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

除了宰相之位外,衆人關注的還有一同入京的宋敏貞等人。

其中年齡較大的宋敏貞爲昭文館學士、尚書省左司員外郎,胡承約任秘書省秘書郎,甘靖宇任起居舍人。

三個職位都是能夠時刻侍奉君前的職位,隨着他們上任,可以想見,接下來會密集調整內朝官。

另一份重要的詔書也在這天下午頒發,談及的事項是避諱。

衆所周知,現在的社會準則之一就是“爲尊者諱”。

比如這昭文館,原來叫弘文館,唐故太子、孝敬皇帝李弘在神龍元年上廟號義宗,弘文館就改成了昭文館,等到開元六年廟號被取消,之後昭文館又改成了弘文館。

官府機構因爲避諱而改名的情況數不勝數,歷史上因爲避諱而產生的官場失意人也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言。

總之,大周嗣皇帝即位十多天之後終於正式說明該如何避諱了。

詔書先是說了一番大週上承秦漢、下繼隋唐的正統地位,之後引用禮書“二名不偏諱”的說法,訴說濫用避諱的壞處,最重要的就一句話: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元昌”兩字不連續者,並不須諱。

同時又規定大行皇帝之名亦如此。

這事早有先例,唐太宗李世民就發過這樣的詔書,後來高宗李治也準備學他爹不要避諱,被有司以他是單名爲由懟回去了。

不管如何,這份詔書一出,一大批官員都準備上書稱頌仁政,陳佑自也不會免俗。讓熟讀詩書的龐中和潤色了一份奏章,藉助職務之便直接遞到政事堂。

龐中和、梅鬆二人都被陳佑帶到樞密院,充了書令史一職。而張昭,最後選擇到開封縣,也就是他家住處歸屬的縣,陳佑假公濟私把他安排爲開封縣尉,一躍成爲正九品下的官人。

打探情報的工作自然還是交給張昭,不過陳佑從江陵把丁驍召來開封輔助張昭。

晚上陳佑、趙普設宴爲宋敏貞三人接風,同時也叫上了蔣樹。他們六人,再加上還沒來京的潘美等人,初步形成一個政治小團體。

只不過潘美、蔣樹也就罷了,各自領兵,看得是軍功。暫時沒有軍職的陳佑,同純粹文官而的趙普、宋敏貞等人之間有競爭關係。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說了一些諸如守望相助之類沒有營養的話,宴席也就散了。

陳佑沒有回自家宅子,馮道事先讓他晚上到馮府談話。

此時一更鼓已過,馮道早已吃過晚飯在書房等着,陳佑叫門之後立刻被管事迎到書房。

看到陳佑面色酡紅,馮道皺起眉來:“喝了不少酒?”

陳佑呵呵笑着行禮:“老師放心,這酒沒甚味道,淡得很!”

馮道無奈搖頭:“倒沒想到你這廝是個酒鬼!”

說着便吩咐僕役將早已備好的醒酒湯端來。

這讓陳佑有些受寵若驚,剛剛坐下就猛然彈起:“怎地勞煩老師如此!”

“行了,坐下。都是中樞大員了,怎麼還不穩重?”

陳佑面帶愧疚地坐下,他確實沒想到自己這師父會專門給自己備着醒酒湯。

好在兩人都不是那種喜歡糾結之人,此事便略過不提,不過陳佑卻記在心中。

喝了幾口醒酒湯,陳佑開口將這段時間自己在樞密院遇到的事情、做出的規劃一一道來,馮道一邊聽一邊點頭。

待陳佑說完,馮道立刻問道:“將明你是準備依附吳奇峰了?”

陳佑毫不猶豫道:“好叫老師知曉,楊相公勢大,我在樞密院施展不開,惟有藉助吳相公纔能有立足之地,且此亦是官家所樂見。”【1】

馮道搖頭道:“你以爲楊岐之此人如何?”

“可謂能相。”說完這話,陳佑猶豫了一下,又道:“只是似有些專橫。”

“不錯!”馮道點頭,卻轉開話題道:“你可知先帝山陵事進展如何?”

“啊?”陳佑一愣,他沒關注過這方面的事情。

見他如此,馮道嘆息一聲:“你還是眼界太小!”

陳佑尷尬地笑了兩聲:“還請老師指點。”

“山陵事畢,則是劉照臨、楊岐之罷相之時。”

聽到這話,陳佑驚訝不已,“這是爲何?”

馮道眉頭一挑:“你不知道?”

“弟子不知。”

“前朝故事,山陵使須罷相出鎮。”說到此處,馮道似是十分感慨:“雖然此制因亂世數次中斷,然而我就是幾度任山陵使後出鎮同州。”

“竟是如此!”陳佑感嘆一聲,“老師卻是流年不順!”

“非是不順,實乃皇帝欲換相。”馮道對此看得很清楚,“出山陵使則空一相位,出山陵副使則又空一相位,正可任用新人。而主弱臣強之時,就談不上換相了。”

“呃,這麼說來老師就有些軟弱了?”

“哈哈!”

馮道暢快一笑,隨即收斂笑容,一臉嚴肅地看向陳佑:“我若是如楊岐之一般,此時焉能端坐於此?”

這話一出,直讓陳佑心中一突,不由自主地便屏住呼吸,好一會兒才緩和過來。長出一口氣,朝馮道拱手道:“弟子謹記老師教誨!”

馮道點點頭,臉色重新緩和,露出一絲笑容道:“得知此事,將明你可還要依附那吳奇峰對付楊岐之?”

陳佑略一思考後答道:“卻是無此必要,不管如何,楊相公都要離開,到時必定會出現空場,到得那時,我自能施展手段爭得一絲權力。”

嘴裡這般說着,陳佑突然靈光一閃:“是了!既然楊相本就要走,吳相還要拉攏我作甚!”

“你還不是很愚笨。”馮道終於露出滿意地神色。“官家即位,原先支持官家的諸臣自然要互相爭一爭。你如今入了樞密院,同吳奇峰之間就有了利害關係。”

陳佑十分贊同地點點頭,也笑道:“弟子曉得。”

“你還不清楚。”看他嬉皮笑臉,馮道臉色再次嚴肅起來,“雖他爲樞密你爲承旨,然你二人無有主從之義,自可相爭。若是你此時依附於他,主從關係定下,除非他罷相,否則不可更改!再行爭執,就失了道義。”

說着,他厲聲道:“尤其是你,對此更須注意!”

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