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

bookmark

走進府衙,正好遇到匆匆朝大門去的鐘安裕。

“使君!”看到陳佑,鍾安裕一怔,立刻行禮,“張博士帶人在偏廳等候。”

鍾家這段時間利用自家商隊替府衙購買農具耕牛,陳佑也就投桃報李,徵辟鍾安裕爲府衙錄事。

現如今鍾安裕沒有具體職事,如龐中和一般幫陳佑處理一些文書雜務。

聽了鍾安裕的話,陳佑嗯了一聲,腳下不停地朝偏廳而去,鍾安裕也連忙轉身跟上。

步入偏廳,目光一掃,便將廳內情形納入眼底。

偏廳內六七人分坐兩旁,經學博士張採石坐在左首,其餘幾人皆是士子衣着,面相上看去在三十四十歲。

估計是聽到陳佑的腳步聲,此時諸人皆是扭頭朝門口看來。

www▪ тт kдn▪ Сo

待陳佑行到廳中,幾人才反應過來,連忙起身行禮:“參見使君。”

一直走到上首主位,陳佑才轉身,擡起雙手虛壓:“免禮,諸君且坐。”

諸人皆落座,就連鍾安裕也是坐在下首,只有張採石還站着:“使君,請容我介紹諸位先生。”

陳佑點頭,張採石左手伸向他對面的那文士:“這位是李華宇李先生,尤善《三禮》。”

《三禮》是三部禮書的合稱,分別是《禮記》、《周禮》、《儀禮》,在唐官學中,《禮記》爲大經,其餘兩經爲中經。

李華宇再次起身行禮,陳佑也只得回禮。

“這位是黃賢黃先生,善《春秋》,通曉三傳。”

《春秋》分爲本經和《左氏》、《公羊》、《穀梁》三傳。由於三傳屬於註釋讀本,對同一件事的解讀角度不同,所以大部分學習春秋的學者都會在通讀三傳之後選擇其中一部精研。

這黃賢通曉三傳,也不知是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這位是徐師進徐先生,善《論語》、《毛詩》。”

所謂《毛詩》,指的是西漢時毛亨與毛萇輯錄註釋的《詩》,也就是現在所流傳的《詩經》。

“胡德佑胡先生,善《老子》,亦通《尚書》、《周易》。”

“韓寅韜韓先生,治律學。”

陳佑終於聽到一個感興趣的了,當即笑問道:“不知韓先生可知《景瑞刑律統類》?”

《景瑞刑律統類》,是景瑞二年頒佈的律法,主要是根據唐《開元律》和《大中刑律統類》修訂而成。

韓寅韜起身道:“回稟使君,在下尚在學習《景瑞刑統》,不過本朝刑統與唐律相近,如今已學了七八成。”

按照唐朝國子監的規定,治律學需要學習《律》、《令》、《格》、《式》和《法例》共五種。

《律》和《法例》還好,總體來說一脈相承,數十年都不一定變動一次,問題在於其它三種。

《格》、《式》幾乎是每一任皇帝都會改一次,《令》則是皇帝頒行天下的法令,遇到那種勤快的皇帝,很可能一年多好幾條。

活到老學到老,對於律學生來說,那是一種生活常態。

而且現在可不比以後,各種法律條文分門別類,可以專研一類,現在律學生是全部都得掌握並能熟練運用。

《唐六典》是這麼規定的:以《律》、《令》爲專業,《格》、《式》、《法例》亦兼習之。

韓寅韜已經快四十歲了,當年先是學王蜀律令,還沒學成,王蜀被後唐攻滅,又得學習後唐律令。學了八九年,孟知祥自立,建立孟蜀,好的,重新學孟蜀律令。十多年之後,周滅孟蜀,於是拋下蜀國的律令,來學習周國的。

他的法律生涯,就是一個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

陳佑雖不是很熟悉法律,但也知道頻繁建國滅國會給律學生的學習造成怎樣的困難,是以對韓寅韜的專業水平有些不放心。

考慮了一下,對鍾安裕道:“鍾錄事,你去將羅司法請來,讓他帶上刑統。”

鍾安裕答應一聲快步離去,陳佑重新看向韓寅韜:“刑律之事不可輕忽,稍後某欲考校一番先生,不知韓先生意下如何?”

韓寅韜拱手道:“但憑使君吩咐。”

陳佑點點頭,示意張採石繼續介紹。

在韓寅韜之後,就只剩最後一人了:“這位是賈義賈先生,治算學。”

這個時期的數學家需要學習的算術書還挺多的,流傳世間的共有《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綴術》、《緝古》、《五經》等十部算書。

當初李淳風就受命註釋十部算經,後來這十部書被列爲國子監算學科目。

陳佑自己也就是個高中水平,在應用上面同這個時代中上游的一些數學家差不多,問明賈義學習過《九章算術》等七部算經之後,也就沒有出言考校。

待張採石坐下,陳佑看着衆人道:“想來張博士已經告知諸位某欲建一座書院,正要延請教授。”

幾人皆點頭,只不過都是讀書人,誰也沒有先開口。

陳佑輕輕一笑,接着道:“這書院暫定設立經、書、律、算四院,不知諸位先生可願擔任書院教授?”

沉默了一瞬,幾人對視一陣,一時間沒人開口說話。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法曹參軍事羅彥贇來了,他身後還跟着兩個懷抱書冊的僕役。

“使君。”

“羅司法。”陳佑笑着起身,張採石等人也連忙站起來,紛紛朝羅彥贇拱手。

“某尋了一個律學先生,還需羅司法幫忙考校一番。”陳佑笑着指了指韓寅韜。

“韓寅韜參見羅參軍。”韓寅韜見羅彥贇看過來,連忙再次躬身。

他是學法律的,說不得以後就會歸到韓寅韜手下,此時自然得恭敬一些。

羅彥贇點頭道:“既然使君吩咐,某必當盡心。”

廳內諸人重新坐下,這次是羅彥贇坐在左首,張採石坐在他對面。

僕役將手中書冊擺到羅彥贇座位旁的桌几上,羅彥贇隨手抽出一本,翻到中間一頁,看了一眼韓寅韜,問道:“諸應調發雜物,供給軍事者,若先言上而不待報者,其刑幾何?”

意思是,要調發雜物用作軍事,先上報卻不等待批示的,該怎麼處罰。

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