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

bookmark

坐回御座上,趙元昌目光放空,也不知在想什麼。

直到童謠回來稟報太后已經回到寢宮,趙元昌纔回過神來。

他沒有擡頭看童謠,調整坐姿,伸手拿過一份奏章,翻開之後頓了頓,語氣平淡地吩咐:“把張德鈞喊來。”

河南府衙,陳佑翻着張賢遞上來的施政計劃,光從神態表情,看不出他對這份計劃是什麼看法。

經過考覈,張賢現在是參軍事,不過他經驗不足,現在依然跟在範昌祐身後學習。

不同於四名錄事各管一攤,他這個參軍事各種雜事都能摻和一腳,自然對他的眼光和氣度要求就比較高。出於訓練培養的目的,他經常被要求寫這樣類似於未來一段時間施政計劃的文章,不一定被採納,但一定會得到陳佑批閱評判。

計劃很長,除了目標,還有實施手段步驟,以及爲什麼會這麼做,期間有什麼困難阻礙等等。光是粗略看完,陳佑就花了近兩刻鐘。

計劃很不錯,有可行性,而且比較符合陳佑的價值取向。其中雖然有不少錯漏,可那都是因爲張賢獲取的信息沒有陳佑本人多,信息差這一點考慮上去,張賢的計劃至少可以得一個“中規中矩”的評價。

“挺好的。”陳佑合上計劃書,臉上露出讚許的神色,“比上一次進步不少。”

坐在椅子上的張賢連忙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都是範司錄教得好!”

陳佑笑了笑,沒有繼續誇讚,直接就問:“近日天家事你可曾知曉?”

張賢一愣,不知道陳佑問這幹啥。

猶豫了一下,帶着小心試探着說道:“回山長的話,學生知道一些。”

“嗯,說來聽聽。”

“呃……”張賢眼珠子直轉,猜測陳佑到底是什麼意思。

短時間內恐怕想不明白,但現實卻容不得他繼續考慮,只得開口說一些比較正經的坊間消息。

“好叫山長知曉,聽說前些日子太后派了一個宮人服侍舒侯,沒過兩天這宮人就染疾去了,底下人都說舒侯這病症,怕是凶多吉少。”

“爲何。”

兩個字,張賢突然明白了,當即心中一定,神態也輕鬆起來,稍稍一頓,開口分析:“學生聽聞早幾年太后一直說要叫官家百年後傳位於沔陽王,且沔陽王當年亦有奪位之舉。去年傳出官家抱病的謠言,沔陽王又四處勾連朝臣,怕是犯了官家忌諱。”

就在太后看望過舒侯不久,趙元昌下詔進封舒侯元盛爲沔陽郡王,息侯元興爲寧郡王,坊間以此舉是爲給沔陽王沖喜。

說到這裡,張賢擡頭看了一眼陳佑,見陳佑面色淡然,做出一副仔細傾聽的模樣,心中不免帶了些得色。

“有這兩點,學生估摸着,沔陽王這病,必須是難以治癒的重病纔是。”

張賢以爲陳佑是在考察他對朝局的敏感度,可他這次是想多了。

陳佑問這個問題,只是單純想知道張賢是不是瞭解如今的形勢。

很明顯他了解,可卻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更沒有聯繫到河南府的施政規劃上來。

抿了抿嘴脣,陳佑敲擊着桌上的計劃,開口道:“既然知道這個,那你也該知道,現下最重要的乃是穩定。”

張賢一愣,連忙解釋:“山長,學生的計劃不會叫河南府動盪不安,都是些溫和手段!”

陳佑搖頭:“所謂穩定,一動不如一靜,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計劃,都不如維持原樣不變,等過了這一段時間再行調整。而你的計劃恰恰是在這段時間內做出一些改變,看似結果不錯,可放到如今的情勢下,很難保證不會有其它因素摻和進來。”

話都說到這種程度了,張賢終於明白他哪裡想錯了,不由起身作揖道:“學生錯了,愧對山長指點。”

“無妨。”

陳佑擺擺手,正要誇讚幾句以免太過打擊張賢的自信心,韓陶朱就面色沉重地快步走進書廳:“府尹,沔陽王薨了!”

三月十八日乙巳,宗室沔陽郡王趙元盛薨於洛陽。

皇宮內,趙元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用藥膳。

哪怕是聽到親兄弟病逝的消息,他的行爲舉止也沒有任何變化,平靜地喝完最後一口湯水,結果溼毛巾擦嘴淨手,隨後起身走到窗邊。

扶着窗臺看窗外草木,好一會兒緩緩開口問道:“太后知道了麼?”

童謠立刻回答:“已經派人去通知太后了。”

“嗯。”

應了一聲,又好久沒聲。

不知過了多久,趙元昌再次開口:“令有司議諡,準備發喪。”

“喏。”童謠高聲應下,“臣先下去了。”

“去罷!”

童謠躬身一禮,退後幾步,轉身輕手輕腳地離開房間。

剛走到門外,眼尖的他就看到張德鈞一路小跑過來。

自從上次太后私自出宮,張德鈞就被調到太后身邊管理重新安排的宮人宦官。

看到張德鈞慌張的臉色,童謠的心跳不禁停了一拍:太后不會也去了吧?

“不好啦!不好啦!”

這邊童謠心中滿是不安,那邊跑到童謠面前的張德鈞高聲喊道:“童監!太后聽聞沔陽王喪訊,氣血攻心昏倒了!”

還好還好,只是昏迷。

童謠竟然感覺到一陣輕鬆,只是他很快發覺自己的心態不對,趕緊收拾心情呵斥道:“慌慌張張甚個樣子!快請御醫去看診,你隨我進殿稟報官家。”

“已經派人去請了!”

張德鈞急聲解釋。

童謠看了他一眼,轉身走進殿內。

三月暮春,爲了通風殿門沒關,趙元昌也沒進偏室隔間,殿外那麼大的聲音,他自然是聽到了。

童、張二人先後進殿,還沒開口,趙元昌就走到了他們面前:“可是娘娘出事了?”

“回稟官家,太后悲傷過度昏了過去。”

“走,去看看!”趙元昌沒有再問,直接走到他倆身邊。

待趙元昌來到太后寢宮,一羣御醫已經圍在太后身邊會診。

即便官家來了,他們也沒有馬上行禮,而是有了定論之後才朝官家作揖。

趙元昌不耐煩地擺手:“莫行虛禮,娘娘怎麼樣?”

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