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

項籍等人接到的情報,來自千里之外的淮南,由快馬疾車飛奔二十日,方纔將七月初,江東北伐軍對淮南的攻擊傳至臨晉。

而這場“渡江戰役”的命令,則是在黑夫攻陷武關,對秋收前奪取關中志在必得後下達的。亦是由快船沿丹水入漢,從夏口直入大江,順水順風千里而至,傳到尉陽等人手中。

看似都是發生了月餘之內的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夫的這場戰略大包抄,他對淮南的覬覦,早在一年前便開始籌備了。

沒有人比吳郡守徐舒更加清楚這點,早在秦始皇三十七年末,黑夫還與王賁對峙於江漢之際,便對江東做出指示:增造大批船隻,囤積糧食,操練士卒,等待時機。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本侯以荊州五郡之民,以敵關西、中原之強,江東雖然不與敵交刃,也不必溯流載糧來濟,然仍需爲此戰做出貢獻。”

江東子弟今雖在,但卻與項羽擦肩而過,雙方沒了歷史上的交集,反而先被黑夫所佔,肯定得好好利用一番。

黑夫也做了承諾,戰後的江東,將同南郡、衡山、長沙、豫章等地一同,享受革命老區“復三年”,也就是免租稅三年的待遇。

但還未到來的承諾,根本無法取信於人,好在黑夫讓郡守徐舒便宜行事,他只有十二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任務。

徐舒長期在江東爲吏,明白相比於當地人,北伐軍人數太少,儘管三十八年初,江東同樣實行了減租政策,但當地楚人仍怏怏不服,越人躁動不安。

徐舒必須利用越人脅迫楚人,又要用楚人制衡越人,用欺騙、訛詐、承諾、鎮壓等種種手段,以保證他們老老實實爲北伐軍服務。

他宣佈,那些居住深山的越人部落可以不必納租稅,但他們必須持兵戈加入北伐軍,集中居住在太湖平原的楚人農夫則承擔了生產稻穀的主力,還要抽丁協助造船。

另一方面,儘管吳越之地以舟楫爲馬,但製造大型船舶在哪都非易事,光是造船及船體整修就是一項宏大工程,需要大量木材、膠漆、麻布、繩索,以及製造銅釘、鐵錨和其他設備所需的銅鐵。

爲了獲取這些資源,人們遍尋整個江東,大優質木材被越人從太湖周圍的原始森林砍伐,順着吳淞江漂到海邊的華亭(上海),此地的是新的造船中心,但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分散於太湖各處的小船塢內進行的。

整整一年,江東各港口,空氣中充斥着錘擊聲、鋸木聲、斧頭的撞擊聲、錛子的銼磨聲;大釜裡煮的皮膠冒着泡翻滾着;熔鐵爐映着紅光;制繩工匠放出數百尺長的扭曲麻繩;各種材料經過加工、劈砍、縫製、鍛造,被製成槳、滑輪、桅杆、帆和錨。

漸漸地,在龍骨的基礎上,船體逐漸成形;也有的船隻是從南征軍舟師舊船重新裝配,但它們在溼熱的嶺南服役數年,又經歷過無數次與食人生番的戰鬥,早已千瘡百孔……

在銅山的工坊中,人們則在製造戰爭器械,水戰用的鉤矩,以及咎待儲備的數十萬支箭——《田律》中的一些禁令被取消,捕獵一年到晚都在進行,幾乎所有獵戶每月都有交納鳥類長羽的任務,太湖水鳥這下遭了秧。

經過一年不懈努力,江東舟師恢復了往日的強大,大小船隻三百餘艘,足以傲視天下,不論是湖泊、大江還是近海,都是絕對的霸主,無人能與之抗衡。

在大量越人被徵召入軍後,江東三郡:吳、越、丹陽的徒卒兵甲銳利,其總兵力,也達到了三萬人……

是楚人淮南留守士卒的兩倍。

於是,當進攻命令抵達吳郡的那一刻起,戰鼓便隆隆敲響,徐舒站在華亭港,目送尉陽啓航。

對已懷有數月身孕,隨一衆同樣挺着肚子的“姊妹”來爲丈夫送行的薄姬而言,眼前這壯觀的場面讓她們深感震:

數百艘艦船在吳淞江口揚帆,它們的大小旌旗在微風中輕揚。在羣集的艦隊中鶴立雞羣的是一些形似城堡的巨型樓船,如同高塔一般聳立在海上,懸掛着熠熠生輝的尉字旗幟,而從南方的會稽、東甌、閩越,也不斷有越人的小船加入進來。

在太湖和近海操練了一年的樓船之士們擠在一層層甲板上,振臂高呼北伐,隨着鼓點和鐘鳴的齊奏的聲響充滿整個江口,槳帆船的木槳敲碎波浪,向大江入口駛去。

而最領先的一艘被武忠侯遙遙命名爲“遼寧”的漆黑樓船上,則是吳郡尉,樓船將軍,尉陽。

回首看着如此壯闊的舟師浮於海上,又瞧瞧相比於大海,有些狹小的江水,尉陽不由感慨:

“叔父作此舟師,卻只叫吾等用來跨江擊楚人,會不會有些大材小用了?”

