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

外人多以爲,尉陽乃是韓信妻兄,關係應當不差,卻沒想到,尉陽卻是聽到韓信兩個字就來氣!

早在嶺南時,尉陽就不喜歡韓信此人,倒不是因爲出身,而是因爲脾性,他覺得韓信恃才而傲,難以合羣,偏又得仲父信賴寵愛,三番五次給這無賴兒機會,讓其立功,甚至軍中有聲音說:

“比起尉陽,韓信更似武忠侯親侄。”

這話最後成真了,尉陽聽聞,本來韓信在丹水打了場大敗仗,仲父卻非但不責罰,反將妹妹尉月許給韓信,等消息傳到江東,兩人都已經定親了。

這讓尉陽好似吃了一隻蒼蠅,爲此鬱鬱不平數月,納了好幾個妾才平復了心裡的惱火。

儘管對這樁婚事不滿,好似看了許多年的好白菘被彘拱了,但畢竟是仲父的決定,木已成舟,尉陽再不樂意也得認同。

而且他們家有個習慣,從大母還在世時起,有什麼矛盾怨言,都是關起門來自己掰扯,外人面前,卻必須其樂融融,所以衷、黑夫、驚兄弟三人從小到大,絕不在外人面前拆對方臺。

用尉陽長大後從張蒼學到的話,就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尉陽對這家中傳統,記憶猶新。

於是他也不發作,只笑着對南昌亭長道:“既然汝猶如韓信之兄,那自然熟知其過往,汝且好好將韓信舊日事蹟,與我分說……”

南昌亭長先說了一堆好話,比如韓信從小就表現得不凡,母死無處可葬,便置於高崗之上,其地可置邑千家,如今果然大富大貴,看來是地方選得好,用後世的話說,便是風水極佳,祖墳冒煙……

尉陽要聽的可不是這個,一拍案几,讓南昌亭長不要只挑好的說。

南昌亭長這纔將韓信年少便開始吃百家飯,大而無業,終日晃盪,爲了一口吃的能在鄰居家一賴半個月開始說起,最後連著名的胯下之辱,也如實道來。

不論哪一條,都足以讓韓信爲人所輕,這下連尉陽聽着都替韓信臉紅,越想越氣,自家阿妹,怎就許給了這樣一個無行之人呢?

但既已是一家人,就算尉陽捏着鼻子,面上也必須撐住!

“那屠戶子呢?”

“聽聞北伐軍至,害怕被報復,逃了……”

尉陽頷首,又問南昌亭長:“韓信一共吃了汝家幾頓飯?”

“這……”南昌亭長哪記得清啊。

卻是他垂首不敢言的妻子忽然擡頭道:“三百四十三頓!婢記得明明白白!”

衆人啞然,連南昌亭長也慌了,斥責妻子道:“你莫要記錯了。”

其妻卻振振有詞:“米是我淘的,釜是我刷的,飽的是韓信,餓的是吾家子女,你不記得,我記得!”

尉陽頓時樂了,這婦人倒是精明得很,日子過得清清楚楚。

他也不小器,一揮手道:“尉氏一向知恩圖報,一飯之恩必償,便一飯一兩黃金,暫代韓信還於汝家!”

南昌亭長夫妻,乃至於三老等人都驚呆了,按照此時的物價,普通人家的日常食物,連湯帶菜,每人也不過二三錢,而一兩金,卻是值五六百錢的啊!南昌亭長家得到數十倍的報償,真是賺了!

這尉陽將軍不愧是武忠侯之侄,行事大氣,才一會,他手下長史,便帶人從樓船上擡了一小匣黃金下來,當衆稱量好,留給南昌亭長家……

在千呼萬謝下,尉陽繼續向淮陰縣邑進發,他年少得志,又好享受,光靠那點俸祿自然是遠遠不夠的,在奪取吳越的過程裡,尉陽沒少默許屬下私吞戰利品,他自己也留了一些,對此徐舒睜隻眼閉隻眼,並有自己的邏輯:

“江東遠離中樞,武忠侯可以在江陵搞清廉,但在這邊鄙之地,若人人皆清,便無人做事了……”

但尉陽還是小覷了人性的大膽與貪婪,到了次日,等他一覺醒來,卻發現縣邑門外擠滿了淮陰人,一面對樓船之士的甲兵懼怕不已,一面卻又擡起頭,露出了貪婪的目光!

“敢告於將軍,韓信當年吃了我家十頓飯。”

“我家是吃了一月。”

“我家是吃了半年!”

