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

領導問你什麼樣的領導是個好領導,你回答不好最嚴重也就是丟了工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皇帝問你什麼樣的皇帝是個好皇帝,你給出的答案若是讓皇帝不滿意,遇到那些不講理的丟了命都不是沒可能。

該怎麼回答?

時間彷彿無限拉長,陳佑的大腦瘋狂轉動。

“君者,當有制斷天下之能、海納百川之心。”

陳佑突然冒出這麼一句,這一句之後,他彷彿開竅一般,沒有絲毫停頓地說出了自己的見解:“臣以爲,爲君者,首重君體。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君爲天下之首,爲兆庶師範,其不必勇武、不必鴻博、不必得一業之專。”

“若此,當何如?”聽到這裡,趙元昌心裡已經知道他的答案是什麼了,但還是想聽他親口說出來。

“在用人,在納諫,在以國爲體。”陳佑繼續說道,“用人以其專,善算術者爲計稅,善律法者爲刑獄,善兵法者爲將校,善詩書者爲師友;用人以其長,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明職審賢,擇材分祿,此當慎之。”

雖然都是正確的建議,但這不是趙元昌想聽的,他不想繼續聽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直接打斷陳佑的話:“何爲‘以國爲體’?”

“視水旱天災如身體病竈,尋良醫祛病便是擇良臣治政撫災;外敵來攻仿若賊人持刃相脅,當以賢臣良將爲甲冑利刃。”

這番話頗有新意,趙元昌立刻就明白了陳佑的意思,但這依然不是他想聽的:“可有其它?”

陳佑沉默了,他沉吟好一陣才緩緩開口:“若爲帝王,心態平和,敬畏天地先祖,有識人之能,容人之量,則可守成。”

趙元昌終於不再問了,他擺擺手:“就到這裡罷,你別急着回京兆,在洛陽多留幾天。德鈞,送陳卿出宮。”

宦官張德鈞,可以說是陳佑的老熟人了。

路上簡單地同他聊了幾句,陳佑感覺自己很可能會被留在京城教導興平王趙德昭。

如果再過五六年,這無疑是一個從天而降的餡餅,畢竟能從小影響未來天子的機會可不多。

可惜現在還是嘉定六年正月,他如果留在京中,要麼是一個不管事的虛職,要麼就是將李明卿換出京——而且他很有可能拿不到同樞密副使一個級別的職事,太虧。

現在的陳佑,還沒到那種坐在家中養望的高度。

陳佑回去之後,立刻行文戶部,要求暫時留在京中,得到宮中授意的戶部十分痛快的同意了。

多出來的這幾天,陳佑除了持着官家手諭調集良醫組建醫學院,還有就是京城去馮府看望馮道。

年前馮道陪趙元昌去書院的那一次他受了涼一直沒好利索。

而且,馮道今年按照日常虛歲計算,已經是七十三歲了。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再加上年前比他還小几歲的馮暉病逝,使得他精神也不太好。

正月十七,帝幸魯國公府問疾賜藥。

這次陳佑也跟着一塊去的,在馮道臥房,終於定下了對陳佑的安排。

正月十八,冊封興平郡王皇長子趙德昭爲魏王,準開府建牙。

隨後,以京兆尹陳佑爲魏王傅,泰州刺史趙普調任滁州刺史兼魏王府長史,秘書丞竇儀任魏王府諮議參軍事,司農寺少卿冉益謙任魏王府司馬、權知廬州事。

緊接着,以魏王趙德昭任揚州大都督出鎮廬州,轄廬、滁、泰、壽、濠、泗五州以及江都府。魏王傅陳佑領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保信節度使,冉益謙則是兼大都督府司馬。

這還不算,趙元昌又把盧仲彥調過去兼任大都督府司馬,他自己的禁軍親衛包牯牛被派過去做魏王親事府典軍,親信宦官許竹林爲淮南觀軍容使。

魏王府、揚州大都督府、保信節度以及廬州四個衙門算是一套班子四塊牌子,絕大多數僚屬都是身兼數職。而這些人全都是趙元昌親自安排的,只有一些不怎麼緊要的位置纔會留給陳佑等人,讓他們安插自己的親信。

陳佑終於當上了節度使,只是這個節度使當得有些憋屈。

不得不說,趙元昌對他陳將明的確非常信任,把六歲的長子交給他帶到邊州教導,這份殊榮算是獨一份。

但是,但是!趙元昌卻不忘限制他的權力!畢竟人心經不起考驗,趙元昌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說是把陳佑“頭腦發昏”的機率降到了最低。

整個二月,包括廬州在內的揚州大都督府轄地文武官員調動頻繁,廬州也在州衙旁邊興建一座魏王府,城牆、護城河、甕城、城內軍營等都重新整修加固。

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保證魏王的安全。

這段時間,陳佑也在各地抽調自己的舊部故交填充都督府轄地。比如魏仁浦,原本是想安排他入京的,現在直接就調到廬州去,再比如龐中和,也被他從潘美手裡要過來了。

順帶一提,龐言兮已經嫁入潘家,去年爲潘美生了一個兒子,陳佑也是出了彩禮的。

這時候陳佑把龐中和要過來,除了龐中和本人的能力以及同他的關係外,還有一點就是防止龐家太過依賴潘家,那樣對雙方都不好,容易產生矛盾。

三月庚辰,魏王車駕離京。

出發之前,陳佑率在京諸僚屬入宮陛辭,辰時許諸僚屬出宮準備。

同明殿內,趙元昌、盧金嬋這對周國最尊貴的一對夫妻正在同兒子談心。趙元昌還好,也就是擔心兒子的安全,而盧金嬋則是捨不得,她不明白爲什麼要自己這麼年幼的兒子跑到邊州去。

盧金嬋才生產不久,正是體虛之時,趙元昌安撫一陣令女官扶她離去。

又同兒子說了幾句父子之間的話,這才把等在偏殿的陳佑叫進來。

陳佑進門剛進門,就見趙元昌牽着魏王走到他跟前,將魏王的手朝他手裡一放,鄭重道:“將明,福寶就交給你了!”

陳佑心中嘆息,要是讓魏王安安穩穩留在京中多好!

嘆息歸嘆息,他臉上仍得鄭重道:“官家放心!”

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