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

筆架山位於遼寧省的西部,面對渤海,毗鄰錦州灣,是一個近海中的一個連陸小島,也是著名的道教勝地。筆架山有三個峰,二低一高,因形如筆架因此而得名。山上懸崖峭壁奇秀,自然風光迷人,自下而上建有山門、真人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等衆多道教廟宇及點綴品,其中以主峰之上的三清閣最爲精美。

筆架山最著名的景點當屬“天路”,它是一條由潮汐衝擊而成的連接海島與陸地的天然鵝卵石通道,約1.6公里,隨着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每當退潮時,海水慢慢向石路兩邊退去,通道便顯露出來,並直通筆架山,遊客也可在此時沿着石路登島上山。而漲潮時,遊客只能乘船前往筆架山。所以要走天路的遊客一定要看好景區內的潮汐表,漲潮時切勿行走。

在天路連接渤海灣這邊海灘上會有當地人出售一些小商品和一些新鮮剛打撈出來海產品,感興趣的遊客可以看下,價格一般都不是很貴。

遊客無論是通過天路還是通過快艇,到達筆架山下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石造的天門,山門左側有一尊漢白玉雕刻的孫悟空的石像鎮守山門。進入山門後便是一條石階盤旋向上,路的兩旁是茂密的樹木,之後便來到了真人觀,它是一個石塔式的建築,這裡是開山老祖圓寂之處。之後繼續拾階而上,一路可以參觀呂祖亭、五母宮等景點。而之後便來到了主峰之上的三清閣。

參觀三清閣主要是看它的建築,它是一個6層樓高的建築,拱形的石門窗上均刻有浮雕,而閣內還有一座漢白玉的雕像,遊客可以登頂遠眺錦州灣。下山的路上還能見到一顆較大的菩提樹,此外還有盤古文化廣場、法雨寺等景點。從筆架山返回可坐快艇,如果此時海水退潮,天路顯露出來的話,也可以從天路慢慢走回來。

錦州,我曾去過數次,卻從未在錦州欣賞過一場海上日出。 2017年春節,當我再次來到錦州,決定起個大早,去筆架山觀冰海、賞日出。 筆架山風景區是錦州著名的旅遊景點,它的出名,不僅因爲海中有座形如筆架的小島,還有那條海水退潮後才能露出水面的,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天路。 早上5點多,出市區沿渤海大道(有限速攝像)行駛40多公里,用時40多分鐘纔來到景區大門,偌大的停車場空無一車。 冬季的筆架山景區是不收門票的,進入景區來到海邊,東方的天際處已經蘊出了一抹紅色,而不遠處的錦州港依舊燈火璀璨。 錦州冬季的日出時間大約是7點左右。 站在棧橋上,海面的浮冰緩緩地流動着,海風颳得臉生疼,手腳也冰冷麻木,日出前將近1個小時的等候真是一種煎熬。 然而,當紅日從海平面上慢慢升起,那一刻,所有的希望、信念都隨着躍動的旭日而美好起來。 這種守候的煎熬是值得的。

