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

bookmark

宛城(南陽市宛城區)歷史悠久,殷周時,它被稱之爲“申呂之地”,是兩個姜姓小諸侯,後爲楚所滅。

楚國佔據這片沃野美壤的盆地後,設申縣,後來又慢慢變成了宛邑。秦昭王三十五年,秦國奪取楚韓之地,設南陽郡,以宛爲治所,宛遂爲周楚之間一大都會,城廣數十里,居民過十萬,房宅櫛次鱗比,直連城外青山。

陳恢便是南陽宛縣本地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三十餘年,對它的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

這日清晨,陳恢穿上了妻子洗得乾淨的皁色深衣,仔細紮好髮髻,戴上文士冠,拍了拍腰間四百石綬印,闔門而出。

此處是內城居巷,多爲官宦所居,出門後但凡人見了陳恢,都得恭恭敬敬朝他作揖,親熱地喊一聲:

“陳長史!”

陳恢不止是南陽郡守門客,更是其長史。

但官吏士人的街角寒暄,卻總是會被層次不齊的腳步聲打斷——那是在城中巡視的秦軍士卒,現在的南陽不比過去,儼然成了個大軍營,數十萬石糧食積於此地,王賁軍三分之一的數量也匯聚於宛。

與陳恢攀談的本地小吏罵罵咧咧:“最近不知爲何,三天兩頭城禁,城內之人不得出,連暮春之禊(xì),也錯過了。”

三月去水邊修禊,這是南陽貴庶的風俗,也是當地著名盛景,常由郡守組織,城內成百上千的車馬絡繹出城,在育水之陽舉行儀式,消災祈福。

往往是朱帷連網,曜野映雲,男男女女,穿着一新,雜坐遊戲,五色緱紛,順便還能相個親……

可眼下,城都出不去,還禊個鬼哦!

另一人則抱怨道:“不止是出不了城,外面的商賈也進不來,我爲市吏,這幾日市中真是無比蕭條,市井繁榮,萬商雲集?打去歲秋後就沒見過了!吾等那點祿米,哪夠養活家眷僕役,眼看糧價一天一天往上漲,木柴也要貴於桂枝,真是愁死我了……”

旁人安慰他道:“去歲就有一股叛軍將繞着南陽打了一圈,燒了許多糧食,還兵臨城下,大掠四境,如今纔開春,地裡的粟才種下,南陽本地根本無糧啊。興許前方又打起來了,吾等能在高牆之後保全性命,已是不錯,又豈能奢求其他呢?”

時局艱難,對小人物而言尤其如此。

南陽多柳,眼下四處都在飛柳絮,陳恢聽着同僚抱怨,只是淡淡笑着,眼睛卻穿過連綿柳絮,看向城東。

“孔氏工坊的煙,停了……”

南陽城東,是一個鐵官坊,十多年前秦滅魏,將樑地的冶鐵大族孔家連根遷了來,孔氏最初幾年還鬧騰,後來也消停了,做了鐵官,在內戰爆發後,日夜不休地冶煉鐵器,以供應軍需。

快一年了,從沒停過,直到近日。

儘管前線據說並無戰事,但鐵官坊是決不能停的,這不合常理。

而城南、城西的軍營,這幾天也取消了訓練,城牆爲王賁手下的都尉控制,陳恢縱爲長史,也不得隨意登城窺探,只在前日奉郡守命去勞軍時瞥了幾眼。

他發現,城西、南的連綿軍營雖仍在,但有幾座已然空了,天上的烏鴉甚至都敢往下落!

再結合近日幾次不同尋常的糧食調撥,陳恢心中有了底!

大軍,在慢慢撤離宛城,也許是一天一座營,但他們的確在離開這。

是調去前線了,還是……

如此想着,郡守府已至!

南陽守呂齮(yǐ),本是個懂得享受的人,他家裡養了許多舞妓,陳恢是見識過的,歌女放喉,舞女翩躚,彈箏吹笙,唱南音,跳鄭舞,舞似白鶴展翅飛翔,歌如蠶絲繚繞樑柱,好不享受。

但自從戰爭開始後,呂郡守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享樂顧不上了,舞妓也冷落了。

終日不是被軍方的嚴苛要求爲難得掉淚,就是被忽然打到宛城邊的叛軍韓信部嚇得夠嗆。

眼下,呂齮伏在案几上,手撐着自己額頭,簡牘紙張雜亂地擺在一旁,從旁邊的燃盡的蠟燭看,似是一宿沒睡。

陳恢行禮:“郡君。”

“子復,可算來了。”

呂齮擡起頭,卻見其眼中有許多血絲,見陳恢來了,連忙讓他坐下。

“正有一樁大事,雖然被軍中將尉叮囑不可外傳,但我心亂如麻,還是想聽聽子復建言……”

但不等呂齮開口,陳恢便搶先一步道:

“敢問郡君。”

“莫非是通武侯已逝,大軍欲撤離南陽之事?”

