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

bookmark

“小子安潤,見過各位丈人。”

一上來,鍾安潤團團一禮,恭敬非常。

丈人在這個時候可以用來稱呼父執輩尊長,例如北宋名臣富弼就一直稱呼范仲淹爲“範六丈”。

而長輩對晚輩,則可以謙稱“劣丈”,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記載寇準問李嘉言士林對自己的評價:“外人謂劣丈云何?”李嘉言答曰:“外人皆雲丈人旦夕人相。”

別人都說您遲早要當上宰相。

怎麼聽起來有種欽定的感覺?

不多扯,鍾安潤行禮之後,廳內衆人紛紛口稱賢侄回禮。

鍾安潤臉上帶着客氣的笑容站到主位之前,再次拱手道:“各位丈人來得不巧,我家大人臥病在牀,不能遠迎,還望見諒。”

一衆人等面面相覷,廳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好一會兒,一個年齡稍微大一些的男子出聲道:“鍾家主有恙,我等本不當叨擾,然事關重大,還望賢侄通融則個,叫我等見一見鍾家主討個主意。”

立馬一片附和之聲:“是極!是極!討個主意咱就走!”

討個主意?

鍾安潤心中暗自冷笑,眼前這些人皆是錦官府中有名的商賈,怎麼可能還要問過鍾家纔能有主意,無非是想讓鍾家當那個領頭羊、出頭鳥罷了!

心中明白這些人的想法,臉上適時露出一絲苦笑:“好叫諸位丈人知曉,不是小子非要阻攔,實在是家父重病不便見客,若過了病氣給諸位,小子真是百死莫贖了!”

說着,又是團團一揖,執禮甚恭。

眼看實在見不到鍾青昌,這羣人也不再強求,互相對了對眼色,之前那個說話的男子再次開口:“我等也非是不曉事之人,既然鍾家主不便見客,賢侄在此也是一樣。”

不等鍾安潤推脫,人羣中立刻響起贊同的話語。

“正是如此!”

“鍾家乃錦官府商賈魁首,鍾家主不在,合該是賢侄爲首!”

“賢侄且說着便是,我等必聽而從之!”

對此,鍾安潤唯有報以呵呵,車軲轆話來回說,就是不鬆口。

這樣糾纏了近半個時辰,在鍾安潤的授意下,鍾家僕下又不送茶水,直讓衆人口乾舌燥。

眼見得在鍾家討不得好,他們也不好太過逼迫一個小輩,一衆人等只得無奈告辭。

送走這些人,鍾安潤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臉龐,一口氣灌下三盞溫水,這才朝後院書房走去。

後院書房中,原本應該臥病在牀的鐘青昌站在桌前,懸腕提筆臨摹字帖。

聽到腳步聲,轉頭看向鍾安潤:“人都走了?”

“都走了。”鍾安潤走到自己父親身後,話語間有些不滿,“一個個都想把咱們家推到前頭,虧得大人你之前還帶着他們一塊賺錢!”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鍾青昌倒沒什麼不滿,一邊運筆一邊道:“感情說到最後都是生意,咱們做生意的,最忌諱的就是該談生意的時候你跟人家談感情。”【1】

鍾安潤點頭表示知曉,靜了一會兒,見鍾青昌不再說話,他又忍不住問道:“大人,這商稅的事情,咱們家該怎麼辦?”

“你看過賬目沒?這幾天損失多少?”

“也不是很多,但積少成多......”

“大哥啊,我之前怎麼跟你說的?咱們家做生意,要讓大家都有賺頭。現在呢,我們就是在同府衙做生意,你總不能讓府衙賺不到吧?”

“可是......”

“唉!”

見兒子還拎不清,鍾青昌長嘆一聲,放下毛筆,轉身看向兒子:“如今豐樂跟着曹司倉做事,你以爲錦官府那麼多能人,爲什麼偏偏選中了豐樂?使君看重豐樂,咱們鍾家支持豐樂爲使君做事,這就是一樁生意。”

聽到這裡,鍾安潤若有所悟:“那我們支持府衙收稅?”

“不是支持府衙收稅。”鍾青昌無奈地搖搖頭,“稅本就是要收的,咱們是要支持使君對付那些不服管制的奸商惡賈。”

鍾安潤只覺得豁然開朗,一切都是生意啊!

鍾氏父子之間的對話,陳佑不得而知,但是他很快就知道府內豪商串聯準備對府衙施壓的事情了。

等他自城外兵營巡視歸來,一份串聯名單就已經擺到案頭。

而且鍾安裕還送上來一份府內各家生意分佈的情報,無需多想,肯定是鍾青昌授意的。

錦官府內生意種類衆多,真正需要注意的也就兩項:糧和鹽。

其它東西都能忍一忍,唯有糧和鹽不行,這兩樣商品的缺乏,會在短時間內引發動盪。

陳佑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的話,一定會在這兩件事上做手腳。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既然知道對方會出什麼招了,現在就需要盤點一下自己手裡的牌,好做出應對準備。

於是,陳佑叫來倉曹參軍事曹延之。

“曹司倉。”

“使君。”

“府內糧倉還有多少存糧?”

“回稟使君,府內有糧之處,共有常平倉兩座,正倉十一座,皆存糧七成,若無外糧,可供闔府官吏軍民食用十餘日。”

其實錦官府不止有這十三座糧倉,可惜之前運出去太多,現在也就只剩下這麼些存糧了。

說十餘日,那就是不到半個月,而且駐紮兵馬每天都在消耗糧倉存糧,這麼些糧食,有些少了。

想到這裡,陳佑吩咐道:“從今天開始,各處糧倉購糧存入,爭取達到在無外糧的情況下支持一月之用。”

聽了這話,曹延之面露難色:“使君有所不知,府內錢銀不多,然而各項開支甚多,若是購入一月可用之糧,怕是剩不了多少。而且如今聽聞各地生亂,再加上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怕是一時半會也買不到那麼多的糧食。”

陳佑不由皺起眉頭,好一會兒才道:“能買多少就買多少,總之儘量填滿糧倉。”

他說得堅定,曹延之也只得苦着臉應下。

再問鹽,由於鹽不耐存儲,比起糧食來情況更加不妙。

打發走曹延之,陳佑起身在書廳內來回踱步。

按照現在這種情況,如果只是被動招架,很可能會陰溝裡翻船,必須得主動出擊!

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