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

bookmark

趙德昭放下看了個開頭的奏章,直接就問道:“陳師的意思是想法子叫這些人只認中樞,不認主貳官?”

“正是。”陳佑點頭,“如今天下承平未久,一些個猛將名將也都還在,我以爲可以趁此機會輪番調動各地將帥,不使一人久任一地積累人望。且國朝四境未安,正可以之練兵,培養下一批將領逐漸頂替老將。”

猛將發於行伍,既然不能讓將領同部下培養感情培養默契,就得想法子讓這些不時輪換的將領得到軍士們的認可。上級的任命只能叫人在平時聽話,真到了拼死之時,只有戰場上拼殺出來的名聲才能叫人願意效死。

“再有就是傷殘戰死的撫卹,必須是中樞主導,讓所有軍漢都明白,他們能沒有後顧之憂去拼命,是因爲有朝廷在,而不是因爲帶着他們打仗的將帥。”

趙德昭連連點頭,其實他無法深入思考陳佑話中的意思,但是乍聽上去,陳佑所說的很有道理,他自然就能聽進去。

既然說到將士撫卹,陳佑順口就說了一句:“這件事最好是安在兵部,叫兵部來負責此事。”

果然,聽他這麼說,趙德昭愣了一下:“這事不應該是樞密院來負責麼?”

陳佑聞言,嘴角微微上翹,隨即解釋道:“樞密院的話,不太適合負責此事。日後那些被頂替的老將,若是無名無功也就罷了,若是功名俱在,樞密院是最好的去處。再主持撫卹將士,豈不是給了他們收攬人心的機會?”

說到這裡,他若有深意地加了一句:“要是真有一位名帥能威壓其餘將領,可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人,別說皇帝了,普通的文官也不會放心。

所以狄青纔會那麼難過,不僅僅是文官要針對他,更是皇帝要找人制衡他。既然沒有武將能與他相匹敵,就只能通過明制度和潛規則來限制他的權力,消磨他的威望。

巧的是,周國現在的樞密使馬青也就是軍功有些薄弱,但資歷和威望漸漸有了軍中第一人的氣象。

趙德昭有些茫然地點頭,他現在想不到陳佑話中隱含的意思,不過只要能把這句話印在腦海中,總會有發芽的時候。

“陳師且去做。”趙德昭語氣真誠,“此等爲國爲民之事,我定當支持!”

陳佑拱手道:“官家有如此見地,不愁天下不安。”

只一聲誇讚,就叫趙德昭面露欣喜之色。

不過他隨即響起一件事,稍稍猶豫,開口問道:“武德司查到王彥川相公涉及春闈舞弊,我想罷免他,陳師以爲如何?”

陳佑眸光微動。

他本來都做好了王彥川繼續留在樞密院的準備,沒想到趙德昭竟然自己動了心思。

意外之喜,着實是意外之喜。

陳佑稍作思忖之色,沉聲答道:“回稟官家,臣以爲現時不宜罷免王彥川。”

“這是爲何?”趙德昭急切問道,語氣中帶着一絲不滿。

陳佑敏銳地察覺到趙德昭態度的變化,嘴脣微抿,等了一瞬纔不急不緩地開口:“一則才罷免一位宰相,如若短時間內再次罷免一人,恐令羣臣不安。”

如果有正當理由,別說接連罷免兩位宰相,就算兩府這麼多人一次性都換了,只要沒死人,就不會導致羣臣不安。

只不過陳佑和王樸在之前罷免溫仁福的時候起了比較明顯的作用,再罷免一個王彥川,怕是會惹得其他人一起配合來對付他們。

“再則常言道‘使功不如使過’,官家可令中官將罪證送到王彥川府上,想來王彥川必當小心謹慎不敢不聽官家之令。”

這句話說出口,陳佑看到趙德昭面露沉思之色,又加了一句:“如今政事堂相公出缺,正可叫王彥川到政事堂緊抓兵部撫卹事宜。想來他不敢不盡心,亦不至於辦砸了此事。”

趙德昭恍然:“陳師所言有理!”

初八,政事堂建議罷免治安卿寧強和殿前司都虞候盧孟達。

盧仲彥得到消息立馬尋到陳佑,直言太后要求盧氏不能不在京城沒有兵權。

這基本上是強壓着陳佑用自己的利益去同王樸等人交換。

這等損己利人的事情,陳佑當然不能直接答應,盧仲彥好話歹話都說盡了,陳佑才答應去找其他相公說項。

王樸那邊只是做個樣子,兩人一邊喝茶一邊探討茶葉怎麼喝纔好。

陳佑力挺整茶泡煮,喝得就是原滋原味。而王樸卻喜愛加調味料沖泡的茶粉,配比稍微變化就是不同的滋味,千滋百味纔是好茶。

爭論的時候難免聲音大了點,倒叫關注此事的盧仲彥頗爲安心。

再之後找到馬青,纔開始說正事。

他藉着王樸的名義說出對外戚掌京都兵權的擔憂,隨後又說了盧家的要求,以及王樸的建議:盧氏兄弟二人只能留一個在洛陽。

馬青沒什麼好反對的,按他的想法,盧家有一個外地節度使就夠了,京中還有兩個掌兵權的實在是過於危險。

從馬青那裡出來,陳佑又去了宋敏貞府上,同樣的說辭,只不過多談了一些整軍事宜。

宋敏貞是純粹的文官,對陳佑把撫卹事宜劃撥到兵部十分讚許,唯一的問題就是財政能否支撐。

他看過不少書院的文章,因此希望陳佑給出一個合理的計劃,如果財政允許,他會全力支持。

陳佑滿口答應下來,告辭離開。

撇去同他不對付的王彥川,他最後拜訪的是竇少華。

坐下之後,他先說了盧氏的事情。

竇少華捧着酒杯呵呵笑道:“盧孟達離職也好,不過少保怎麼不勸勸官家把東宮六率解散了,哪有東宮兵馬護衛皇宮的道理?”

陳佑尷尬一笑:“竇相的意思是?”

“盧孟達可以留下。”竇少華放下酒杯,“盧仲彥離開洛陽。”

陳佑眉頭一挑:“盧孟達留任殿前司都虞候?”

竇少華笑着搖頭:“這就得看陳少保你能做到什麼程度了。”

“呵。”陳佑靠在椅背上,神情放輕鬆,“竇相未免想得太好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