……

”什麼都瞞不過子復。”

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後,郡守呂齮很是頭疼:“王太尉已於前日逝世,但軍中秘不發喪。”

陳恢暗道自己沒猜錯:“果然如此,早聞通武侯身體不虞,竟喪於外,不過,三軍居然還沒亂……”

呂齮道:“王太尉治軍甚嚴,他逝世的消息不傳出去,衆人便一如往常,離開宛城的,也以爲是正常調撥。眼下是司馬鞅和甘棠管着三軍,奉通武侯遺命,封鎖消息,這不,連宛城都四門緊閉,就是不欲讓人知道營中虛實。”

陳恢冷笑:“但眼看已撤走近半,幕上有烏,終歸是瞞不住的。”

呂齮點頭:“王太尉早在病篤時,便定下了謀劃,三軍陸續撤回關中,南陽郡,要被放棄了……”

陳恢有些齒寒:“南陽可不比長沙、衡山等戶不過數萬的小郡。郡君是清楚的,南陽全郡二十餘縣,戶十九萬零五千三百,口近百萬之衆,說棄就棄麼?”

光論人口、賦稅,南陽比南郡、衡山加起來還多,這也是本地能支撐王賁二十萬大軍作戰,抵敵黑夫的原因。

呂齮嘆息:“這也是沒辦法啊,王太尉已去,軍中諸將尉,誰敢說自己是黑夫的對手?能阻其於宛城之野?強行留下來,打了敗仗,到時候想走也走不了了。”

陳恢起身拱手:“事已至此,敢問郡君,如此打算?”

呂齮看着自己的親信:“司馬鞅和甘棠讓我三月底離開宛城,回關中去,但走之前,要我做兩件事。”

“讓下吏猜猜看?”

陳恢笑道:“第一件,是毀掉鐵工坊,讓孔氏全族隨大軍前往關中。”

“其二,便是燒盡帶不走的倉稟存糧,一粒粟麥,也不可爲叛軍所得!”

呂齮默然良久,點頭道:“子復料事如神。”

陳恢的笑容止住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

“郡君,這第一也就罷了,第二件事,可萬萬做不得!”

“自從去歲南陽爲韓信所掠後,全郡便一直飽受饑荒之苦,從敖倉、關中運來的糧食都供給大軍,郡人只能靠陳年穀子來勉強果腹支。眼下青黃不接,外面的黔首,甚至是一些小吏,都在捱餓啊,一些窮巷的閭左,都開始吃糠了。這時候燒糧,燒的不是粟麥,是他們的命!”

呂齮攤手:“我何嘗不知,但這是王太尉遺命……”

陳恢聲音高了起來:“太尉是將軍,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他只需要對皇帝負責,對三軍負責,要考慮的是戰爭勝負,社稷存亡!”

“至於黔首存亡,是飢是寒,不在其謀略之內。”

“所以王太尉不像郡守,要爲南陽,要爲全郡百萬生民的生計考慮……”

他更不像陳恢等南陽本地人,子子孫孫,還要紮在這片土地上,延續生活數十百代!

你們這羣外郡人倒是燒了糧食,留下一片焦土,拍拍屁股走了,我們南陽人怎麼辦?吃土啊?

“故郡君,這件事,萬萬做不得!”

“子復啊子復。”

呂齮拍案而起,怒道:“大軍尚未完全撤走,劍還抵在我背後,我說不做,能行麼?我召你來是問策的,你卻與我說這些大道理,有何用處?”

“那臣便說點有用的,一條可讓郡君保身、全名,更能讓南陽郡免受饑荒刀兵之災的出路。”

陳恢湊近,說出了那兩個足以誅他三族的字……

“降黑!”

……

PS:明天上山,晚上纔有,咕,咕咕咕。

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861章 武關第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893章 望夷第18章 袍澤們第702章 背水第282章 勝利者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1003章 移席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183章 勸降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619章 項氏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955章 酈生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848章 深海第791章 佔角第991章 鍾離眛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917章 萬人敵第1030章 他的時代結束了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555章 勿害我第194章 諾!第791章 佔角第102章 諜影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344章 麟之趾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7章 失期當斬?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319章 柱下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787章 權謀第310章 執圭第66章 監守自盜第585章 兒戲第702章 背水第235章 潺陵第32章 伯兄第498章 方術士第694章 龍王第140章 八卦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519章 一夫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183章 勸降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44章 這麼大!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899章 體面第876章 武城第567章 平原津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919章 魚龍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7章 踏月而行第669章 君道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362章 蘄年宮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927章 麗人心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33章 司馬欣第339章 宿麥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44章 這麼大!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104章 謊言一些醉話,關於孔子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176章 冒險第627章 極盛第467章 蕭何第18章 袍澤們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68章 鬼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