“其少時便得我家施捨,不知幾頓,但絕不少於百次……”

好傢伙,這些韓信的鄰居是見南昌亭長家一夜暴富,頓生貪念,不管昔日是善心還是礙於面子,才分了韓信一口吃的,竟都找上門來,希望得賞了。

尉陽冷笑,此縣之人,還真是欺善怕惡啊!

但他卻沒有翻臉,只教長史告訴全縣之人:“但凡曾接濟韓信者,皆在官府記錄發契,待大戰告畢,天下一統,韓信回到淮陰,汝等便持契尋韓信要債……”

外面的衆人歡天喜地,有老實人記得是吃了幾頓,一五一十寫上去的,也有揣測着韓信自己也未必記得清,所以大着膽子多寫的,最後數下來,加起來,竟有萬頓之多……

尉陽卻不憂反喜,更不分辨真假,轉過身,笑得肚子都疼:“仲父說過,但凡貧賤者,一旦富貴,必錦衣歸鄉,以受鄉黨父老之敬,韓信也不例外,他昔日在淮陰有多悽慘,日後便會多想會淮陰擺闊,更何況,其母墳還在此地,肯定是要回來的。”

“一飯一金,韓信就算一直得仲父另眼相待,每戰必克,積功封了萬戶徹侯,這萬金之債,他若不償,便是無信,要遭淮陰人唾罵低看,若是償還,則足以將他食祿掏空。”

“等韓信金帛已盡,成了個空名君侯,就得指着吾妹過活,不敢有絲毫不敬,看他不得像仲父怕仲母一般,敬畏有加!”

……

一邊“好心”替韓信,其實是替北伐軍在淮陰市恩,尉陽也沒閒着,舟師的主要用途是輸送糧秣,當年吳王夫差爲了北上爭霸,頃國之力也要修成邗溝,就是爲了連同江淮兩瀆,讓吳中大軍隨時能食江東之稻,無飢餓之虞。

現如今,這條運河彷彿是專門爲北伐軍打造的,可以水陸並進。

七月下旬,尉陽已接應吳越之兵抵達淮陰,並西進控制了淮泗口,隨時可以拐入泗水,溯流而上,不過半月,便能抵達彭城,在其城外水面上大張風帆,看不得將楚國人嚇得半死。

這種牽制,是高明的戰略。

按照計劃,尉陽還要分出一百艘船,沿着淮水往上游走,配合丹陽、衡山之兵進攻壽春。等北伐軍佔領淮南爲基地後,割其稻穀,有樓船保護,又有水路四通八達,便可進可退。

“而遠在關中的項籍,就得疲於奔命了……”

東路軍高歌猛進,但萬事不可能一切順利,就在尉陽沿着淮水向西,佔領尚未養殖小龍蝦的盱眙縣後,卻接到了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

尉陽陰着臉看罷急報後,下令道:“停於盱眙,舟師暫不向西……”

越人校尉華毋害來詢問時,尉陽只是道:“安圃郡守那邊,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但在他反手攢在背後的急報裡,安圃遇到的可是天大的麻煩!

“丹陽守於廬邑(安徽合肥)遭逢大敗,亡兩司馬,丹陽軍或死或亡,餘者不到五千,退至舒縣,待衡山兵之援!”

而打得黑夫舊部裡,還算有點軍事才能的安圃損兵過半的楚軍將尉,是一個尉陽雖有耳聞,但一直輕視的名:

他咬着牙,擠出了那兩個字:

“英布!”

……

PS:忙着出門有點短。

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162章 李信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844章 瑚璉第601章 衛滿第19章 較勁第926章 分餅第459章 大丈夫第347章 法術勢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919章 魚龍第362章 蘄年宮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197章 弟子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450章 河邊骨第520章 存韓第976章 祖國第296章 趙佗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717章 有人天生世卿第740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984章 石頭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424章 初雪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529章 只有我能搞事!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578章 邊釁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672章 驕傲第844章 瑚璉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609章 貨殖第608章 家園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60章 不許笑第1028章 敵友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30章 第一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338章 叛徒!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1028章 敵友第770章 一個幽靈第688章 將軍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454章 狼之子第640章 一飯第582章 任將第511章 稷下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976章 祖國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1027章 大是大非第126章 死傷第171章 破楚策第662章 梅鋗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667章 文明第353章 項籍第105章 打穀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74章 表演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67章 當立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645章 銅鐵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646章 刀劍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88章 罪與罰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104章 謊言第984章 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