樓船舟師的任務不難,無非是擊垮江上殘存的楚國舟師,保護位於丹徒的浮橋,好讓來自吳郡、越郡,由吳芮指揮的兩萬將士渡江攻擊廣陵。

廣陵便是後世揚州,還不是後世煙花燦爛的富庶地,雖有魚鹽谷帛,但大多數地區,依然是出了名的窮鄉僻壤,水澤雜生,當地百姓每逢青黃不接,只能吃大閘蟹度日的。

但此地的戰略價值,早在吳越爭霸時便顯現出來了:根柢淮左,遮蔽江東。當年夫差與齊爭霸,便是由此北上。

守備廣陵的是楚國邗公,廣陵本地人召平。

召平負責大江東段防務,有一定的本領,然召平手下不過五千之衆,他本欲派人以艨艟突擊,燒燬浮橋,卻爲尉陽舟師所阻,錯失機會。

眼看吳芮渡江,召平只好退守廣陵,然越兵兇猛,加上舟師運送江東製造的攻城器械在城外一擺,強攻十日後,城破一角,召平爲了保鄉黨性命,遂降。

按照北伐軍的政策,徐舒接受了召平及楚卒之降,且禁止衆人屠戮降卒,反而好吃好喝招待一頓後,一人發幾枚錢,讓他們各自歸鄉,將北伐軍寬恕降者的政策宣揚出去。

楚兵遂散,吳芮與尉陽則繼續向北進發,他們的目的是沿着邗溝運河一路北上,橫掃東海郡,進入泗水,最終威脅楚國的新都:彭城。

這是東路軍,西路方面,則是由利鹹主持,丹陽郡的安圃,也會乘機從丹陽渡過大江,掃蕩淮南,他將與從衡山郡過來的尉驚匯合,以兩萬之師攻擊壽春,尉陽也會分一部分舟師去幫忙。

楚人大多隨項籍西擊秦了,大後方反而相對空虛,就這樣,七月中旬,樓船舟師與越兵配合,一路連破高郵等地,抵達南北通衢的淮陰城……

不同於廣陵、高郵等地楚人的劇烈反抗,淮陰竟是不戰而降,本地人驅逐了項籍派來的縣公,打開城門迎接北伐軍。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淮陰卻是北伐軍中位列“裨將”的韓信家鄉。韓信過去數年以多次大勝,名聲躁於南方,淮陰也或多或少聽說過。

於是在北伐軍打到家門口時,這個曾嫌棄並逼走韓信的縣邑,卻將那遊子當成了護身符,連忙祭出來,希望得到優待……

過去多次被韓信白吃白喝的南昌亭長家更被全縣父老推了出來,硬着頭皮拜在尉陽面前,稱:

“敢告於將軍,南昌亭長乃韓信故舊也,韓信視其如親兄。”

南昌亭長朝尉陽露出了一個難堪的笑。

本地三老又指了指昔日爲難韓信,故意先偷偷吃晚飯,讓韓信難堪的南昌亭長之妻道:

“而視其妻如親嫂也!”

南昌亭長之妻被鋪天蓋地遮蔽淮水的舟師,全副武裝的士卒嚇住了,垂首不敢言語。

但三老萬萬沒料到,他們擡出來的護身符非但沒能討好眼前的將軍,反而惹怒了他。

尉陽聽他們提及韓信,氣不打一處來,遂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韓信吾妹婿也,兄事於我,聽汝等之言,這南昌亭長亦爲韓信之兄,該與本將軍同席抗禮不成?”

……

PS:第二章在下午。

第921章 誅惡第170章 橘與枳第883章 商於六百里第658章 陽山第954章 東出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609章 貨殖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256章 王翦第313章 女大十八變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163章 陽城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15章 長見識了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669章 君道第62章 七何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555章 勿害我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140章 八卦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93章 案發現場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315章 入關第836章 鼠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93章 望夷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624章 快活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85章 圍堵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745章 戰長沙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569章 蒿里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162章 李信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979章 長平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84章 雞血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72章 驕傲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702章 背水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198章 官大夫第98章 沒那麼容易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621章 天罰第237章 五月五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562章 人禍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689章 象箸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642章 法吏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985章 千鈞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70章 若敖之鬼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620章 黃石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146章 沸鼎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918章 重瞳子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842章 生當作人傑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