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

bookmark

五月乙未,大行皇帝大殮,移梓宮至貞觀殿,殯於西階。

隨後,罷樞密副使竇少華,以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英華殿大學士,位次集賢殿大學士。

之後陳佑罷河南尹,任樞密副使;太子詹事胡承約罷肅政大夫,接任河南尹;太子左春坊左庶子薛居正權知肅政司。

這不是什麼大事,除了陳佑擔任樞密副使外,胡、薛兩個人都是潛邸舊臣的內部調整,他們自己沒意見就行了。

同日,以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承澤充山陵使,中散大夫、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趙普充副使,太常卿陳槐充禮儀使,兵部侍郎權知部事李榖充鹵簿使,太子詹事、河南尹胡承約充橋道使。

丙申,宰臣王樸等奏請冊大行皇帝皇后盧氏爲皇太后,制可,令有司備冊儀。同日,詔令尊皇太后杜氏爲太皇太后。

丁酉,宰臣王樸率百僚上表請聽政,凡三上。己亥,帝見羣臣於貞觀殿之東門廡下。

說是聽政,實際上真正決策的還是兩府相公。

因年齡較大,連日哭靈守夜加上各項庶務不斷,已逾花甲之年的馬青和宋敏貞兩個除了必要的哭靈,得了空就靜靜休養,很少參加每日頻繁的議事。

現在樞密院主持日常事務的就陳佑和王彥川兩個樞密副使,再加上李繼勳和焦繼勳這兩個同知。

顧命六大臣中,馬青本是用來平衡王樸的,他自己也明白這一點,是以爲了能夠活得長久一點,暫時放手一些不太重要的事項。

不過任誰都想不到,眼見着馬青和宋敏貞因爲身體原因不怎麼管事,王樸意圖讓政事堂壓到樞密院頭上。

馬青這一任他沒辦法,但是等馬青卸任就有操作餘地了。只要衆人能夠接受樞密使轉任副相是平調甚至升遷,樞密院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會下降,而這需要王樸對朝堂有不俗的掌控力度。

嗣君方纔聽政,五月己亥,太皇太后杜氏因大行皇帝駕崩而悲慟不已,竟也隨之登遐而去。

事情發生地有些突然,但大家也能接受。畢竟不久前杜太后就因爲荊恭王去世而傷了精神,身體一直不好,如今又走了一個兒子,情緒激動之下猝然離世也很正常

只是因爲杜太后的離世,一些政事不可避免被延後。

陳佑這邊正好趁着眼下無事處理侍衛親軍。他接受制命之後沒有立刻接手侍衛親軍司,甚至都沒去和皇甫楠、蘇鳳羽等人溝通,而是把重心先放在樞密院上。

首先,身爲東宮系職事最高的一位,他多次同東宮主要官員溝通,得到盧仲彥、賈尋幽、盧價等人的支持,在同胡承約、薛居正、竇儀等達成一致後,他成爲東宮一系官員的領頭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天子尚幼,遠未到更換朝臣提拔親信的時候,但東宮一系官員加起來還是不可小覷。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李明卿以及當初馮道留下來的那些關係都有了重新聚攏到他周圍的趨勢,他便是一個實實在在有實權的樞密副使。以如今樞密院的地位,便是說一聲副相也無不可。

而在樞密院中,宋敏貞自是站在陳佑這邊。至於馬青那裡,陳佑一連數天拜訪,總算是得到馬青不會阻礙他施政的許諾。有一個前提沒明說,但兩人都心知肚明:陳佑所爲不可對嗣君和皇室有礙。

陳佑本人雖然離開樞密院好幾年,但一些舊部依然是樞密院中層,最多是被邊緣化罷了。現在陳佑歸來,這些人立馬就能起作用。

下有中層執行,上有樞密使和兩位副使取得共識,剩下的一個樞密副使和兩位同知基本上翻不起什麼浪花。

走到這一步,王樸對陳佑的態度也有所改變。

之前陳佑就任樞密副使的制命得以通過,是因爲他用協助王樸攬權換來王樸的支持。用了那支青玉筆,就是表明兩人的傳承關係。

只是這樣的關係,陳佑哪怕當上樞密副使,也不過是王樸的附庸罷了——正是這一點導致他說服馬青的過程十分艱難。

現在不一樣了,陳佑依然比不過王樸,但也從附庸變成了助手。只是爲了得到馬青的支持,某些事情上必須和王樸有所爭執。好在王樸也只是爲了攬權,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國家越來越好,兩人,更準確地說是王樸和馬青之間的衝突並不多。

總之,通過某些方面的讓步,陳佑得到了王樸在侍衛親軍司一事上的支持,最終和三司、戶部、兵部溝通後,成功拿捏住侍衛親軍司的後勤輜重。

大行皇帝新喪,要是拖欠糧餉致使軍漢譁變,這樣的過錯誰都擔不起,因此這隻能當做籌碼。不過,對陳佑來說,有這個擺在那裡作爲威脅的籌碼就夠了。

直到這時,陳佑才私下裡請皇甫楠和蘇鳳羽喝茶。

毫無意外,這兩人全都做出了投靠陳佑的選擇。

陳佑在侍衛親軍司還有熟人,比如馬軍都指揮使耿石、副都指揮使聶宏遠等,陳佑都派人送了信去。只是不合適親自見面,免得郭振以爲陳佑逼宮,面子上放不下最終死硬頂着同他做對。

陳佑這邊賓主盡歡,沒有刻意隱瞞之下,關注着他的人立刻就知道了。

次日,郭振終於沒辦法繼續等下去,入宮到樞密院求見陳佑。

別看郭振在陳佑的一系列手段下似乎不堪一擊,可那是趙元昌之前的手段起得作用。若非如此,執掌侍衛親軍的郭振纔是那個應該入樞密院的人,陳佑這個手裡沒兵的根本不敢太過逼迫他。

即便如此,今日聽到郭振來了,陳佑立刻起身相迎:“郭大將軍!許久未見可曾安好?”

郭振沒料到陳佑會是這種態度,同之前咄咄逼人的手段相比完全是兩個人嘛!

反應過來的郭振心中升起一陣寒意,連忙行禮道:“參見少保,末將忙於王事未能早早來見少保,還望少保恕罪!”

“無事無事!”陳佑上前幾步扶住郭振,“國喪時期,大將軍身負京城兵馬重擔,忙些是正常的。我也是擔心打擾到大將軍,這纔不敢去尋將軍。”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