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

洛陽書院議事廳,各院院長以及一干教授都聚集在此,他們要討論怎樣落實山長陳佑提出來的績點學分制。

書院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制度越來越完善。比如在教授和助教之間增加了講師,比如聘請教學能力強、願意留在書院長時間教學的教授爲書院終身教授,再比如正在討論的績點學分制。

根據陳佑前幾天在真理堂中所說,優異畢業生的評定與本人成績有關,爲了公平公正公開,每個人的成績必須量化。

那麼問題就來了,書院現在還是出了固定的基礎課程,年級稍微高一點的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想學習的科目,科目都不同,你怎麼去比較優劣?

於是就有了績點學分制度,簡單來說就是每一門課的學分不同,但是學生的任何兩門課考覈得到相同的評分就能獲得相同的績點。每門科目不同的學分簡單來說就是這門課在公式中的權重,最後通過一個複雜的公式計算出平均學分績點,用來比較優劣。

很顯然,該制度最核心一點就是根據每門課的重要程度確定該課的學分。現在的問題是,咱們倆都是辛苦教學,憑什麼你的課比我的課重要?

事關尊嚴問題,教授們討論地十分激烈,若非大家都是文化人,此時可能就“靴子與襪子齊飛,鼻涕共淚水一色”了。

汪弘洋坐在上首主位,看着底下教授們吵成一團,臉上沒有任何波動。書院從一開始就是教授們管理教學事務,執事們管理行政事務,所以一羣教授吵架的場面汪弘洋這幾年不知道見過多少次了。

而且以後再見到的機會也不多了,山長已經通知說要徵辟他擔任幕職,所以他不準備打斷這些人。

離開書院之前,他還有兩件事要做,一個是定下績點學分制度,另一個就是推薦接班人選。

他在觀察,教授和執事都在候選名單中,只不過管理一個書院,還是執事的優勢更大一些。

議事廳內熱火朝天,祭酒汪弘洋神遊物外,正門處,天子車駕停下,宦官扶着官家下車,之後又去扶和官家同乘一車的馮太傅。

尊師重道的趙元昌也伸手去扶馮道,嘴裡還說着:“將明這個書院搞的這個規矩倒是叫馮師受累了。”

馮道哈哈一笑:“官家走得,老臣有何走不得?若是天底下人人都似官家這般敬學重學,何愁天下不平、黎民不安!”

趙元昌眉頭一挑,臉上帶着些自得。

此時門口兩名門衛遠遠行禮:“拜見陛下!”

“免禮。”趙元昌鬆開扶着馮道的手,向前走兩步擡手示意二人起來,然後扭頭看向落後半步馮道,“咱們也不等書院來接了,直接進去吧。”

“便聽官家的。”這又不是政事,自然是皇帝怎麼說就怎麼來。

議事廳的門嘭地一聲打開,一名僕役匆匆跑進來:“祭酒!官家和魯國公來了!”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汪弘洋心頭一跳,緊接着沉穩點頭:“我明白了,你去通知兩位司業,我馬上就到。”

說完,他看向安靜下來的一干教授:“我要去接待官家,就不多說了。兩件事,第一,所有基礎課讓學生選擇喜歡、說不好、不喜歡,以及有用、說不好、無用;第二,所有非基礎課統計選修人數,同時讓學生選擇不後悔、說不好、後悔。現就這樣,其它事情等統計完成再說。行了,都去忙吧,四位院長跟我過去。”

汪弘洋站起來緊了緊身上的厚重長袍,深吸一口氣快步走進寒風之中,幾位院長連忙跟上。

陳佑不在洛陽的這段時間,汪弘洋就是書院的頭腦,長期執掌這麼一座書院,汪弘洋身上威嚴與儒雅和諧並存,一眼看去就屬於那種古典文士風範。

當這樣的汪弘洋來到趙元昌面前時,叫趙元昌眼前一亮:好一個溫潤君子!

趙元昌馮道君臣現在在一年級的教室外面,這麼一大羣人來到門外,裡面的師生不可能不知道。

汪弘洋看到教室門開着,但是裡面講課之聲如常,便明白是趙元昌示意裡面繼續上課的,故而加緊上前兩步,長揖低聲道:“書院祭酒,臣汪弘洋拜見陛下!”

“不必多禮。”趙元昌含笑擡手虛扶,“書香之地,這些虛禮做着着實沒意思。”

汪洪洋起身垂首道:“陛下乃天子,禮不可廢。”

趙元昌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對汪弘洋的表現十分滿意,示意身邊宦官將教室門關上。

帶着衆人朝遠處走了幾步,這纔開口問道:“我前些年來看的時候,教室內尚有老少,如今怎麼就只剩少年人了?”

“回稟陛下,書院分爲好些個年級,眼前這個乃是一年級,所教授的皆爲基礎,故而少年人居多。若是有成人慾要學習基礎,書院安排了速成班,也免得學生們年齡相差過大產生隔閡。”

趙元昌眉頭一挑:“你們是有意把年齡相同的生員放到一塊?”

“陛下所言極是。”汪弘洋捧了一句,然後解釋道:“主要是這些孩子現在學習的不過是識字算術詩詞,按照山長所說,當以培養興趣寓教於樂爲主。而成人教育則更有目的性,同孩子的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是爲了保證這些孩子能得到比較有效的教育,這才把同年齡的放在一起。”

“原來如此。”趙元昌若有所思,他轉向馮道:“馮師以爲如何?”

“頗爲別緻。”馮道開口,“這似乎就是蒙學吧?”

汪弘洋點頭:“的確,書院其實就是從一年級的蒙學開始,一直教到深鑽詩書通研禮義。不過只要學生不想留在書院了,任何時候都能退學離開,只是拿不到學院的畢業證書罷了。”

“畢業證書?”這又是一個新的名詞,趙元昌起了興趣,“仔細說說。”

“陛下不若移步室內,正好下個月就有一批學生畢業,書院已經備好了證書準備發放,陛下可以親自看一看。”

“前頭帶路。”趙元昌十分乾脆。

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