久仰合江筆架山之大名,早有登臨意,今日初遊覽,果然不虛此行。感覺象是品味一場盛宴美食,又似欣賞美妙的音樂歌曲,大有餘味繞樑,三日不絕之慨。來合江也很久了,聽朋友說,附近風景最好的地方,除了月光下的濱江路,就是筆架山了。於是有時站在合江城裡的鵝公山向西眺望,只是雲霧阻隔,不太瞭然,天氣晴朗時,那聳立在赤水河北面最高的那座山峰,就應該是筆架山了。那是一個星期六的週末一大早,就讓老婆把兩個娃兒從鄉下接過來。一家人直奔筆架山而去,公交車在山腳下終點站我們下車,遠望筆架山拔地而起,林木蒼翠,山峰掩映其間,而浮起的白霧繚繞,遮住了山峰的上部,就如同披着蓋頭的新娘,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美。慢慢我們沿着水泥路盤旋而上,一邊欣賞兩邊的景色,我揹着兒子,一邊老婆牽着大的女兒的手,聽老婆說,她以前很早讀初中,學校組織來筆架山一次,以前這是泥巴路,和那時大不一樣了。盤旋公路越走越陡,路邊農戶見縫插針,種着各色青菜,廣柑,荔枝等果樹,自家的樓房搞起了農家樂,餐館,棋牌茶室,旅社。水泥路盡頭,就是石階路,路更加陡峭,向上望去,看不到曲折的盡頭,走一節,就設有一片平臺闊地供休息,累得氣喘吁吁。沒走幾節,在我背上兒子大叫;爸爸,你看,大石頭好嚇人。老婆和女兒也同時驚呼,我因爲揹着兒子,所以就像俯首牛,這時擡頭,呀,只見前面兩塊巨石擋在前面,巨石顯然是從上面滾下來的,那麼厚的石階被壓斷,並且砸出了大坑,我們隨着別人後面繞石而過,走近了,看到石頭上滾落時沾的泥巴,樹葉的青色痕跡,真夠玄的。石級一邊是懸崖峭壁,有護欄,順着大樟樹的縫隙回首,就可以俯瞰合江城全貌。原來仰視的摩天大樓,現在就像腳下的板塊模型。另一邊是裸露的山岩,火紅的象晚霞的餘光,這就是所謂的丹霞地貌了,這一帶都是紅石山,下雨天,赤水河的水就是紅色的。上面有青苔,中間象被人工拓出的一片片,刻着名人的手跡天筆奇峰,三江會流入大海,一峰突起覽衆山等等。字跡遒勁或秀麗,有草行楷隸篆各種書體,隨處可見這樣的書法作品,有些年代久遠,不愧爲筆架山,名副其實的文化名山的底蘊。好不容易走到轉彎的開闊地,那兒有寺廟模樣的小超市,放下兒子讓老婆看好,別亂跑。我開始欣賞石壁上的書法,有一面橫寫着筆架山三個鎏金大字,兩邊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豎聯,也是金黃漆描摹的,中間是筆架山簡介,是紅漆描摹的。字跡嵌入石壁,都是正楷書寫,很是醒目。再有就是朱德元帥早在雲南護國軍時,遊覽筆架山寫的那首豪邁的詩篇;絕頂憑臨眼底空,怒號戟影劍光紅。立馬高崗遙注目,羣山低首拜英雄。氣貫長虹,依稀活現眼前。來到更高的碑林,琳琅滿目,都是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墨寶。有老一輩領導人陸定一題寫的碑林名,有大文豪蘇軾的手筆,還有黃庭堅的《遊安樂山》詩句,等等,有朱德元帥,張愛萍將軍,肖克將軍的詩文手跡,就在山崖壁上順勢而拓,還有歷代帝王文人的手跡,形成一個文化風景的林。有着濃厚的文化氛圍,如置身書畫的展廳。老婆和孩子都喊累了,我就讓他們在那寬闊處等着,既然好不容易來一次,就該盡興,接着我跟在遊人的後面,經過一片很大一片楠竹林,楠竹蒼翠佇立,拔起很高,象是翹首極目遠方。來到雲臺寺前,有幾棵很大的香樟,其中一棵據說幾百年了,一直守望在山上。來到羅公亭,那裡是清朝乾隆年間解元羅文思讀書的地方,想當年羅公在這清幽的山頂攻讀,吟誦經文,那是何等雅緻。筆架山古名叫安樂山,相傳唐時崇尚煉丹以延年益壽,山上有種樹名天符樹,山上有張天師煉丹巖古蹟,吃了天符樹提煉的丹藥會長生不老。筆架山還是道家,儒家,佛教並存一山的名勝古蹟。煉丹屬道家,文人如羅公是儒家,寺廟當然是佛教的了。終於來到筆架頂端,感覺兩腿痠脹,很少爬這麼高的山,很多遊客中途折轉。我站在山頂一邊深呼吸,一邊極目遠眺,只見赤水,習水,長江,就像乳白色的腰帶,纏繞在羣山之間,遠處的長江大橋,就像髮簪挽住連綿不盡的江水。遠望處,白霧江水白雲已渾然一體,霧好像白紗漂浮,時而順山而上,時而隨風起舞。神秘莫測,變化多端。這就是合江八景之一的筆架連雲吧。正如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心想老婆孩子該等着急了吧,匆匆走馬觀花一通,趕到他們身邊。於是背起兒子,叮囑老婆帶女兒當心,慢慢走,下山雖然沒有上山累,但石級太陡峭,所以只有小心翼翼,一步一頓,不敢有絲毫馬虎。遊覽美景,興猶未盡,如吃美食不可過飽。下次有機會重遊,該有新的發現的。回到家我亂造了一首小文題目是《登筆架山》:偷閒來遊筆架山,凡塵瑣事暫不管。巴蜀人唱畫中歌,長江水連雲外川。霞奔更顯俊鳥疾,霧繞偏增羣峰幻。江水研墨竹作筆,無限詩卷在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