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

bookmark

嶺南不是什麼重要的地方,因戰立功的大多都在六品以下,只有極個別人需要拿出來單獨討論。

不過這次因功升官的名單是吏部、兵部、選閱司三方商定,互相監督之下,晉升級別、理由等全部嚴謹合理,很難挑出錯來。

最後在挑選制置使上卡住了。

因爲參加嶺南之戰的本就少有高級別將領,扣除領頭的兩位,竟然只有一人品級勉強達到最低要求。

屋內諸人盡皆沉默,或是輕揉太陽穴,或是按壓眉心,一個個神情嚴肅地考慮該如何做。

不太好調動,空閒的那些將校都準備要參加來年征討定難軍,現在有擔子在身上的也都待在好地方,突然把人調去嶺南,難免叫人多想。

“咳!”

陳佑突然咳了一聲,把諸人目光吸引過來後,他斟酌着道:“不如在嶺南各制置使司增設一個制置副使,品級差得多的,就任副使,差得少就副使知司事,勉強夠就做制置使。反正制置使和制置副使不同時存在。”

“可以同時存在。”

王樸突然說了一句。

陳佑先是愕然,隨即若有所思。

竇少華也點頭:“的確可以同時存在。”

陳佑決定不深入討論這件事,直接就道:“那就這麼定下了,具體哪些人任副使,先等戶部把制置使司劃分完成再說。”

“就這樣罷。”

王樸一錘定音,接下來又安排了各級官吏年節物事的準備分發、新年入宮朝見官家等事宜。

不拘何事,最後都是王樸宣佈定論,首相之勢盡顯無遺。

壬寅,在京三品以上官員齊聚宣政殿,今天要在御前做一次年末總結。

在京三品以上官員,除了各尚書、卿、監等實權人物,還有那些擁有銀青光祿大夫以上文散官,歸德將軍、雲麾將軍以上武散官,侯以上封爵,護軍以上賜勳。

這些加在一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不在周國政壇上活躍的。

朝會開始之前,王樸、宋敏貞、竇少華、陳佑、王彥川五人聚集在同明殿,同官家和太后確認最後一些即將宣佈的事項。

王樸對此十分重視,他不允許這次朝會出現反對聲音,也不希望還有事情要拿到這次朝會上來討論。

按照陳佑的理解,這一次朝會,既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也是對兩府宰相居於衆臣之首地位的確認。

卯正三刻,宦官通報羣臣已然立於宣政殿。

王樸點點頭,語速不變唸完最後一個關於各地梳理糧倉的奏章,以及中書的批覆。

趙德昭沒什麼意見,盧金嬋想到妹妹如今正在行商賈事,當即表示可以藉助商人收購新糧出售舊糧。

王樸聽了不由皺眉,思忖一陣才頷首:“便如太后所言。”

說完,提筆在批條上面加了一句,遞給趙德昭。

趙德昭看完,見無出入,提筆寫個準,再在“準”字上圈了個圈,吩咐身邊宦官用印。

將奏章收下,王樸站起身來。

陳佑等人也跟着站起來,同王樸一塊行禮:“臣等先行前往宣政殿。”

得到應允,五人魚貫而出。

陳佑等人先往前走,王樸留在最後仔細吩咐政事堂書令史該把奏章搬到哪裡去,然後纔不緊不慢地跟上。

站在宣政殿後門處,聽到天子車駕即將到來,王樸脫下靴子,將插在腰帶上的笏板拿出來,雙手持着對衆人道:“我們先過去吧。”

陳佑也迅速脫靴擺在牆邊,抽出自己的笏板,雙手持着底部懸在胸腹之間。

王樸率先邁步,宋敏貞邁步跟上,後面依次是竇少華、王彥川和陳佑。

陳佑不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他的資歷最低,只能落在最後。

在滿堂朱紫的注視下,五位宰相從御座左邊緩步走出。

他們沒有站到站到文武班列中,而是走向擺在御座前的五張案几。

王樸停在正中間的一張案几後,宋敏貞越過他向前,竇少華上前幾步停在王樸左側的那張案几後。

宋敏貞最終停在了王樸右側的案几之後,陳佑在宋敏貞之右,王彥川在竇少華之左。

雖然不是站在三大正殿的丹陛上,但在這個角度看滿堂朝臣,給人的感覺的確是不一樣。

陳佑壓下心中思緒,微微側頭看向隔着一個人的王樸。

雖然看不清王樸的面容,但想來身爲首相,這時候當是豪情頓生吧。

鞭聲響起,片刻之後,趙德昭從左側走到御座前坐下。

陳佑五人轉身,帶領羣臣跪拜,三稱萬歲。

趙德昭口稱免禮,羣臣再拜。

其餘諸臣跪坐席上,陳佑五人起身,面向諸臣,在案後跪坐,把笏板擱在案上。

這種從未有過的形式,沒什麼可以依照的禮制,王樸也沒想叫人去制定一套出來。

見殿內安靜下來,王樸朗聲道:“今日召集諸位,一是陛下不欲升元日大朝會,二爲總結一年施政得失,以爲往後定例。諸位若有條陳奏疏,儘可於此上奏,若我等能批答,則當場批答,若不能,則交陛下聖裁。”

“喏!”

殿內大部分人早就聽到風聲,此時一同應下,倒叫那些沒答應的人心虛起來。

王樸微微頷首:“如此,便開始吧。”

聽到這話,陳佑身體稍稍放鬆了些。

按照他們之前的佈置,一開始的幾個都是早就安排好的,現在只不過是拿上來當着朝臣的面確認一遍。

之後或許會有臨時的發言,但大部分都逃不脫之前幾人商討好交給官家的那些。

唯一擔心的就是出現對於臨時發言提出的問題,官家有自己的想法,而官家的想法同宰相們的想法不一致。

要麼強硬迫使官家認可宰相們的想法,要麼被官家擊碎權威,讓百官明白宰相也是普普通通一臣子。

宰相們不缺反對皇帝的膽子,但問題在於,他們做好了反對皇帝的準備了麼?

陳佑捫心自問,自己做好了麼?

“啓奏陛下,啓稟相公,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趙普受命整飭官制已有結果,奏請京中百官照此施行!”

說着,他從袖中掏出一本薄薄的冊子舉在頭頂。

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