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

bookmark

說完這話,陳佑心中忐忑,但臉上依舊保持着一副爲楊邠着想的神情。

兩個真誠無比的人就坐在這書廳之中安靜對視。

見楊邠久久不迴應,陳佑心中打鼓,不曉得楊邠會是什麼個心思。

現在開封府內沒有趙元昌親信兵馬,就相當於仙人傳說中的高手拼命飛昇之後,內力盡消仙力未升,正處於最虛弱的時候。

楊邠本就喜歡攬權,遇到這麼個好時機自然不會放過。

至於說趙元昌會不會事後算賬,就看楊邠在這段時間能將多少權力攥到手裡了。

這個時代畢竟武力爲尊,就算平常時候,在軍中有影響力的樞密使都不怎麼動。等楊邠拉攏更多的軍頭,再想動他就得考慮會不會讓那些軍頭在驚懼之下扯旗造反了。

陳佑現在的任務就是儘量阻止樞密院朝侍衛親軍伸手,同時儘快同侍衛親軍的幾個軍頭商議好,留下一些關鍵的位置給趙元昌將要調入開封的嫡系。

要是讓樞密院來主導此事,怕是會擠掉趙元昌想得到的那些空位。

三位樞密在軍中可都是有自己的基本盤的,誰不想讓己方派系壯大,同時增加自己在派系中的領導力?

當然了,讓陳佑一次性攔住三位樞密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吳巒是趙元昌能夠信任的,故而之前趙元昌告訴陳佑有事可以同吳巒相商。

這些道理,陳佑懂,楊邠自然也懂。

陳佑的那個歷史上,楊邠此人可是直接對皇帝說“陛下但禁聲,有臣在”的猛人。

而現在,要不是趙元昌連滅兩國,武功頗隆,楊邠很可能會以樞密院的名義公佈名單之後再請示趙元昌,根本不會同陳佑在這裡磨嘰。

就在陳佑感覺氣氛凝滯,想要開口換個話題的時候,楊邠開口了:“將明啊!”

這一聲卻是語重心長。

陳佑一個激靈,恭敬應道:“楊公請講。”

卻見楊邠嘆了口氣:“這天下,也亂了七八十年了啊!”

不明白楊邠爲什麼突然說起了這個,陳佑也只好附和道:“天下疾苦,我等當輔佐官家早日平定戰亂纔是。”

“是啊!”楊邠感嘆一聲,看向陳佑:“如今大行駕崩,正是風雨飄搖之時,我等當勠力同心纔是。”

陳佑心裡暗自撇嘴,楊邠嘴上說得好,還不是要爭權奪利。

大哥不說二哥,他陳佑也是這般心思,不過楊邠既然說出這大義凜然的話語,他也只能贊同。

卻沒想到楊邠繼續道:“聽聞將明乃是軍旅出身?”

聽到這話,陳佑一陣驚奇,怎麼又換話題了?

心中疑惑,臉上卻依然保持着恭敬:“好叫楊公知曉,區區不才曾在南平國當過一陣禁軍將軍,倒沒經歷過多少戰陣。”

楊邠點點頭:“不知將明以爲,若欲掃平宇內,何者爲重?”

陳佑皺眉思忖,各種答案都過了一遍之後,才謹慎道:“可是兵馬?”

楊邠不置可否,不過臉上的神情也能看出來他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

只是他卻沒有評說,不等陳佑再次開口,便道:“將明啊,你年紀輕輕便居高位,乃是官家倚重之人,日後更當爲我大周棟樑。”

陳佑心中疑惑更甚,連忙謙遜道:“楊公此言卻是折煞小子了。”

楊邠笑道:“此皆某心中所想,無一虛假之語。”

說着,更加語重心長道:“我老了,只能在這汴梁城裡做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你們這些年輕人當放眼天下,奮發進取才是!”

陳佑撇撇嘴,他也只是外表年輕罷了。

不過也知道楊邠說得這番話是什麼意思了,繞了這一大圈子,無非是說陳佑這樣前途遠大的年輕人不應該侷限在這衙門中勾心鬥角,而應該去做那些能夠影響天下的大事。

陳佑自問,若是自己真的是二十出頭驟登高位,沒準真的能被楊邠這一番鼓動攪得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只可惜他不是。

他的工作經歷讓他明白,再遠大的目標也得從細微之處一步一步做起。

就拿他現在的任務來說,如果不能控制住侍衛親軍,真要起了戰事,這羣軍兵能不能調動就是個大問題。

別搞得跟清末軍閥一般,開拔、戰鬥啥的都要先給錢。

真到了這種地步,皇帝還是先抹脖子算了。陳佑這個穿越者也早點找塊豆腐撞死,實在是丟不起這個人。

但楊邠都說到這種程度了,陳佑也不能直接拒絕。

畢竟堂堂樞密使肯耐着性子跟陳佑這麼繞彎,那就證明楊邠其實也不想同趙元昌鬧僵,這對他沒好處。

想到這一層,陳佑糾結一陣,腦中突然靈光一閃,當即開口道:“相公說得是。說起來,下官自蜀地來京,蜀地那邊降卒頗多,同中原又頗難交流,總是擔憂蜀地軍兵不足以彈壓。”

“哦?”楊邠驚奇一聲,隨即陷入沉思。

“官家是何想法?”

聽到問話,陳佑連忙道:“下官尚未奏報官家,茲事體大,下官位卑言輕,不敢胡言。”

楊邠“嗯”了一聲,右手食指無意識地敲擊着桌面,顯然是在衡量得失。

“這制置使之職,乃是先帝定下,且是爲防止有賊子據地自守,怕是不當改。”

楊邠這話語好似是在反對,陳佑聽後卻鬆了口氣。

陳佑的想法是,多劃幾個外鎮出來,用這幾個外鎮名額來換取楊邠在侍衛親軍上的讓步。

楊邠這麼說,那就是有些意動了,現在缺的就是一個能說服趙元昌的理由。

陳佑雖是倉促想到,但等待的這一會功夫,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了。

整理了一下思緒,當即道:“相公明鑑,這制置使領兵不理民,當是預防節度割據之事。”

楊邠點點頭,聽陳佑繼續說。

“然則四制置使,皆轄十數州兵馬,雖不涉民政,然人吃馬嚼、日常供給,地方州縣怎會不被影響?”

楊邠不由皺眉:“外糧難運,唯有就地取食。”

陳佑也點頭:“正是如此!制置使司兵強馬壯、食於當地,一旦有事,又與節度何異?”

是啊!手裡有兵,當地有糧,真要是有事了,不配合的官吏直接殺掉,這不就是新鮮出爐的節度使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