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

當你犯了錯的親信告訴你,他認識到錯誤,知道如何去改正,並開始改正,希望你再給他一次機會。

你會怎麼做?

此刻陳佑就面臨着這樣的選擇。

面臨着同樣的境遇,有些人改好了,那叫浪子回頭金不換,叫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而有些人失敗了,就變成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變成了不撞南牆不回頭。

呂雲帆會是哪一種,只能讓時間和現實來驗證。

但是陳佑不放心,他可以給呂雲帆機會,但在呂雲帆能證明自己之前,絕不會讓其繼續做親民官。

高尚的理由自然是不能拿治下民衆冒險,但最主要的還是陳佑要維持一個基本的形象,明目張膽地徇私枉法可能會致使官家認爲他結黨營私。

這纔過去不到一個月,陳佑可沒忘記自己是因爲什麼而被趕出京城。

將信封放下,看向崔翰道:“倒是辛苦崔生了。”

崔翰立刻道:“使君曾言爲官當爲民做主,在下深以爲然,不忍見兩村爭水不休,正巧聽聞此事,故而提供了一些微小的幫助。”

“是麼。”陳佑臉上滿是和煦的笑容,“有你這般學子,我深感欣慰。若是人人皆如崔生一般,這天下怕是早就太平了吧!”

“還需使君教導。”崔翰客氣兩句之後就微微垂首,閉口不言。

他也知道,呂雲帆叫他來送信,不管信中有沒有說,這個行爲本身蘊含的意思都是舉薦人才。

那麼,按照規矩,陳佑接下來應該是就某一件事考校他崔翰的能力。

這是一種心照不宣,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麼做的,陳佑也沒有成爲例外的心思。

暫且放下呂雲帆的事情,思忖一陣,開口道:“崔生家在萬年吧?”

來了!

崔翰心頭一凜,立刻拱手道:“正是。”

“嗯,萬年人,那也該看過府兵現在的模樣。”陳佑微微點頭,“京兆府的司兵犯事撤職,這府兵一時之間有些放鬆。”

看來是要問兵事了。

崔翰嘴上嗯嗯應承,腦筋瘋狂運轉,思考自己有什麼可說的內容。

陳佑也說完了一開始的託辭,最終道:“藍田呂縣丞向我推薦了你,說你才識膽略過人,不知可有什麼有用法子,改變當下府兵境況?”

聽完陳佑的題目,崔翰深吸一口氣,迅速整理了思緒之後,沉穩開口道:“好叫使君知曉,在下以爲如今這府兵於使君非但無益,反而有害,若不早日解決,必然危及使君,到得那時,恐怕悔之晚矣!”

以危機起頭,這是說客謀士常用的話術,但陳佑還得配合着,他雙手扶膝,身體微微前傾,肅容道:“還請教我。”

崔翰朝他拱拱手:“便是在下不說,使君也當知曉,這京兆府兵,於使君有三害而無一利。其害之一,乃是兵弱。先前永興節度撤銷,永興軍精兵強將或是抽調至禁軍,或是隨前永興節度留後前往河北之地,留在京兆者或是老弱病殘,或是不聽調遣,便是說弱旅,也是誇他們了!如此弱兵,無事則已,旦夕有事,則必牽連使君。”

陳佑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即便崔翰話中有些誇大,但的確是基於事實來分析的。

京兆府的府兵在籍者有近三千人,實際上大概只有不到兩千人,這麼點人,講真的連守住長安城都不夠。

而且這兩千人中,安嶽文這個權守兵曹事能信任的也就兩百餘人,這次去藍田一下帶去了七八成。

再加上京兆府沒有馬軍,可以說攻不得守不得,也不怪陳佑沒有安全感。

“其害之二,乃是殘民。使君可能不知,但在下昨日與府衙安參軍同行,其手下兵馬該是府兵精銳,然此等精銳,過於民宅而強去財物,一路搜刮近乎強盜。有此等府兵在,必令使君名聲敗壞,傷使君愛民之心。”

“嗯。”陳佑神情嚴肅地點點頭,示意崔翰繼續說。

“其害之三,乃是靡費甚多。如此殘民害民、不服調遣的弱兵,每日耗費錢糧甚多,但有短缺動輒呼號不已威逼上官,雖在下不曾接觸,亦能想到京兆稅收大半耗費在軍兵錢糧之上,以致民生凋敝。”

看出問題只能說合格,看出問題還能解決問題纔算優秀。

故而,陳佑問道:“不知可有解決之道?”

崔翰沉吟一陣,緩緩開口道:“如今使君手中無可用之兵,故不可貿然行事,唯有徐徐圖之。首要之事,便是汰換兵將。不需多,只需有三四成兵員握在手中便可。如此,方可將諸都分遣各縣鎮,逐個清理裁撤,收緊錢糧。若關中無事,則一年之內可解決此事。”

重點就是關中一年內無事。

陳佑笑了,坐直身子:“不知你可有表字?”

崔翰臉上驚喜一閃而過,深吸一口氣恭謹回答:“學生表字仲文。”

“嗯,仲文。”陳佑點點頭,“你可願入我幕中,爲我解決府兵之事?”

崔翰聞言,立刻起身作揖:“學生必不負使君期望!”

目送崔翰離開,陳佑立刻起身去往書房。

雖然吳竹林可能還沒收到陳佑的信,但既然要叫崔翰整治府兵了,兵曹參軍事的職事就必須有人擔起來。

他準備讓吳竹林過來,畢竟是帶兵的,赴任的時候帶幾個親信很正常。若是讓劉河上的話,就比較麻煩。

另外就是呂雲帆的事情,雖然呂雲帆自己還想留在藍田,但陳佑已經給他安排好了新的職事。所以,必須安撫一下他,免得他心裡面不痛快,最後出問題。

花半個時辰寫好這兩件事的奏章,陳佑叫來親衛,令其安排驛傳,以最快的速度把奏章送到京城。

從長安到洛陽有七百里,快的話一天多一點就能到。

此事解決,最後就是崔翰的職事了。

明天上衙之後以京兆府的名義行文吏部知會一聲即可,這種底層幕職,基本上就是主官一言而決。

就在高啓等待遞往京中的奏章發酵之時,三月十一日,藍田令馬河清關牒奏報兩村爭水械鬥事,詳述始末,稱讚縣丞呂雲帆處置得當,參軍事安嶽文抵達及時。

誰也沒想到,第三個倒向陳佑的,竟然是馬河清。

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