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

bookmark

陳佑聽了只是點頭,沒有其它表示。

盧仲彥見此,明白他是不準備用這個法子,哼了一聲準備開口,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略一沉吟道:“話已帶到,要是沒事我就先回驛館了。”

看他這個樣子估計也不可能留下吃飯,陳佑直接起身:“保重!”

盧仲彥只在長安城待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帶着親衛早早出發東去。

他這時候趕去潁州,最大的可能就是參與淮南之戰。不過眼下戰事將起,他纔到那邊,獨領一軍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是留在官家中軍隨侍身旁的機率更大一些,毫無疑問,官家是要培養新一代將領作爲心腹了。

陳佑在京兆府一時無事,隨着山匪越來越少,剿匪的頻率也漸漸下降,府兵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整修坊牆,清理水渠。

實際行動加上陳佑安排的宣傳,京兆府兵的名聲好了許多,連帶着陳佑這個府尹也成了難得一見的好官。

不過陳佑心裡有數,他這個好名聲持續不了多久,因爲官家批准了他收稅擴軍的計劃。

進入五月,兩位宣撫使先後離開京兆府,京兆府衙成立了稅曹,以參軍事崔翰權知稅曹事。府衙設立稅曹的同時,也發符令諸縣皆設司稅佐。

縣衙司佐就相當於府衙的諸曹參軍事,和府衙不同,天下九成縣衙都只設立司戶佐和司法佐,惟民生與法制最重要。

現在要求單設司稅佐,實際上是把徵收稅賦的權力從原有的體系中剝離出來。但司稅佐名義上也是縣令僚屬,如果任由縣令任免的話,不起作用的可能性更大。於是,諸縣司稅佐皆由府衙任免,諸縣只需要將卷宗賬簿什麼的整理好等待交割就好了。

若不是現在很大一部分都是實物稅,即便收上來的貨幣也要大量人力運輸,陳佑甚至都有把稅賦全部集中到府衙,讓各縣給預算,然後根據預算來撥發錢銀的想法。

只可惜再好的想法也要受到時代的限制,更準確地說是受到技術手段的限制。

府衙任免稅務人員已經是陳佑所能想到的最合適的法子了。

成立稅曹之後,府衙開始招兵,同在洛陽一樣,這次也只招良家子,寧缺毋濫。

這一次徵兵由兵曹主持,府兵們分出數隊前往各縣宣傳,短短數天就招了千餘人。不是不能招到更多,而是達到了倉曹估算每日耗費的錢糧之後給出的極限數字。

畢竟陳佑不是那些處於半割據狀態的方鎮,稅收很大一部分都要上交給國庫,再扣除日常消耗和留作備用的部分,能用來養兵的錢就比較少。

一千多新兵集中到長安城後,都換上了陳佑令人定做的制式服裝——其實就是就是灰色的短衫長褲,再加上纏在腰間的藍布腰帶、胳膊上的藍色系帶。

服裝是不起眼的服裝,但一千多人都穿同樣的衣服,手裡面都有漆成黑色的長棍,站在一起就很有氣勢了。

這些人單列出來成立了一個“警察營”,花名冊歸屬於府兵序列,但目前由參軍事崔翰統率,除了操練的時候同老府兵在一起之外,其餘時候都跟着稅曹行動。

警察營按照籍貫分爲十個都,每個都有五隊,隊正胳膊上系兩條繫帶,都頭是三條,若是日後有人因功升爲營副,則有四條。

對了,愛民如子的陳府尹談到這個規定的時候,戲稱他們是一道槓、兩道槓和三道槓。

五月中旬,周國安淮都監公良傅領水師攻壽春,周宋淮南之戰正式打響。

戰事起時,京兆府尹陳佑下令京兆府警察營以都爲單位,在府衙稅曹的領導下,協助各縣徵收稅賦。

在這之前,陳佑已經讓人比對賬本算出各個縣一年各階段正常開支,所以他還令各縣上狀書羅列從現在到秋稅收齊這段時間的開支計劃。聲明將根據計劃給各縣留下足夠的稅賦,其餘部分盡皆運送至府衙。

爲了防止被培養出珍惜名聲習慣的警察營不好同縣衙硬來,陳佑特地把這些人安排到非本人籍貫所在縣,比如把出自鄠縣的那個都安排到富平縣去。

一時間,京兆各縣官不聊生。因爲官不聊生,所以導致民不聊生。

陳府尹的好名聲,幾乎沒人再提起了。

這一時的名聲,陳佑並不在意,他的應對措施就是繼續通過各種手段讓府兵們在自家父老鄉親面前感覺有面子。有吃有喝,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滿足,這些府兵自然而然地就會跟着陳佑走,回到家中也會念着陳佑的好。

而且這些人在協助收稅的過程中,自然會明白府衙原本的規定是什麼,回到家鄉一看,哦,家裡人被官吏禍害了,該找誰還不是一目瞭然?

這是設想,是計劃。然而計劃經常是趕不上變化。

淮南之戰開始十多天後,消息終於傳到了京兆府,而這時候遼國進攻燕國的消息也在抵達洛陽之後飛速傳往南方前線的官家行營處。

這等大事,像陳佑這樣在京中有人的外官也很快得到通知。

傳信只是讓陳佑有個心理準備,其實他現在也做不了什麼。

可對於某些人來說,國家生亂,正是爭權奪利的好時候。

西邊北邊的那些方鎮先不去說他,就京兆府,府衙警察營押送稅銀自櫟陽縣回長安的時候,遭遇襲擊,死傷大半,糧食布帛被燒燬,錢銀被搶走。

京兆府衙,府尹書廳。

陳佑坐在書桌後,雙手搭在桌上,靜靜地看着面前站着的幾個人。

錄事參軍事樑關山,兵曹參軍事吳竹林,權知稅曹事崔翰。

現在正是盛夏,書廳內擺了數盆冰塊,然而這一絲涼意似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站着的三個人皆是汗水直往下流,一個個垂手低頭默默不言,哪怕汗水進了眼角都沒擡手去擦。

也不知過了多久,三人所佔之處甚至形成了一塊巴掌大小的水漬,陳佑終於出聲了:“稅曹把這次丟失的財物統計一下交給司錄,這次事情樑司錄來負責,府兵全員參與,但有一貫錢沒追回來,追剿就不得停止。”

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