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

悠閒漫步在臺兒莊古城內,一切彷彿是久已嚮往般熟悉的模樣,古樸淳厚的民風帶着些許世外桃源般的況味。那種溫馨和歸依感就像流淌了千年的古運河,讓起伏的思緒變得繾綣和安然。踩在苔痕斑駁的青石古道上,聽着古道旁的蜿蜒流水潺潺作響;手觸古色古香的石橋、廊坊、墩柱,不見滄桑,心境澄澈;擡頭目落城牆、屋宇、青瓦、樓檐,不知是你入畫中,還是你本亦畫……置身其中,遠離了城市的紛擾喧囂,忘卻了世間的愁亂煩惱,似乎淺淺的呼吸都能嗅到這座秀美古城的情愫與氣息。來過,你便再也不能忘卻這種令你穿越歷史的感覺;來過,你便再也無法擺脫這個地方對你魂夢的牽縈。

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內的廣源河

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內的廣源河

行走在小巷裡,不時撞着行人的肩膀;渠水牽引着腳步,低搖慢晃。靜靜的水聲,風聲,被歲月侵蝕過的木門吱吱呀呀的開啓聲,腳步叩響青石路面的聲響,報童沿街叫賣《申報》的童聲,貨郎搖着撥浪鼓穿街而過,還有小販的吆喝:“冰-糖-葫蘆兒”……衆多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如錚琮的和絃。如果你有福氣,邂逅“乾隆皇帝”在臺兒莊古城巡遊的演出隊伍,會以爲穿越了時空,誤以爲是夢境而不是現實,驚喜而沉醉。

走累了,可以歇歇腳,聽一出運河大鼓,賞一曲柳琴戲。光影裡的小橋流水人家,滿載的是生活的喜悅。一個熱愛文化、熱愛旅遊的人,到了臺兒莊古城無論是休閒度假,還是開店經商,都會被這裡的情境所感染,陡然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心平氣和,多了一些旖旎的氣息。

臺兒莊尋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我的感覺是它似曾相識但又與衆不同:周莊的石橋青巷有水,但太秀氣;平遙的飛檐琉璃古樸卻不見靈動;麗江浪漫有餘卻沉穩不足;鳳凰足夠神秘卻沒有厚重獨特的文化積澱……來到臺兒莊古城,既能觀賞古運河的旖旎,又能體驗昔日戰地的英氣雄魂。如果你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不免觸發了思古幽情,在享受時尚生活的同時,還能領略多元文化的交融薈萃。

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夜景

美麗的臺兒莊古城夜景

如今的臺兒莊是環境優美、風光宜人的風水寶地,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將成爲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站在高處,鳥瞰臺兒莊古城,映入眼簾的是滿目崢嶸,在大運河、月河、環城河的環抱下,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魯南小城宛如銀色絲綢托起的一塊翡翠,是一座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人文氣息濃厚的新興生態旅遊城市。

悠悠古運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有那麼多的沿運城市因運河的衰敗而逐漸衰落了,然而臺兒莊隨着運河整治計劃的實施和棗莊旅遊的全面發展,全力打造“抗戰名城、運河古城、中華水城、國際慢城”的5A級景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兒莊一定會再現“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歷史古韻。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承載着昨天的輝煌與驕傲,必將孕育出明天的希望和曙光。

西城門上“天下第一莊”橫匾引人注目,那種豪情、那種霸氣、那種蒼桑,把遊人拉回到百年前,商賈出入、車流不息,南北通衢、東西交融的繁華盛世;又見證了華夏兒女抗擊日寇、永垂不朽的史詩戰歌。

途徑參將署、步雲橋、萬家大院、日昇老店、閘關署等建築均是飛檐流瓦、青磚白牆、雕樑畫棟、精雕細琢。無處不透着大氣、古樸,每處都是那麼精奇、細緻,巧奪天工。時光飛逝、歲月更迭,只有大運河默默的、輕輕的流淌着,感受着興衰和榮辱、歷盡着凋敝和繁華,爲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洗盡了憂愁、帶來了歡樂,訴說着昨日的輝煌、今天的豐收和明天的喜悅。

謝裕大茶行、蘭婷書寓、道升酒坊、船形街等去處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溢於言表,難以用文字來描寫、評說。

