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

bookmark

兩位相公走到路口,一個往東邊去,一個往西邊去。

李明卿回到樞府書廳,沒有立馬批閱公文,而是靠着椅背靜靜思索。

去年河北河東大震,人沒死多少,但亂子出得不少,當時朝堂議定時任大理寺卿的陳槐前往處置。雖經有波折,但總算處置得當,陳槐非但無過,反而因功調任太常寺卿。他無事,首相江夏青自然也就無事。

問題在於相比樞相王樸,首相江夏青不怎麼得聖心。這幾年雖說朝堂上有意壓樞密院擡政事堂,但有王樸這個樞密使在,再加上李明卿手裡抓着的後勤改革,樞密院仍然在侵蝕政事堂的權力,只是比不得從前罷了。

眼下中樞一步步收緊方鎮武將權力,偏偏到了這最頂端的幾個人,總領政務的首相被負責軍務的樞相壓制,換誰心中都不會爽快。

現在江夏青就是想拉攏幫手,希望能把王樸打發出京。比如去淮南,正好也能壓一壓陳佑。而李明卿若是能在王樸走了之後接掌樞密院,陳佑受到的那點損失就不算什麼了。

可惜李明卿不想在這件事上摻和,官家對江夏青漸生不滿,該知道的都能看出來,是以他並不看好江夏青。

還是那句話,戰事未平,手裡沒兵的宰執是去是留全看官家心意。江夏青能留到現在,除了他處理庶務未有不妥之外,還有就是暫時不好尋人來接替。如果他真的要同王樸一爭高下,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深處,李明卿嘆了口氣,說江夏青手裡沒兵,他手裡又何嘗有兵?天天抓着後勤之事,反倒叫一干將校對他多有不滿。

這還得是早日一統,方纔能真正興文啊!

李明卿正感嘆着,突然一書史敲門進來:“相公,肅政司有司憲彈劾陳節使以酷刑治民,要求法司嚴查。”

一提這事,李明卿立刻就想到了陳佑前些日子來的信,當即坐直身子吩咐道:“去問清楚。”

幾日之前,廬州這邊,陳佑坐在主位上翻看卷宗,冉益謙坐在他下首靜靜喝茶。

卷宗上一干證據證言全部略過,直接翻到最後判決:餘小林謀殺良人、襲擊縣令,當斬;龔氏子奸辱良人,龔氏勾連縣衙包庇之,兼且誣告構陷苦主,當杖、罰金、下獄。

另有一干涉案人員皆有判罰,就連巢縣令也沒放過,在卷宗旁邊就是一份彈劾巢縣令玩忽職守辜負皇恩、勾結龔氏構陷良人的奏疏。

簡單來說,無論你有無冤屈,只要犯了事,冉益謙都給定罪了。

這就是他的觀點,不同於賈尋幽之前所說的私仇不敵國法,冉益謙這是要“以法爲綱”。

陳佑怎麼都沒想到,一個讀儒家經典出來的士人會有這種想法。

依法治國啊,這個想法實在太激進。

不過,只要不大肆宣揚,又有何懼?

陳佑輕笑一聲,高聲喝道:“拿筆墨來!”

一直安靜喝茶的冉益謙頓了一下,他是明白陳佑準備作爲主官附署簽名了,當即放下茶盞,肅容長揖:“今日方知將明忠君愛民之心!”

可不是麼,如果陳佑不附署,被攻訐的只有他冉道盈,就算是陳佑附署了,揚名的也是作爲主審的冉益謙,陳佑最多就是個陪襯。

不過在陳佑看來,事情不是這麼算的。

現在冉益謙做出這等判決,陳佑要麼同意要麼反對。反對麼,推翻判決重新宣判就是,只要不如此,那就是默許,就是贊同。

贊同且不必多說,一個濫用刑罰打擊異己的帽子跑不掉,反對的話,說不得就是包庇罪犯、貪贓枉法之類的說辭。只要有人想對他下手,怎麼都能找到突破口。

有沒有人想把陳佑掀下去?肯定有。

既然反對也是錯,贊成也是錯,那不如就順着自己心思來吧!

簽字附署之後,陳佑先是寫信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京中諸人,隨後寫了一篇奏疏,請求安排水軍至巢湖,一來叫水軍巡江給宋國以壓力,二來在巢湖演練水陸合擊之術。同時也提出了可以暗中招撫吳越國,遣大將沿海陸登陸吳越,以備夾擊宋國。

後面那個建議是個雞肋,若真要兩面夾擊,讓吳越出兵就行,沒必要辛苦分兵過去。不過做臣子的,總得給皇帝表現的機會,你事事都給皇帝安排地好好的,還要他這個皇帝作甚?

再之後就是派人監督都督府轄下諸州結社事宜,同時收納整理鞠興達送過來的情報消息。雖然朝堂之上未曾明言,但陳佑這裡已經開始在做攻宋的準備了。

這些,遠在洛陽的趙元昌都看在眼裡。

事情果如陳佑所料,當冉益謙的奏章和廬州的死刑申請送抵洛陽,立刻就有傳出陳佑謀奪當地賢良家財,借小案抄家殺人。

緊接着就有御史司憲彈劾陳佑濫施酷刑。

這時候還沒有人把目光放在餘小林身上,大家想的是先給陳佑扣個帽子,把他名聲搞壞再說。

京中有李明卿主持,自然不會任由陳佑被人攻訐,按照之前的安排,先是上疏爲陳佑開脫,等詳細卷宗送到刑部,立刻爆出餘小林案的前因後果,直接把矛盾引向餘小林該不該死。

李明卿陳佑這翁婿二人之前和劉承澤李繼勳有隙,在求名的御史們動手之後,這兩人立刻就發動手下官員跟進。

現在廬州這邊判了餘小林死刑,那他們自然就是認爲餘小林不該判死刑,陳佑有此判決,當是酷吏無疑,同時大家也試圖把龔氏被判刑聯繫到陳佑意欲謀奪家產上面去。

李明卿也沒閒着,他這邊分兩步走,首先是安排人手贊成判餘小林死刑,和敵對官員互噴,之後就是去和江夏青王樸等人商議攻宋之事。

御史彈劾陳佑的時候,陳佑那份奏疏尚未被批覆,李明卿要談的就是這份奏疏中所說的事情。

江夏青正在籌謀對付王樸,這時候不想摻和進去,李明卿不談餘小林案只談攻宋,倒是符合他的心思。而王樸呢,現在還不到他就此事發話的時間,身爲樞密使籌劃軍事那纔是本職。

表現出不在意這場風波、一心爲國謀劃參贊的態度之後,李明卿現在就等着陳佑自辯的奏章入京。

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