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

bookmark

“呵呵,不必多想。”陳佑笑了笑,“你到大理寺會擔任評事之職,到時候一年估計有七八個月都在外面跑,要做好心理準備。”

大理寺評事,一般稱爲大理評事,主要職責是奉令出使各地複查、審判案件。

只是用到大理評事的機會很少,絕大多數時候大理評事都是坐在大理寺看看公文邸抄、三三兩兩聚在一塊閒聊,再不然就是索性兼了其它職事,多幹幾份活。

陳佑說的這個“一年有七八個月在外面跑”,讓沈義倫驚詫莫名,愣了愣神才反應過來:“學士是說,東府要收權?”

“差不多可以這麼說。”

沈義倫跟着陳佑修書這麼久,不是心腹也屬於那種可以相信的下屬,陳佑也就稍微多說了些:“前年冉益謙在蜀中總攬刑獄,發現各地主貳官多有皆刑獄事宜示恩的情況。東府認爲此風不可長,欲委派大理評事督府軍州刑獄事。”

見沈義倫面露沉思之色,陳佑飽含深意道:“若此事可成,日後當有一地刑獄之長,或可並列主官。”

按照歷史發展,這就是日後的“提點刑獄公事”,一般簡稱“提刑”。

後來的宋朝基本上是重要的事項都會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比如刑獄、茶鹽、市舶、保甲等等。甚至關中三白渠還有一個專門的提舉三白渠公事,專門負責三白渠的儲水泄洪日常灌溉。

能不能起到作用暫且不提,至少這專事專人的思路一直都存在。這也是陳佑鼓搗出稅曹、治安曹會被認可甚至推而廣之的原因之一,畢竟專事專人聽起來就更專業也更容易追責。

總之,聽到陳佑的話,沈義倫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過即便陳佑這麼說,他還是不明白他去大理寺的意義是什麼。

想不通就在執行的過程中仔細體會,這是沈義倫的想法,因此他毫不遲疑地答應下來。

別說沈義倫了,就是陳佑也找不到安排沈義倫去大理寺的意義。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讓沈義倫官階職事提高,培養資歷吧。

他這次往大理寺插人是王樸的建議,其實就跟命令差不多。

按照故例,刑部和大理寺一個負責立法,一個負責審判司法,至於執法,則交給各地官府。看起來挺好。

然而,京中諸司和各地官府對內部罪犯有執法權和審判權,大理寺沒有什麼存在感。

一開始的改制,是要重新修訂各種律令,到後來覺得可以把審判權單獨拿出來。現在王樸要繼續改制,陳佑又提出是不是可以把執法權也剝離出來,就比如他創造出來的那個治安曹。

治安曹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夠儲備一支預備部隊,比如河南府治安曹,當時就是陳佑手中的利器。如果中樞也成立一個治安寺,毫無疑問,這將是一支直接掌握在政事堂手裡的力量。

經過審慎地考慮,王樸贊同陳佑提出的建議。

能夠增強政事堂的實力,政事堂諸人都沒反對。只是陳佑本想趁機朝未來的治安寺安插人手,被王樸請去交談一番後,只能按照王樸的建議去支持大理寺抓穩司法權。

王樸這樣的態度,基本上意味着陳佑別想插手未來的治安寺,但是他可以在大理寺攬權。

用處不大,聊勝於無。

而且估計能干涉治安寺的人不會超過一手之數,陳佑還能得到王樸默許去幹預大理寺,勉強算是不虧吧。

他這邊剛剛跟沈義倫說完,馬青就遣人來叫他了。

中午吃完飯,他沒有留在宮裡,直接去馬青府上。

進門之後陳佑被引到庭院,馬青此時正半躺在藤椅上,雙目微闔不知睡了沒。

領陳佑過來的那名僕役正要去喚馬青,聽到腳步聲的馬青睜開雙眼,緩緩扭頭看向陳佑:“哦,將明來了啊。”

陳佑上前幾步,叉手一禮:“相公安好。”

“還行,還能活。”

馬青說着,雙手撐住藤椅,身體坐正。

一邊招呼陳佑坐下,一邊揮手驅散庭院裡的僕役。

陳佑坐下,雙手放在膝蓋上,看着馬青等他說話。

似乎是準備措辭,馬青坐起來後過了好一會兒才語氣嚴肅地開口:“爲什麼要提議成立治安寺?”

畢竟是老將軍,談話開門見山,絕不搞什麼彎彎繞。

“政事堂意欲染指禁軍。”

陳佑絲毫不慌,他沒有辯解說即便沒有他,政事堂一干相公們也會由河南府治安曹聯想到中樞亦可以有一個治安寺。

馬青冷哼一聲:“老夫還活着呢!”

陳佑面不改色:“官家今年才九歲,至少在六年之後才能親政。”

這個九歲還是虛歲,六年之後虛歲十五,培養六年時間,對各項事務差不多可以有自己的判斷了。

頓了頓,他繼續道:“若要求穩,年過弱冠,且有皇子,方可安心。”

這一番話下來,雖然委婉,但馬青還是聽懂了,陳佑在問他:你能活那麼久麼?

馬青今年六十二,現在看着是身體硬朗,但面對樞密院繁雜公務,已經有點精力不濟了,不然也不會放權給陳佑。

就他的身體情況,能不能活到六十八真說不準。沒準能一直堅持到趙德昭二十甚至三十歲,也沒準明年就不行了。

眼看着馬青臉色沉下來,陳佑沒敢繼續拖,立刻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若是有治安寺,至少政事堂沒有理由以京城治安的名義插手禁軍。且治安寺必然要跟治安曹一般,沒有弓弩甲冑,最多配短刀持長棍,比禁軍是遠遠不如。”

不管陳佑的決策基礎是不是這個,但眼下說出來,還算有說服力。

馬青沉着臉考慮一陣,開口問道:“怎麼保證治安寺拿不到弓弩甲冑?”

他這麼問,顯然是認可了陳佑的理由。

“武庫和軍器監。”陳佑顯然早有考慮,“這兩處管好便可。再就是禁軍輜重要看好。”

又是一陣沉默,馬青再次開口:“召集京中諸將,三日後樞密院議事。”

陳佑眼皮一跳,隨即呼出一口氣,答應下來:“好。”

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