大街上變魔術的、魯南皮影戲,還有傣族大鼓等雜耍吸引着遊客駐足觀賞,不時有人小試一把,過過手癮,龍舟柳琴戲鏗鏘婉轉,唱出了世間百態、人生波折。

夕陽西下、斜暉脈脈;小橋流水、輕舟如月;楊柳依依、蓮荷朵朵,串串燈籠如穿線瑪瑙、點點水波如繁星閃爍。

夜幕降臨、月兒初上,紅燈挑起。搖櫓姑娘們的小船也要帶客夜遊漕河,一隻只、一艘艘,滿載客人,在五光十色的河燈照耀下,穿橋而過。和着優美的漁歌,小船時而平緩徐行、時而浪花飛濺,遊客呼聲一片、大喊刺激。

白天不懂夜的黑,只有黑夜才讓人更有激情,更加奔放。啤酒、烤肉、勁歌、熱舞,衝破了夜的靜謐,情侶、友人,兩人成雙、三人成羣,或品味各地小吃大快朵頤、或大方購物滿足心意,這是一座不夜城、一座浪漫城、一座充滿激情的城。

賓館周圍的小河還在流淌、樹梢兒也搖曳起來了。夜是那麼的安靜,奔忙了一天的人們像蛐蛐兒一樣進入夢鄉!

陽光刺破黎明,和詣伴着寧靜。三五成羣的行人背起了行裝,再回頭看一下這座英雄城、浪漫城、多情的城,帶走的是身影,留下的是腳印、是思念、是眷戀!

到達臺兒莊古城時,剛好天降大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探訪它的熱情。從來都不知道省內還藏了這樣一個迷人的地方——安靜的河道,古樸的青石板路,錯落的水榭樓閣,真像電視散文中的雲南麗江。

聽導遊介紹,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古城,其實是戰後重建的。真正的古城,那個北方水陸貿易中心,早就在1938年的硝煙炮彈中化爲烏有了。(感謝和平。)現在的臺兒莊古城,於2008年4月開始重建,經過6萬餘名參與者(其中包括當時27位80歲以上的臺兒莊老人)的努力,這座被“二戰”毀掉的古城得以重現,成爲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的世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導遊小劉是當地人,一提到古城滿是自豪,大家也聽得讚歎不已。

不知不覺,雨已經停了,行人收了傘,腳步也慢了許多。雨後的古城,古樸乾淨,遊客也漸漸多了起來。賣蠟染青布的,賣油紙傘的,賣各色小吃的,逐漸將行當擺到門口,招攬着生意。

跟着導遊進了一個小院,卻看到變戲法兒的和賣酥糖的正現場表演。從人羣中擠過去,看變戲法的師傅,翻花般表演着手上功夫。再擠到另一側,看賣酥糖的父子倆“吭哧吭哧”地砸糖筋。同行的同事手癢了,也接過那老父的木錘,敲上幾個來回;也有人學那賣酥糖的女兒招攬着遊人:“好吃的現在做的桂花糖,不甜不要錢!”嘗上幾口是要得,真正掏錢買的卻不多。樸實的父女三人只是憨憨地笑,擦一把汗,抹一回錘,再等下一撥遊人。

運河古城最不能少的就是水了。每家每戶門前都修有水道,水道與運河相連,經久不息。小劉介紹,由於古城建築多是木質結構,在門前修建水道既可以方便下雨排水,也方便不時之需時及時取水(防火)。走在溼溼的青石板路上,聽着古城流水的潺潺歡鳴,人像吃了人蔘果一樣歡欣。“噢~噢~”一看,前方有幾個臨街打水仗的小娃兒,衣服鞋子都溼了,大人也不管,任由他鬧去,暗笑。再看那城內河道,雨停了,幾個人同僱了一條紅綢纘面的雕花木船,船工站在船頭撐着長篙,給古城載來滿城的歡笑。河道兩側,高高低低的木樓水榭彼此相依、蜿蜒錯落。檐角的大紅燈籠,門楣上的高大匾額似乎在張揚着古城千年的風流。

岸上種着許多青竹、楊柳,或依着石橋,或依着小樓,似有幾分江南情懷,引得行人留連忘返。

默默地行走,默默地呼吸,眼前忽而出現兩千年前“一江漁火、十里船歌”的曼妙,又忽而出現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慘照。眼中是錯亂的,心卻是寧靜的,靜得可以觸摸到古城的呼吸,靜得彷彿又看到了兩千年前的那人、那貨船、那油紙傘……

兩個半小時的古城之行,大家意猶未盡。轉身望一望依然寧靜的古城,同行中有一豪邁男士向着古城遠去的身影大喝一聲:“明年再來!”

一笑,值得,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