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

bookmark

旭日東昇,早起的小鳥都懶得再叫,周山書院的書報店終於開了門。

四十多歲的店主打着哈欠把最新一期的《周山日報》擺到貨架上。

店裡除了報紙,還有書院的課本,教員們編的教輔資料或者習題,以及經典文集之類的。

忙活了一通,脊背微微出汗,店主舒了口氣準備去後屋衝杯熱茶捧着慢慢喝。

剛轉身邁步,門口就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來一份日報!”

“兩錢!”

店主一面說着,一面重新轉過身子。

“啊!張官人,今日相公又要講課?”

看清來人,店主登時熱情許多,嘴裡打着招呼,不等接過錢便忙不迭取下一份報紙遞到張賢手上。

“嗯,相公下午到,我提前來準備。”

張賢臉上保持着讓人舒適的笑容,拈着兩枚銅錢放到桌面上,同時接過店主拿給他的報紙。

店主呵呵笑着,突然拍了一下腦袋,狀若恍然道:“對了,官人上次交待的剪報現在要拿去麼?”

“有勞了。”張賢笑着點頭,同時又從錢袋中取出八枚銅錢放到桌上,“不好叫你白白忙活,就當請你喝杯酒。”

“這可使不得!就是費些功夫和漿糊罷了,不值當這些錢。”

店主一邊說着一邊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遞給張賢,卻不去瞅桌面上的銅錢,更別說把錢還給張賢了。

如今四五文錢就夠一名成年男子一天生存所需,八枚制式銅錢,沒有多到讓店主不敢收,卻也沒有少到讓店主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

張賢沒有在意店主的想法,接過冊子便轉身離開,他要去半山腰的小閣樓。

出了書店沒走幾步路,突然有路過的學生興奮地喊了一聲:“張師兄!”

張賢笑着朝那學生點點頭,正要繼續往前走,又聽到有人喊:“張師兄,是山長又要來講課了麼?”

見四周學生似乎都被吸引過來,張賢眉頭一皺即鬆,隨即站到路邊朗聲道:“諸位師弟,山長今日下午將在真理堂講課,講述‘親民官的有爲與無爲’,感興趣的可以去聽一聽!”

應和的聲音此起彼伏,同時又有聲音喊道:

“張師兄,上次山長說的那個‘納夷狄入華夏之策’我有不同意見,希望可以同師兄討論一下!”

“張師兄能否建議山長講一講‘專利詔’?”

“不知道張師兄怎麼看最近關於銀票的爭論?”

“張師兄……”

謹言慎行是張賢的行爲準則,沒有得到山長的示意,這些問題他全都打太極對付過去,然後藉口山長吩咐要趕緊去辦,這才從師弟們的圍攻中逃離出來。

坐進閣樓裡,他一邊注水研墨,一邊平息心情。

濃淡適宜的墨汁備好,拿過一張大的佈告紙鋪在桌上,四角用鎮紙壓好,稍稍閉目沉思,揮筆寫下講課通知。

他這字圓潤厚重,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一種“穩妥”的感覺。

由字及人,他也想讓別人一看到他就認爲他可以信任。

寫完通知,把筆洗乾淨,殘餘的墨汁倒掉,通知攤在桌上晾乾,他坐到椅子上翻看報紙。

《周山日報》是周山書院內部發行的報紙,只在書院裡的書店售賣,張賢每日在樞密院辦差,想看這份報紙十分困難。

今日的頭版頭條是《我軍收復綏州》,一句話新聞,然後底下是對朝廷的讚頌,對前線將士的誇讚。

也就是這個時候沒有記者,如果有戰地記者,沒準還會分一個甚至兩個版面來介紹戰場上涌現的英雄事蹟。

張賢掃了一眼,便不再關心,翻到第二版,角落裡有目錄,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第四版有關於稅制的討論。

翻過去,原來是書院一位教授和學生討論的記錄,學生整理下來徵得教授同意後投的稿。

看了看前言,卻是教授對當前稅制不怎麼滿意,課上提了一句,學生不同意教授的意見,下課後直接找到教授想要討論清楚辯個明白。

不得不說,這位教授的意見的確能邏輯自洽,張賢看完都有種“好像真是這樣”的感覺,也難怪那名學生最後隱隱贊同教授的觀點。

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記錄下這一條,如果有機會,或許能在山長面前提一提。

最感興趣的內容看完,接下來就是昨日邸報摘抄,以及各路好手針對前幾日邸報內容的點評與討論——這是普通讀書人最關心的內容。

大概一個月前,《周山日報》有一期的頭版直接就是一名講師質疑陳佑推動的“專利詔”,接下來半個月幾乎每一期都有幾個討論“專利詔”的精品文章。

這一次質疑與討論,使得《周山日報》在京城出了名,許多讀書人甚至官員都想要買一份報紙,也有不少書院外的文章投稿給日報編輯部。

然而報紙印刷不易,確定內容、刪改稿件、排版、校對、印刷等工序,保證每天一份的情況下,也就能滿足書院裡的購買力。

請示了祭酒和執事後,日報編輯部又開了一個《周山時政》,十天一期,專門用來刊登時政消息及各種點評討論。在河南道諸城都有售賣,銷量還挺好。

畢竟邸報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周山時政》摘選的那些可以公開的消息,以及一干作者針對這些消息“不過線”的討論,大大的滿足了普通文人對政治的好奇心與參與感。

一目十行的看完報紙,張賢起身看了眼通知。

還沒幹。

他繼續做下,翻開那本剪報小冊子。

這本冊子裡面,都是報紙上關於銀票的文章。

銀票是這次戰爭中出現的交易憑據,目前總共就三種面額:一貫、五貫、十貫。

官府從各家商戶處購買物資都只支付銀票,而範貞卿他們代表朝廷售賣繳獲物資時,也只收銀票,保證了流通。同時拿着這些銀票可以到洛陽兌換現錢,保證了信用。

這種事情涉及的範圍很小,接觸到的人也不多,因此熱度比不上催生了《周山時政》的“專利詔”,但依然有那等消息靈通的敏感人士察覺到銀票的意義。

張賢知道銀票這件事也是山長推動的,因此他想多看看別人有什麼想法,或許就有隻言片語能啓迪到他,叫他在山長面前有表現的機會。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