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

bookmark

陳佑在京兆府的行動只能算是一隅之變,目前來看與大局無關。

當今天下的大局,在於北遼中周南宋三國之間的戰與和。

史書記載:天祿六年夏四月,宋帝遣使送蠟丸書。

四月,收到宋國送來的蠟丸書後,本該於去年九月被叛軍所殺的遼帝耶律阮整軍至中京,召集遼國諸部族。

同樣是四月,宋帝戴延康召集南部各地兵馬入京,意圖安內以攘外。

還是四月,周帝趙元昌以樞密使王樸留守,帶兵南巡。

當今天下的形勢就是周遼宋三國之戰,若是周滅宋,則南方可傳檄而下。盡得江淮膏腴之地的周國稍稍整合就可以揮兵北上,將幽燕之地握在手中進可攻退可守。

而若是周滅宋之前,遼國滅燕,則可趁勢南下迫使周國放棄南征,之後只要時不時南伐中原,長期襲擾之下週國崩潰也不是不可能。

真到了這種地步,周國想要翻身,就得寄希望於遼國內亂無暇南顧,一如陳佑所看過的史書那般。

而如果是周國先完成中原統一,遼國要想翻身也只有期待周國內亂。兩強對峙,想要獲得勝利並不需要我變得比對方好,只要我變爛的速度比對方慢,就有續一波的機會。

當然,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勝利未免讓人感到憋屈,就會有人想要把國家這個大公司扭虧爲盈,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卻會造成更大的虧損。

不過不管怎樣,面對未知,敢做出改革的決定,要麼是魯莽之人,要麼是真的勇士。

陳佑現在就在朝勇士的方向努力。

不過這位預備役的勇士現在處境並不好,他坐在自家客廳中,用盡量輕柔的語氣問道:“你總得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吧?”

坐在下手,一臉氣憤模樣的是盧仲彥。

他接到調令,要趕往潁州,正好經過京兆府,就順便來找陳佑了。

不過現場似乎不怎麼好,地面一片狼藉,瓷碗破碎,湯水撒了一地。原本應該站在門外的兩名護衛也走到了離盧仲彥不遠的地方,手握刀把警惕地看着他。

顯然在客廳之內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不過看陳佑衣冠整齊的樣子,盧仲彥應該是心有分寸,沒直接對陳佑出手。

“你別告訴我你什麼都不知道!”

聽到陳佑的問話,盧仲彥頓時壓抑不住怒氣,直接就吼了出來。

陳佑這時候纔想起來,也不能說想起來,準確地說是排除了其它可能令盧仲彥表現得如此魯莽的原因,剩下的那個就是他一直想要躲避的——盧雲華。

兩人一直沒斷了聯繫,本來在盧劉兩家議親的時候曾不再有信件往來的,那時候盧雲華有事要同陳佑商議,都是由盧仲彥轉述。後來親事沒成,兩人才恢復直接聯繫,但也只限於正事。

只不過兩個人都不是普通人,即便是一本正經的談正事,也會被對方勾勒出大概的生活軌跡。

此時看到盧仲彥這樣子,應該是盧雲華在邠州做了或者說了什麼過火的事情。而且十有八九是同自己有關,否則盧仲彥不可能莫名其妙地朝自己發火。

雙方的身份擺在這裡,陳佑不會妄想着把盧雲華娶回家中,盧雲華自然也不可能輕賤自己想要進入陳家。排除這一項,那該是關於朝堂交鋒了。

盧雲華想要盧家支持自己這一邊?

陳佑嘆了口氣,這個人情欠大了。

ωωω ★тTk Λn ★¢ o

估計盧仲彥也能隱約感覺到盧雲華的心思,所以纔來找自己的麻煩。

想到此處,陳佑擺擺手:“先下去吧,把門關上。”

兩個護衛稍稍猶豫,最後還是鬆開刀柄,退出客廳順便把門帶上。

這時候陳佑才略帶些無奈道:“可是二娘子在寶應伯面前談及軍政事?”

盧仲彥聞言,先是詫異,隨後氣極反笑,咬牙切齒道:“你怕是忘了,玉瑤她今年已經十七了!”

“十七了啊。”陳佑一陣恍惚,這個年紀正是努力讀書的時候,然而在當下卻是該議親的時候了。

這年頭女子正常結婚年齡是十六到二十歲,二十歲以後也有,但數量稀少,超過二十四五還沒結婚的,這輩子估計都不會結婚了。

而且因爲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意外而導致婚禮延遲的緣故,一般女子在十六歲左右就會訂婚,然後在二十前後完婚,比如陳佑和李疏綺就是如此。

好一會兒,陳佑回過神來,他已經明白了,沒有再追問具體情況,直接就點頭道:“我明白了,今天就寫信勸一勸二娘子。”

他這麼直接,倒讓盧仲彥有些愣神,臉上浮現糾結的神色,最後還是頹然道:“這樣最好,對你,對玉瑤都好。”

其實陳佑也很無奈啊,在他的印象中,兩人除了偶爾交流一下軍政之事,也沒太多接觸,怎麼突然就被牽掛上了呢?

以上是渣男的經典言論,也不知道陳佑是看重盧雲華的智謀,還是享受這種曖昧的感覺,總之沒有主動斷了聯繫,便是被盧仲彥打一頓也是活該。

安靜了一陣,盧仲彥從懷裡掏出一封信,也不起身,直接就扔給陳佑:“這是玉瑤要我交給你的。”

好在他是練武的,知道一些發力的技巧,這纔沒讓信封掉落在地。

陳佑接過信封,沒有封口的痕跡,應該是特意給盧仲彥“偷看”的,好讓他放心。

倒出信紙展開來,陳佑臉色漸漸嚴肅起來。

這封信的內容同往常一樣說的是正事,不出意外地提到了宣撫使和陳摶,同時盧雲華還隱晦地提了一嘴雄武軍和保大軍。

話裡話外都在提醒陳佑趕緊整軍備戰,免得猝不及防之下陷入危險的境地。

好一會兒,盧仲彥終於想起自家妹妹的話,沒好氣地道:“玉瑤說長安還有宮城沒有廢棄,如果京兆府真的兵馬不足的話,不如早點在宮裡備好糧草軍械,見事不可爲先退入宮城據守。只要堅持到我家大人破賊,或者關東兵馬自潼關而來,你就能奮起一擊,不說有功,至少無過。”

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