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

bookmark

周同慶跨在馬背上,從西邊走到東邊,猛然高喝道:“殺敵一人,賞錢一貫!殺敵十人,連升三級!”

靜了一瞬,緊接着,氣氛燥熱起來,數千人齊聲高呼:“殺敵一人,賞錢十貫!殺敵十人,連升三級!”

齊呼,再呼,再三呼之後,周同慶拔出佩劍,猛然一揮:“出發!”

“是!”

恍若雷鳴般的應答聲尚未消散,各都頭隊正就呼喊着帶領手下人馬按照次序列隊出發。

看着這一切的周同慶十分有自豪。

這是他賴以生存的精兵,他自信,只要有這四千牙兵在手,沒有任何敵人能夠擋在他的前方。

雄心壯志尚未消,側方突然出現騷亂。

不等周同慶出聲呵斥,就有一個狼狽不堪的人影跑了出來。

守在周同慶身邊的親衛正要上前阻攔,那人離着周同慶有十步遠就噗通一聲撲倒在地,緊接着高聲嚎哭道:“使君!使君我有罪!我有罪!”

周同慶愣住,緊接着,明白這個狼狽的人就是他昨天才誇讚過的邢路後,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攥住了他的心臟。

“你......”他牙縫中擠出一個字。

五月盛夏,陽光正好,伏在地上的邢路卻感覺到一陣寒意,他突然覺得自己跑回來的決定似乎錯了。

打了個寒顫的邢路不敢怠慢,一個勁地磕頭,嘴裡還在不停地解釋:“都是卑職的罪過,沒能發現隱藏的細作,導致被周軍偷襲,,,,,,”

周同慶聽到一半就合上雙眼微微擡頭,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看向那朝桐城方向移動的隊列,壓抑着怒火問道:“回來了多少人?”

正在哭訴的邢路頓時一顫,整個人頓了一下。

看他如此表現,周同慶明白了,不想再聽解釋,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帶下去吧。”

反應過來的邢路一驚,連忙大聲呼喊:“使君!使君容我解釋!使......”

邢路很快就被堵住嘴巴帶走了,周同慶看着不遠處似乎受到影響的陣列,心中突然浮現一片陰影,他不像之前那麼自信了。

廬江縣城,某個大戶獻出的大宅中,陳佑翻了翻盧仲彥送來的戰報,輕笑一聲:“這周同慶倒是配合。”

侍立在旁的範昌祐解釋道:“想來是不想耽擱夏稅吧。”

廬州這邊夏收是在四月底五月初,夏稅最早從五月下旬開始就能徵收,一般七月之前能結束。如果這次戰事持續一個月,至少舒州東北這一片的夏稅是沒辦法徵收上來。

周同慶那兩萬兵馬,全靠稅收養着,這一下子少了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稅收,沒錢養兵之下說不準就會出現譁變。

至於陳佑這邊,那就無所謂了。正常情況下新納之土都會有減稅甚至是免稅期,反正也拿不到,只要能在存糧消耗三分之二以前結束這次戰役就行了。

陳佑點頭算是認可範昌祐的判斷,將手中戰報遞給範昌祐,吩咐道:“去通知大家過來議事。”

對方準備決戰了,自己這邊是避戰還是迎戰,準備給前方盧仲彥怎樣的支持,這都是需要立馬做出的決定。而在做決定之前,陳佑要聽聽自己那些僚屬的優劣分析。

分析來分析去,這個說應該壓上所有兵馬一次性將周同慶軍擊潰,那個說要留在廬江這裡防止宣州軍襲擾後路,還有提出折中思路的。

這就是幕僚的作用,提出幾個可行性比較高的方案,至於權衡利弊選擇決斷,是陳佑這等主帥的事情。

經過比對收集的情報數據,陳佑最終決定相信一部分幕僚的分析:人數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周同慶軍不是保信軍的對手。

扣除輔兵和民夫,保信軍桐城縣境內大概有五千人,如果幕僚們的分析正確的話,只要盧仲彥中規中矩不出錯,擊敗匆匆趕來的周同慶不是問題。

最終陳佑沒有再加派兵馬,只是由廬江城奔出數騎,向兩個方向送去信件。

江水之上,寧強扶着甲板欄杆眺望對岸城池,那裡是蕪湖縣城。

他一面望着蕪湖,一面詢問身旁僚屬:“過了蕪湖,明天天黑之前差不多就能到東關了吧?”

東關在濡須水上,從這裡到東關,有一百四十多裡,從東關入巢湖,則有三十多裡。此時溯江而上,如果晝夜不停保持現在的速度,的確可以在明天天黑之前抵達東關。

“在下認爲將軍沒必要這麼着急趕往廬州。”他那三十許的僚屬捋了捋足有半尺長的鬍鬚笑道,“咱們經過歷陽的時候,那位王使君不是說陳節使正揮兵進攻舒州麼?我們可以去信都督府請命,先不去合肥,而是在繁昌、銅陵一線巡江,爲陳節使防守側翼。”

繁昌縣正對着濡須水入江口,銅陵縣則和廬州糝潭隔江相望,水軍來回巡江阻止宋軍渡江,的確會減輕陳佑的側翼壓力,也能讓他更放心地向舒州境內投入兵力。

因此寧強在考慮清楚利弊之後,立刻就同意了幕僚的建議,雖說他現在急着去見陳佑,有很多問題想要問清楚。

桐城縣城外的樹林中,盧仲彥在安靜地等待周同慶軍的到來。

他最終沒有再想什麼奇招,而是要逼迫周同慶在野外決戰。

東北方向不到十里就是桐城,但是他不準備據城而守。

開戰之前定下的方略是速戰速決。誠然,相比於急需錢糧養兵的周同慶,保信軍在時間上要從容許多。但一爲了節省錢糧,二也是避免戰事久拖給周同慶召集全部兵馬的時間,還是要快寫擊潰其主力,結束這一戰。

想要快速分出勝負,野戰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敵軍距此還剩八里!”

盧仲彥端坐馬紮上,雙目微闔面容平靜。

“敵軍距此還剩七裡!”

盧仲彥依然沒有動靜。

......

“敵軍距此還剩三裡!”又一斥候飛奔而來,“已經發現敵軍斥候!”

盧仲彥睜開眼:“死傷如何?”

“暫無!”

他點點頭,揮手示意斥候離去,抽出長劍仔細擦拭。

前方斥候派出三裡,周同慶的確是謹慎,還好因爲條件不允許,他根本就沒想着埋伏。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