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

bookmark

韓向陽沒有讓宏泰繼續“實在是”下去,端起黑陶碗喝了一口,啪地一聲放到木桌上,眯着眼睛看着宏泰:“陳詹事知曉貴寺傳承悠久,不忍斷了傳承,所以纔派某來商議商議。大師要知道,這河南府可是有百八十座寺廟啊!”

“呵、呵。”聽到這直白的威脅,宏泰臉皮直跳,乾笑兩聲。

任何傳承久遠的寺觀都會經歷多次破落和再興,小林寺也不例外,尤其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小林寺那金佛、那香油錢,可是有很大吸引力。

按道理,身爲住持,對此應該早就看透,不生悲喜平淡以待纔是。

但宏泰就是不甘心。

當年會昌滅法後,小林寺破敗不堪,他師父行鈞受邀住持小林寺,修殿堂、鑄佛像,四十餘年才讓小林寺重又恢復往昔幾分聲勢。

只可惜宏泰接任住持之後,一來名聲沒有行鈞那麼大,二來又經歷了兩次改朝換代,小林寺頹象再顯。

若是從陳佑之言繳納田稅,小林寺怕是一下就要跌落一個臺階!

但若是不從,能擋住當然是好,一旦擋不住,只怕又要重演滅法之禍了!

何去何從,宏泰心中一時難以定奪。

手中念珠轉得更快了,他得好好想想,若是不從,有哪些關係可以用一用。

宏泰在思考,韓向陽也在思考。

他卻是想到了來之前陳佑說過的話:當初禪宗之內尚有頓悟漸悟之爭而分立南北,如今這不同宗派之間也不可能一片和諧,須得令諸教派成衆狼爭肉之勢,才能國家安穩。

而現在,胡教諸派雖有齟齬,但門戶之見卻不是很大。

比如宏泰,他習的是戒律分屬律宗;他師父行鈞習的是《法華經》,人稱法華行鈞,分屬天台宗;他師祖則號素禪師,禪宗的。

www ◆тт kΛn ◆CΟ

除了那些各教派衣鉢傳承的“某祖”,絕大部分和尚教派歸屬都不是那麼分明,平常時候自然也爭不起來。

陳佑沒說要怎麼才能挑動和尚鬥和尚,但韓向陽感覺宏泰似乎不太願意妥協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朝這方面想。

如果能讓這些和尚認同“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的觀點,那麼爲了消除異端,被取消的那些特權顯然就不重要了。

問題是,該怎麼做?

好一會兒,宏泰終於開口了:“韓先生,不是貧道不想交稅,實在是那些田畝收成不好,百姓辛苦一年,不過是僅能餬口罷了。”

想來想去,還是平民百姓最好用。

畢竟小林寺田地近萬畝,佃戶無算,真要是鬧起來,河南府怕是承受不住。

只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除非是逼入絕境,否則宏泰也不想用。

韓向陽回過神來,看着一臉悲苦的宏泰,沉聲道:“主持定要不從?”

宏泰垂首,宣了一聲佛號,轉了幾顆念珠之後才道:“非是不從,只是那地交給百姓,就不是貧道所能隨意處置的,不若請府衙遣人自下田收稅便是。”

居心叵測!

韓向陽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盯着宏泰一字一頓問道:“住持當真做此想法?”

宏泰心中一突,強壓着不安,臉上扯出一絲笑容:“還望上官體諒則個。”

待韓向陽離開,宏泰皺着眉考慮了一陣,叫來一個小沙彌:“你去把宏澄叫來。”

周山山頂,冠上簪花的陳佑擡起手裡木杖,指了指山下風光道:“這周山還是太矮了些!”

他身邊只有寥寥幾人,重陽有假期,書院師生大多出去遊玩登山了。

正如陳佑所說,周山還是矮了些,周邊的北邙山、嵩山、龍門等,要比周山有趣的多。

跟在他身邊的汪弘洋笑道:“今日登周山,明日登嵩山,詹事遲早能到更高峰。”

一語雙關,衆人一齊說笑兩句,洋溢着快活的氣氛。

過了一陣,一行人興盡而返。

走到陳佑那坐落在半山腰的閣樓,二樓剛剛備好酒席,便一同入座。

飲了菊花酒,吃了蓬餌,酒席上的話題漸漸偏向了書院裡的情況。

李華宇當先開口:“如今書院學生心思浮躁,長此以往,怕是要荒廢了課業。”

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等着聽陳佑的回答。

陳佑將口中菜蔬嚥了下去,又端起酒盞喝了一口,這才慢條斯理地開始說話:“辯的多想的多,多思考總比不思考要好。”

另一個司業胡德佑帶了些憂慮:“然則我觀這些學生,卻多是爲了辯而辯,狡而少思,有害無益。”

李華宇補充道:“不僅僅是學生,部分教員也有此傾向。此等情形,叫我想起了古時名家作派,實不是什麼好事,還望山長拿出一個主意來。”

名家的本質是研究名與實的關係,但流傳開來的故事卻給人一種詭辯的印象。

總之,李華宇在此時提到名家,絕對不是誇獎,而是在說那些學生開始沉迷詭辯,這當然十分危險!

陳佑沉默了一瞬,隨即問道:“你等可知院生所爭者主要是何事?”

吵了這麼久,什麼是好官懷官還有不同的意見,但吵着吵着,基本上大家都贊同官員應該從庶民的角度來評價。

這樣一來,這個問題也就沒有再爭論的價值了。

畢竟能說的都在課堂上說過了,除非說出花來,否則是吸引不了圍觀羣衆的。

是的,目前書院裡熱衷辯論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槓精,就是想同你吵,一定要吵到你認輸。另一種人是喜歡主導局面,享受被擁護的感覺。

槓精終究是少數,而對第二種人來說,吸引不了圍觀羣衆的話題都是無意義的,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要找其它的話題。

聽了陳佑的問話,汪弘洋等人面皮抖了抖,好一會兒,汪弘洋一臉糾結的說出幾個典型的例子:“比如‘煎茶好還是煮茶好’,‘早晨背書好還是晚上背書好’,‘帝舜的重瞳到底是不是真的’,總之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偏偏很多人感興趣,每次都能吸引一大批人蔘與爭論。”

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