡人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26章 停下!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82章 盲山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290章 燈下黑第56章 我有急事先走了第613章 胡亥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995章 大盜第958章 定一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945章 癡兒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39章 回家(上)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395章 羊吃人第634章 封侯!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1003章 移席第926章 分餅第172章 秦墨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89章 善惡對錯第299章 吳芮第911章 輸不起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11章 自食其果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78章 大行於世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397章 駿馬第85章 圍堵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366章 解夢第1026章 鳴鏑第658章 陽山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344章 麟之趾第772章 招魂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89章 善惡對錯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643章 長街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128章 爭首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769章 三楚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第467章 蕭何第618章 連坐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446章 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