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

陳佑沒有絲毫猶豫:“你辛苦一下吧,聽說最近也有河南府人想要報名進入書院?”

“是這樣。”汪弘洋點頭,“不過都按照詹事吩咐的,讓他們明年開課再來。”

“改一下,現在報名的,只要符合要求就發一個憑證,然後在大門外的公告板上貼出來。”陳佑一邊筆下不停一邊道,“這些人你定期組織單獨授課,免得入學之後跟不上進度。”

現在書院還沒有教學大綱之類的,各級教員教學安排雖然都是從易到難,但沒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現在除非是能力不足,否則都是一直教下去,也就是說從你入學開始,一直到九級,都有這個教員的課。

也因此,會存在雖然你入學考覈是二級的水平,但實際上跟不上二級教學進度的情況。這也是分級制度施行一個月之後才發現的。

不過這僅限於九級以內,當一個學生通過考覈進入外、內、上三舍,基本上就要選擇一個主修方向了,比如修春秋、修易經、修大周刑統等等。其它的雖然也學,但主要是跟着這方面的教員學習主修內容,各人進度不同,卻是不必強行統一。

反正現在書院裡就有內捨生員同時在五級班學習算術的情況,不過人家是隻聽算術課,其它科目一概不聽。沒辦法,現在畢竟沒有一個系統分明的教育體系。真要說起來,九級以內大概算是通識教育,超過九級就是專業教育。

隨着稅改佈局逐漸完善,陳佑拿出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書院上。

只要能看到改革暴露出來的問題,只要改革失敗的後果仍然可控,陳佑就不擔心失敗。反之,他更在乎的是書院的成敗。

百年大計,在乎教育。

不論要做什麼,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其效果遠大於一羣因爲利益聚集在一起的團體。畢竟現在因爲利益支持你,下一刻也能因爲利益背棄你。

陳佑在這裡找不到同志,那就自己培養。

只可惜,陳佑雖然敬佩、景仰老毛同志,但他並不是一個堅定而純粹的某某主義者,否則的話,或許我們能夠期待一下某某主義提前近千年出現在世界上。

囑咐汪弘洋藉助河南府人士來書院報名的機會挑撥關係後,陳佑重新將注意力放到眼前的紙張上,繼續整理自己這節課所要講的內容。

前兩節課引發的大爭論,雖然沒有把陳佑一開始的計劃全部推倒,但也使他不得不做出較大的修改。比如現在,他加上了一些算是哲學範圍的內容,今天要講的是——辯證看待施政方法。

他以前還不覺得,現在開始講課,真的感覺到詞彙差距太大了。

那些沒有的詞也就算了,大不了花費時間解釋一下。但是有些詞時隔千餘年,字同意不同,這就十分坑了。

他每一次解釋詞義的時候,都在想要不要編一個詞典出來作爲書院必修科目。可惜也就是想想罷了,在沒有具體語境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大量未曾有過的詞彙,很容易讓人生疑啊!

不過倒是可以讓人整理自己講出來的新詞,積累到足夠多的數量之後或許能編出一本詞典。

想到這一點,陳佑頓了一下,隨手抓過一張紙,快速記下這個想法之後隨意塞到桌子下面的一個竹筐中。

這個竹筐中已經有了幾張紙,上面都是一些隻言片語,多是陳佑突然冒出來的想法。

下午課程結束之後會有人來整理,按照紙上的內容分門別類放好。這些靈光一閃,或許不久之後就會變成現實,也或許永遠擺在那裡吃灰。

而負責整理這些紙張的,是陳佑專門挑出來的兩個少年——範昌祐和韓陶朱。

那個韓陶朱正是管事韓二柳的幼子,經過考覈之後成爲書院一級生員。

韓二柳是希望自己兒子學習算術,最好能早日學成,然後進入陳家當一個賬房,憑藉在書院學習的經歷,以後獨當一面成爲陳家某處產業的掌櫃,最後置辦韓家自己的家業。

如此下去,運氣好的話,或許到韓二柳的孫子輩,韓家就能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

只不過陳佑心血來潮招來韓三郎詢問一番後,直接把他留在身邊。

這個待遇,同以前的龐中和一樣。而龐中和,現在非但獲得了官身,還得以代替陳佑處理一部分政務,可以想見,只要陳佑不倒,龐中和未來可期。

有了這樣的前輩做榜樣,韓三郎自然不可能像韓二柳之前所想的那樣全力去學算術,倒是白費了韓二柳特意取的這個“陶朱”的大號。

見陳佑沒什麼事了,汪弘洋告罪離開,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午休的時間十分短暫,陳佑整理完思路,甚至沒來得及重新梳理一遍,下午上課的鐘聲就響了。

嘆了口氣,起身抓起這一疊紙張朝真理堂走去。

當好一個老師,真的不容易。

聽課人數依然不減,再加上陳佑總是提出一些不常見的觀點,饒是陳佑事先預留了大量的提問時間,這一堂課還是沒能講完預定的內容。

下課之後,陳佑還沒走出真理堂,就被一箇中年人攔住了:“山長,我有不明之處還望解答。”

陳佑定睛一看,臉上神情柔和:“原來是明川啊,你有什麼問題?”

看到陳昭汶攔路問詢,頓時有不少學生停在周圍,其中就包括範昌祐和韓陶朱。

一般情況下,對陳佑講課有疑問都會在課上直接問出來,課下不明瞭也會與同學爭論,直接攔着陳佑問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出現。

圍觀者都很好奇,陳昭汶究竟想問什麼。

自從那次在錦官府衙之前出了名,陳昭汶已經習慣被人圍觀了,神情不變,語氣平靜地問道:“或是我考慮有錯,只是山長今日說要辯證看待施政方法,卻是同之前所言以結果論好壞相悖,不知當作何解釋?”

“這個問題啊!”陳佑略一沉吟,環視一圈後開口解答,“如果你仔細想一想,會發現兩個問題的對象不一樣。”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