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

bookmark

“此事......爲真?”

“李相公門下王拾遺才從周軍大營處過來,此事當真。”

楊中廣鬆開幕僚,臉上閃過一絲落寞:“都是我的罪過。”

“楊公!”見他這樣,幕僚趕忙勸道,“公對蜀國可謂忠矣,然此次乃是官家先降,實不是公之過!”

聽他這麼說,楊中廣搖頭道:“現在已至亥時,自蜀都至此處,快馬只需一個多時辰。想來是我在清白江畔一場敗仗,這才讓陛下連夜降周。”

正說着,突然又有一人老遠喊道:“大將軍,石樞相門人也來通報說官家降了!”

“兩名相公都派了使者,看來此事是做不得假了。”楊中廣喟然嘆道,“伯昀,通知諸將到正廳議事。”

“是。”

幕僚剛剛應下準備離去,楊中廣突然擺手道:“罷了,也無事可議。你就說,願意降的就在城內等着,不願意降的放其領兵出城。”

這是徹底放棄了。

幕僚小聲應下,恭敬退去。

過不多時,本來人心惶惶的雒城諸將得知要降周之後,一個個都鬆了口氣,卻無人帶兵出城。

只是未來該怎麼辦?

降將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串聯一番之後,這些人也不管現在已經是子時了,結伴前往州衙,想讓楊中廣拿個主意帶個頭。

“韓書記,不是我們想打擾楊公,只是蛇無頭不行,勞煩韓書記通報一聲。”【1】

“是啊韓書記!”

“有楊公領頭,咱們好歹不會被人欺辱啊!”

剛準備睡下就被叫起來的幕僚韓向陽看着燭光下面容恍惚的人羣,情知是躲不過去了,只好應道:“諸位將軍且在廳內坐下,某這就去向楊公通報!”

得了這個回答,諸將才安靜下來,各自尋了個位子坐下。

此時州衙內僕役大多睡下了,茶點啥的自然無人準備,不過廳內這些人現在沒人還會在意這個,都焦急地等待楊中廣的到來。

韓向陽提着燈籠來到楊中廣的臥房外,他走到窗前,輕聲喚道:“楊公?楊公?諸將聚集在正廳等待召見。”

喊了一陣,房內沒有任何動靜。

他不由皺起眉頭,提高聲音喊道:“楊公?”

然而他喊了好幾聲後,不遠處的親衛都面露疑惑地朝這邊看來,房內還是沒有動靜,心中頓時升起不好的預感。

連忙轉身招呼不遠處的親衛:“過來撞門!”

那親衛面色凝重地走過來,他也感覺到不對勁了。

兩人來到門前,親衛深吸一口氣,右肩一擡,猛然撞向木門。

只聽咔嚓一聲,兩扇門被撞破,啪嗒倒在地面上。

韓向陽提着燈籠走進房中,剛走兩步就愣在了原地。

藉着燭光,可以看到房中的桌子上伏着一個穿着睡衣的花白頭髮之人。桌面上文房四寶俱在,還有一盞燃盡的油燈,油燈旁倒着一個白瓷小瓶。

反應過來之後,韓向陽將燈籠塞到面露驚恐的親衛手中,走到桌前。

頓了一下,屏息凝神,緩緩轉過那人的身體,正是楊中廣!

猶難以置信地試了試鼻息,他這才轉頭看向面色煞白的親衛,雙目圓瞪,喉嚨裡發出沙啞的聲音:“楊公......薨了。”

過不多時,州衙亮起一盞盞燈火,親衛僕役皆被叫醒。

在正廳內等待的將領們自然也得知了楊中廣自殺的消息。

這一晚上,先是憂心此城能否守住,之後又得知蜀國降了,現在更是聽聞他們視爲頭領的楊中廣自殺殉國。

便是神經粗大之人,此時也是心神激盪,不知該如何自處。

索性一個個都聚集到楊中廣臥房之外,旁觀收殮。

此時楊中廣身邊無有親屬,一切事宜都要身爲幕僚的韓向陽擔起來。

他先是找來大夫,確認楊中廣服毒自盡,之後又叫來衙中女使替其擦拭身體換上公服。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丑時都快過去了。

他來到屋外,看着那些個神色難明的將領,沉聲道:“楊公故去,諸位將軍還是歸去吧。”

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會兒突然有一人開口問道:“請問韓書記,不知楊公可有囑託?”

“無。”韓向陽搖頭道,“各位將軍回營之後謹守本軍,明日打開城門便是。”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諸將這才告罪離開。

這一夜,雒城中數不清的人失眠了。

次日寅初,雒縣城門大開,李繼勳帶兵入城。

得知楊中廣的死訊,他也只是喟嘆一聲,便派人送信給蜀都城下的趙元昌。

在城內待了不到一個時辰,梳理各軍事務之後,便授權韓家俊處理城內事務。

同時將各軍騎兵收攏起來,交給麾下馬軍營校尉劉守忠指揮,快馬加鞭趕往巴西縣。至於他自己,則帶領大軍行在後頭。

自雒縣至巴西約一百五十里,保持戰鬥力的情況下,騎兵大約在下午能抵達巴西城下,而李繼勳帶領的大軍,最早能在明晚之前抵達。

六十里外的蜀都城,受降儀式正要開始。

早在卯初,蜀都城門便打開了,城外周軍漸次入城接管城防。

卯正之時,趙普帶領都督府諸官吏入城,接管糧庫、武庫等,接收兵器,看管登記投降的蜀兵。

而蜀國的那些個大臣們,則早早安排好衙役清道、鼓樂儀仗,他們自己則換上白色衣衫聚集到皇城之外等待孟昶。

眼看快到辰正,孟昶終於出現了!

只見其端坐在兩馬拉着的車上,身着白衣,頭髮簡單簪着,身旁放着一個白色綢布包。

見自家大臣們看到自己之後皆是鬆了口氣,孟昶心中端的是苦澀無比。

車停下之後,他頓了一會兒,輕聲道:“諸位隨我出城迎接秦王。”

聽了這話,李昊、石頵帶領衆臣跪拜道:“臣等謹遵陛下詔命!”

見此情景,孟昶眼皮一跳,知曉這一拜之後,君臣名分就沒了。

再拜而起,諸人散到兩旁,宦官趕着馬車緩緩前行。

孟昶乘車在前,諸臣步行在後,一行人自皇城沿着朱雀街往南門行去。

路邊圍滿了庶民,天子腳下,自然是消息靈通,大部分民衆都知道孟昶今日降周。

說起來孟昶即位這十多年來,對蜀國百姓,尤其是蜀都城內的這些民衆,着實不錯。其治理官吏,興辦教育等措施,讓蜀人很是感念。

此時見孟昶即將出城,終於有一人忍不住出聲喊道:“官家!”

此聲一出,周圍民衆再也忍不住,頓時哭喊出聲:“官家慢行!”

受此感染,便是路兩旁攔着的衙役也都紅了眼眶,有些年輕的甚至低下頭偷偷抹淚。

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