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

bookmark

告罪離開王府,冉益謙帶着舒壽君前往州衙。

州衙與王府不過一街之隔,從側門走的話,幾步路就到了。

不過舒壽君畢竟是新任知州,沒有主官第一次進衙門不走正門卻走側門的說法,於是他們不得不繞到府衙正門去。

這一次州衙中門大開,諸曹官吏皆站在門口臺階下迎接。

舒壽君若有所思地同一幹僚屬寒暄,臉上神色淡淡,話語也十分簡短。

只不過他頭上還有一個大爺,不可能像正常主官一樣先給自己的僚屬訓話,在州衙門口同一幹僚屬寒暄幾句之後,他便朝陳佑書廳走去。

同他一起的還有幾個在都督府任職的諸曹吏,這種既是下屬又是同僚的奇特關係,讓舒壽君十分難受。

但是沒辦法,整個揚州大都督府轄地的官吏大多是趙元昌親自安排的,既可以保證戰時能夠迅速調動各地駐軍、物資,又能防止陳佑這個都督府長史獨攬大權尾大不掉。只是這樣一來,就導致這些官員的職事交叉嚴重。

在陳佑書廳之中,舒壽君見到了一部分都督府同僚。揚州大都督府管轄數州,有不少僚屬都不在廬州,別說舒壽君了,就連陳佑都沒見過。

讓舒壽君認了人之後,陳佑便把一干僚屬趕了出去,他們的事情都很多,沒空留在這裡聽兩個主官聊天。

書廳之中只剩下三人,陳佑也就沒繼續坐在主位上,而是走到一旁的小隔間。在這隔間裡有一個方桌,陳佑三人圍桌而坐。

他們剛坐下,就有僕役奉上茶湯。

端起瓷盞輕啜一口,陳佑拿起溼巾擦了擦嘴角,率先開口:“今後廬州庶民就要拜託舒使君了。”

“此乃吾之職責,長史無須多言。”

這話有些不客氣。

陳佑仔細看了舒壽君一眼,笑笑不說話,而是轉向冉益謙:“道盈同舒使君乃是故友,正好在離開之前能多向舒使君介紹介紹經驗。畢竟廬州這裡不是它處,若是出了差錯,影響比較大。”

冉益謙露出苦笑點頭應下。

得到肯定的回答,陳佑重又轉向舒壽君:“舒使君這次除了知廬州事,還兼了王府和大都督府司馬的職事,雖說廬州境內兵馬多交由盧兵馬使統率,不過州衙這邊還有些人手,平日裡要多注意一下城內治安。”

“道德修則民自寧。”舒壽君如此回答,“下官預備着多行教化,到時或許長史就不必擔心治安了。”

冉益謙心道要遭,連忙開口:“道德教化非是一日之功,眼下還當注意。”

陳佑安靜地着舒壽君,好一會兒才笑道:“舒使君倒是好志向,只是廬州之重,首在安穩。”

說完這句話,他站起轉身:“舒使君初至合肥,諸事繁雜,且先去忙吧。”

話音剛落,舒壽君就站了起來,朝陳佑拱手道:“下官告辭!”

不等陳佑回話,他立刻就走出隔間朝外走去。

冉益謙慢了幾步,滿臉無奈地朝陳佑抱拳:“將明少怪,彭祖他就是這麼個性子,得罪了不少人。”

“嗯。”陳佑腳步不停,“你同他能成爲好友也是一件奇事。”

冉益謙嘿然不語,再次抱拳告罪,然後快步朝舒壽君追去。

陳佑回到書桌之後,靠着椅背考慮一陣,重新研墨提筆批閱公文。

另一邊,冉益謙追到舒壽君,開口就是:“彭祖剛纔卻是做差了!”

舒壽君驟然站定,冉益謙一時沒反應過來,一下走到了彭壽君前面。

等他轉過身來,就聽舒壽君道:“道盈,官家叫我過來知州事,不是爲了做他陳長史的應聲蟲!”

“治政手段且不去說它,單是你最後的舉止,就不是有禮之人。”

“道不同,不相與謀。”舒壽君理直氣壯,“我敬他是上官,然鄙其所作所爲!”

“你那叫敬?”冉益謙聲音不由自主擡高,吸引了一些路過的府史文書。

注意到這一點的冉益謙立刻閉嘴收聲,他不能讓舒壽君第一天上任就在僚屬面前丟面子。

他拉着舒壽君快步走到知州書廳。

此時書廳之內除了必要擺設外,沒有陳佑書廳中那麼多的卷宗文書,屬於冉益謙的個人物品昨天就已經搬走。

冉益謙進門之時順手把門給關上,表達出不想被人打擾的意願。

兩人在空空蕩蕩的房間中站定,冉益謙立刻就道:“彭祖,我不明白你爲什麼會失了禮節。”

舒壽君袖手而立,認真地看着冉益謙:“道盈,還是昨天那句話,我對你們在廬州的作爲非常不滿。”

“然而廬州安穩。”

冉益謙回了一句,緊接着嘆了口氣:“行了,你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你。不過彭祖,我不希望你變成一個爲了所謂‘道德治世’而無禮無義之人。”

舒壽君沉默一陣纔開口:“道盈之語我記在心間。不過,既然官家叫我來做這理民之官,若是什麼都聽他陳長史的,未免有負官家信任。”

他頓了一下,十分認真地看着冉益謙:“我會用廬州的事讓你,也讓天下人知道,刑法非是正道,道德教化纔是正途。”

冉益謙無聲笑笑:“我等着。”

道路之爭最爲殘酷,像冉益謙和舒壽君這般政治觀點截然相反卻能保持長久友誼的例子太少,這也是陳佑說他倆能成爲好友是一件奇事的原因。

舒壽君的觀點與往事,陳佑都清楚,有些是他自己調查的,有些是冉益謙說出來的。

在治民方略上,冉益謙自覺他和陳佑站在同一邊。不過舒壽君是他故友,不能坐視兩人死鬥。對此,他的舉措是分別向兩人闡明對方的觀點手段,同時也用這個作爲籌碼希望陳佑在對付舒壽君的時候能夠手下留情。

沒錯,冉益謙對自己的道路十分自信,他自認爲舒壽君必敗無疑。巧合的是,舒壽君也認爲冉益謙和陳佑一定會失敗。

不過很可惜,陳佑現在心思不在這上面,北邊打了起來,他這裡就有些尷尬了。

原本是準備着今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間動手,沒想到遼國突然亂了,叫周國看到奪回雲州的機會。

可淮南這邊怎麼辦?是按照計劃準備,還是推遲到下一年,陳佑必須問清楚。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