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

bookmark

只是反應過來之後,陳佑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微笑着走出船艙吩咐道:“傳令李都指,先看好糧倉和武庫,不得侵犯民衆!”

劉河應了一聲,轉身吩咐傳令兵。

艙內的張和聽到陳佑這麼吩咐,臉色更是陰冷。

一旁地潘美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嘆息。

陳佑這是在步步緊逼,通過擡舉李響來架空張和。廣節軍內當然也會有對張和忠心之人,但李響也可以用這個法子將那些人架空。

當然,這個法子也就噁心一下張和,一旦廣節軍不在陳佑手底下,張和就能通過同樣的手段奪回廣節軍控制權。

也就是說,只要張和縮着、忍着,除了丟些面子,並不會被怎樣。

只是陳佑既要動手,就不可能讓他這麼安安穩穩地縮下去。

昧爽,陳佑進入石鏡城,休息一夜的荊門軍各營被安排前去攻佔合州其餘諸縣。

說是攻佔,其實就是宣示一下武力存在,然後將糧食、兵器啥的運回石鏡。

合州原本是屬於武信節度使治下,各縣軍兵在當初叛亂的時候基本上都被當時的武信節度使抽調前往蜀都參戰。叛亂結束之後大部分人又被楊中廣徵用,回到各縣的很少。

從這次也攻石鏡就能看出來,現在這些城池,基本上屬於傳檄而下的情況。

通過投降的合州別駕瞭解到這些情況之後,陳佑一方面覺得自己之前緊張的表現有些可笑,另一方面心思也活絡起來。

若是這蜀地州縣都是這般表現,他們似乎不必傻傻地守在這裡啊!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他所料,周軍在江津縣再敗王昭遠,追至瀘川將其生擒。

隨後李繼勳帶一萬人馬沿中江水北攻資、簡二州,而秦王則親率大軍攻戎州,轉入大江直趨蜀都。

而在北邊,高彥儔於白馬關再敗,自焚身亡。

匆忙趕到漢州的楊中廣放棄德陽縣以北區域,堅壁清野死守德陽、什邡一線。

現在這種情況,正是去年周國攻蜀時預想的結局,歷史上後蜀就是在北宋類似的攻勢下投降的。

只不過這個世界的蜀國還有一個楊中廣可堪一戰,而且南北軍兵分屬兩家,蜀國君臣尚未到絕望的時候。

陳佑收到消息之後,立刻叫來潘美,攤開地圖研究起來。

他們現在佔據合州,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個是急需考慮的。

不論是陳佑還是潘美等將校,肯定不會滿足僅僅待在合州。

若是之前攻打合州十分艱難也就罷了,但合州基本上可以算是一鼓而下,這功勞就小了很多。

所以在中軍順利挺進蜀都的情況下,這一支偏師離開合州,繼續攻城略地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選擇哪一個方向?

先前已經說過,合州位於涪江、嘉陵江、巴水三江交匯處,川東地區依舊多山地丘陵,下一步肯定是溯江而上。

只是究竟要沿哪一條江,這是需要考慮的。

第一條路是沿着巴水北上,過渠州、巴州,通過米倉道入漢中。

現在史肇慶帶領大軍徵蜀,漢中空虛,雖陳佑部只有六七千人,依然有很大可能拿下漢中。

難點就在於拿下漢中之後怎麼守住,必須得聯繫上鳳州兵馬,才保險。就算這樣,在鳳州軍入漢中之前,也必須由陳佑部獨自抵擋成、階二州可能來的進攻。

第二條路是沿着嘉陵江,經果州、蓬州、閬州,過劍門關、葭萌關、陽平關,通過勉縣入漢中。

從這一條路走的話,除了得獨自守住漢中一段時間,還得快速奪下三關,這也不是易事。

當然,他們也可以奪下劍門關之後不走了,直接在劍門關堵住漢中軍的退路。

第三條路就是沿涪江北上,過遂州、梓州,直抵綿州。

此時漢中軍主力正在漢州德陽城下同蜀軍對峙,一旦陳佑部拿下綿州,就能對漢中軍形成前後夾擊之態。

而且歷史上北宋滅蜀時候的東路軍就是走的遂州,可以說是有成功的經驗。

走這一條路的難點就在於,一旦蜀國楊中广部沒被消滅,抵達CD的秦王、李繼勳等人就沒辦法北上夾擊。

到那個時候,漢中軍肯定要拼了命往回趕,而蜀軍則會掉頭阻擊周軍,陳佑部就得獨自面對漢中軍。

面對這種情況,陳佑就有些難受。

若是史肇慶沒有反叛該多好,不需要猶豫,直接就選擇涪江。可是現在多了漢中這一方勢力,需要考慮的情況就多了。

“目前消息太少。”被他拉過來的潘美也是一臉糾結,“若是求穩的話,我建議還是走涪江這一條線。走慢一點,如果大帥蜀軍敗了,那我們就趕緊到綿州;如果沒有,那還是回來守着合州比較好。”

聽了這話,陳佑盯着地圖仔細考慮。

潘美選擇這一條路線,主要原因就是它路程短,經過的城池比較少,往來比較迅速。

良久,他終於下定決心道:“就走這條路吧!不管怎樣,先到遂州再說。”

到遂州之後,離綿州不過三百里,水路運兵,一天多一點就能到了。

目標定下,陳佑看起來輕鬆許多。

靠坐到椅子上,輕笑道:“估摸着這場戰事持續不了多久,我們得快些動手了。”

潘美點頭道:“哥哥所言甚是,只是還需找個機會......”

“就在遂州!”陳佑伸出食指敲了敲桌面,“我會安排人激他一激,你只需安排好人手,到時候控制住場面便好。”

“那就定在遂寧縣?”

看了一眼地圖,陳佑略一思考,道:“還是青石縣吧,給他留出足夠的時間。拿下遂寧之後,你先安排人在路上等着,之後我再單獨帶着他前往青石。”

“可是,”潘美有些擔憂,“如果他離開遂寧之後提前發難怎麼辦?”

“仲詢且放寬心,某自會多帶些護衛,堅持到你們到來不難。”陳佑搖頭說着,臉上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況且那李響一定會拼命攔住張和的。”

也是,若是張和要殺陳佑,必定不會放過李響。

考慮到這一茬,潘美也便點點頭。又閒聊幾句,便離開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