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

合肥城北五里亭,冉益謙迎到了彭壽君。

彭壽君掀開車簾掃視周圍,眉目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隨即立刻舒展開來。

即便如此,冉益謙還是從自己這位老友的神情上感覺到他有些不快活。

原因嘛,自然是他未來的僚屬沒有幾個來迎接他的。

來的官員就兩個,一個是代表陳佑的保信節度支使、廬州稅曹參軍事龐中和,還有一個是廬州錄事參軍事楊長水。除了這兩人,其它的都是州衙諸曹府史。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因爲幾個衙門用的是同一套人馬。

彭壽君是新任知州事沒錯,但他同樣也是陳佑的下屬,同諸曹參軍事的區別只是在於他能夠總理廬州事務。陳佑沒理由把手下職能部門的頭頭全都派出去迎接一個新上任的下屬,即便這個下屬比其他人地位要高。

可彭壽君不這麼看,在他眼裡,州衙的諸曹參軍事,就應該奉他這個知州事爲主,主官下車之際僚屬們怎麼能不來迎接呢!

作爲知交好友,冉益謙看着神情就能明白彭壽君的想法,苦笑着上前兩步準備勸一勸,沒想到彭壽君先開口了:“我來廬州,沒想到倒是勞累臨近遠行的道盈來接!”

冉益謙拉住彭壽君的手腕笑道:“誰接不是接?你我相識多年,這點小事無需多言。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節度支使龐中和龐萬育。”

龐中和朝彭壽君行禮:“下官參見彭使君。”

“萬育也兼了州衙稅曹參軍事,之前夏收時節忙得停不下來,也就這段時間才稍微得了些空閒。”

“龐司稅不必多禮。”彭壽君朝龐中和點頭示意,面色如常。

“這是州衙錄事參軍事楊長水楊永潤。永潤是廬州本地人,對我幫助很大。”

意味深長地一句話叫彭壽君眉頭微挑,看向楊長水的目光中帶了些審慎。

“參見使君。”楊長水叉手一禮。

“楊司錄不必多禮。”彭壽君將目光從楊長水移到冉益謙身上。

從服飾上就能看出來,到場的流內官就龐、楊二人,他等着聽冉益謙的解釋。

注意到他這番動作的冉益謙無奈地吐出一口氣,露出笑容伸手抓住彭壽君的手腕:“許久未曾見彭祖,甚是想念,來來來,到我車上仔細談談!”

彭壽君沒有反抗,兩人上車之後,車隊緩緩離開五里亭朝合肥城駛去。

坐在車廂裡,冉益謙嘆了口氣道:“我知道彭祖你在想什麼。”

彭壽君掀開側窗的幕簾,側身看着窗外沒有出聲。

“將明他畢竟是保信節度使,保信節度只有廬州這一州之地,州衙官吏同時也是節度府僚屬,又有不少還兼着王府官和都督府職事。”

彭壽君轉過臉來看着冉益謙。

“如今北邊戰事起了,京城對淮南這邊難免有些放鬆,爲了防止出漏子,將明幾乎每天都要召集僚屬議事。”

彭壽君突然笑了起來:“難得看見道盈你爲旁人開脫。”

冉益謙無奈搖頭:“你我二人皆是吾之故友,實在不願你們鬧得太僵。”

說是故友,但這故友和故友可不一樣。他和彭壽君之間顯然更親近一些,而與陳佑的關係,說是舊識更貼切些。

“道盈放心,我不是那等不知輕重之人。”彭壽君笑着說出這話,緊接着又肅起面容,“只是有些事情不能不重視起來。”

聽到這話,冉益謙立刻就明白彭壽君想要說什麼,當即坐直身子肅容道:“若是要談餘小林案,還是免了吧,某之判決,乃是官家定論,非是旁人所能置喙。”

“官家非是聖賢,焉知無過?”彭壽君絲毫不願退讓。“嚴刑峻法,何其之謬!”

兩個久別重逢的好友,在入城的馬車當中爭論起來。

好在這次爭論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兩個人就到了魏王府。

根據他們詢問得到的消息,陳佑這時候還在州衙主持議事,不過魏王畢竟是此處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同時也是統率淮南諸州的大都督,新官上任先來拜訪魏王那是應有之意。

而且作爲一個同冉益謙理念完全相反的官員,彭壽君接任冉益謙的職事,本身就有防止魏王被“依法治國”思想影響太深的意思在其中。

普通人,甚至中低層官員,相信並嚴格遵守“依法治國”的道路,將有利於政權的穩定。但是身爲統治階級,必須明白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尤其是皇室這種站在統治階級頂端的存在,更是必須要明白如何利用和改造法律這個工具。

當然了,對於統治階級來說,道德是一種約束,皇家子弟也得學會如何使用道德工具去駕馭羣臣,同時防止被臣民用道德拘束甚至脅迫。

上下相爭的學問,別說趙德昭了,就是陳佑,也仍然在不曾間斷地學習着。

陳佑不在,趙德昭是在諮議參軍事竇儀的陪伴下接見彭壽君的。

行禮坐下之後,趙德昭按照正常流程說了幾句場面話,然後問了一個比較正常的問題:“彭使君知廬州,可有什麼施政計劃?”

彭壽君沒料到魏王小小年紀會問這種問題,難道是陳佑授意的,想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想到這種可能,彭壽君心中一沉:陳佑對魏王的影響要比想象中的嚴重啊!

將憂慮壓在心中,彭壽君沉吟一陣後,回答道:“好叫大王知曉,下官以爲當行教化、興仁義。史曰: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故此爲下官施政之要,當列爲首要大事。”

聽到他回答的趙德昭點頭表示讚賞。

他以前聽陳佑說過,“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心中有道德的人,可以預測到他們的行事方法,比較好管理,而心中沒有道德觀念的人則無法預測,是不穩定因素。

因此彭壽君說要提倡道德教育,他立刻贊同:“使君且放心施爲,若有難處,儘管去尋陳長史!”

開門紅啊!

彭壽君心中欣喜,起身應下。

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有些話,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