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一陣,沈義倫出聲:“唯有監督。”
陳佑輕笑一聲,不置可否,轉過話頭:“有空可以去書院走走,那幫學生們的辯論挺有意思。”
九級以上的學生,大都對政事軍事比較感興趣,閒着沒事幹就會互相討論爭辯幾句。有沒有現實意義先不去說,但有些奇言妙語也會給人帶來靈感。
最重要的是,因爲陳佑的身份,不少自覺品級足夠的官員偶爾也會去開一個講座以彰顯對陳相公的支持。使得書院學生相比其它地方的學子,對朝廷政策的瞭解更深刻,靈光一閃的妙言妙語也就更多。
沈義倫應下之後,陳佑不再多言,仔細聽着沈義倫這一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偶爾提問一句,卻叫沈義倫思索良久難以給出答案。
陳佑沒有強求答案,畢竟有些問題他自己也無法解決。
哪怕沈義倫已經儘可能地簡略了,但等他停下敘說,兩刻多鐘都過去了。
點評兩句,陳佑吩咐道:“回去整理一下,寫一份條陳給李文淵。”
沈義倫點頭應下,靜靜坐在座椅上。
果然,只聽陳佑接着道:“這件事辦完,稅務監缺人,你做好準備。”
這是要調去稅務監了?
沈義倫點點頭,心中更加堅定要跟進陳相公。
由於現在依然可以跳躍式升官,並不是所有受到重用的人都會頻繁調動職事,但會被頻繁調動的人一定要被重用的。
畢竟職事變動只有兩種可能:提升資歷,以及解決難題。
前者不必說,哪裡有空去哪裡,後者一般是哪裡出了問題就去哪。
只是不知道這稅務監有沒有困難等着。
沈義倫腦子裡面快速轉動,沒在面上露出分毫。
陳佑沒有去管沈義倫在想什麼,繼續道:“明日你去尋稅務少監龐中和。”
這句說完,他不再開口。
過了一陣,見沈義倫還是一副側耳傾聽的模樣,突然反應過來,補充一句:“就這樣,你去歇着吧。”
“喏。”沈義倫連忙起身,“義倫告退。”
坐在房間裡的陳佑喝了口熱茶,起身做了幾次擴胸展臂的動作,然後重新坐回椅子上,等待接見下一位。
連續不斷地接見下屬,枯燥,乏味,是對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
好在這樣的情形一般情況下一年只會在年末出現一次,平常沒有不開眼的會來打攪宰相們的空閒時光,除非真的有要緊公務。
夜幕降臨,還等在門口的人們直接散去,預備明天再來。
陳佑送走今天的最後一名外官,靠在椅子上稍微歇了會,管事便來通知飯菜已經備好。
累了一天,陳佑也沒心情再去餐廳,直接叫他把飯菜端到這邊來,同時吩咐給隔壁的幕僚們送去飯菜。
只是這飯也吃得不安穩,剛動筷子,張賢就把整理好的今日約談重點內容遞了過來。
東西送來了,張賢等幕僚可以安心吃飯,陳佑卻只能一邊吃飯一邊翻看記錄。
沒等他吃完,又有僕役來稟報:樑關山來了。
“叫他進來吧。”
陳佑一邊說着,一邊把記錄退遠一點,快速扒了兩口飯,咀嚼着嚥了下去。
見樑關山走了進來,他不等樑關山行禮,直接用筷子指向一旁的木椅:“先坐,吃了沒,沒吃在我這吃點。”
樑關山臉上擠出笑容:“那關山就厚顏蹭相公一頓飯了。”
陳佑沒有多言,直接吩咐僕役添一份碗筷飯菜,而他自己則稍稍加快速度。
一頓飯很快吃完,漱口淨手後,見樑關山還在吃,便拿起沒看完的記錄繼續翻看。
他依然沒能把記錄看完。
樑關山只是稍稍填了填肚子,不敢真的慢慢吃到飽叫他等太久,很快就放下碗筷。
桌子收拾乾淨,陳佑嘆了口氣,再一次放下記錄,捧起溫熱的茶盞。
“你這次去職,有些突然。”
樑關山沒有沉默太久,直接就問:“可是王平章他們,意欲削相公之權?”
畢竟是被陳佑看重收入幕中的人,考慮的不僅僅是身邊那點事。
陳佑聞言輕笑:“主要還是王平章。大家都是宰相,這權威不就看底下人聽不聽話麼?前段時間我藉機把你們幾個都提到州府主官的位置上,他們就有些不滿,趁着這次年末,直接就動手了。”
頓了頓,他無奈搖頭:“不僅僅是你,伯昀、範叔燾也都被以年資不足的名義免職。”
這是硬傷,之前多是在陳佑幕中任職,品級普遍不高。哪怕經過這兩年的過渡,主政一州還是過於勉強。
之前急着安排人防備盧璟,陳佑找一找“久在本州熟悉民情”之類藉口糊弄過去也就罷了,現在平穩下來,逮着資歷這一點較真,便是陳佑也沒什麼話可說。
“不過他們也不想撕破臉皮,鬧得大了,對大家都沒好處。”陳佑笑了笑,“你們在一州主官的位置上做過一任,哪怕時間短,那也是資歷。你既然先回來了,不如就猜猜,下一步會到哪裡去。”
樑關山思忖一陣,試探着回答:“我等方纔以年資奪職,不會再領一地主官,而若任佐貳官,又於時事無益。”
停了一下,見陳佑不置可否,他又繼續道:“在下估摸着,應該是在京中任職。聽說御史臺、大理寺、稅務監將要大量增員,該是這三處。若是競爭激烈,也可能會入內朝做一文學侍從之官。”
話音剛落,陳佑哈哈笑道:“尚同莫不是忘了兩府?”
樑關山一愣,隨即笑着搖頭:“是了!樞密院方纔改制,所用之人或有不妥,當要換人。”
“嗯。”陳佑頷首,“我準備叫你去庶務司做一任司丞,爲司正之副。”
說到這裡,陳佑笑着點了點桌子:“真要說起來,你這司丞,資歷比守司正聞克還要老,也就是他在樞密院的時間着實太久,莫要同他鬧將起來,於你於我,面子上都不好看。”
“相公放心。”樑關山點頭應下,“下官知曉當如何行事,必不叫聞司正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