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

bookmark

胡承約聞言嗤笑一聲:“總歸青壯蕃軍都被調往其它州府,剩下的老幼病殘若是不從,殺了便是!”

分明是個讀書人,說出的話卻滿是血腥氣。

不過在座之人卻沒有不同意見。

都是亂世走過來的,要麼曾主政一方鎮壓不法,要麼有軍中效命的經歷,還不至於對蕃人發善心。

“擅殺無以止亂。”

反對的依然是焦繼勳。

文官出身的胡承約殺氣騰騰,反而武將出身的焦繼勳不願毫無章法的殺戮。

胡承約看着焦繼勳,沉默一陣,然後開口:“我也非是要濫殺無辜,總歸銀夏之地蕃部頗多,正好傳法院新立,可以過去試一試。”

傳法院,隸屬鴻臚寺的一個部門,本次官制改革中新成立的部門。

同原本歷史上趙宋的傳法院不同,眼下趙周的傳法院不是爲了翻譯經文,而是要把儒道等學說,以及官方神祗傳說傳播給化外之人。

同時,如果發現化外蠻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甚至歷史典籍,要拿回來翻譯後華夏化,然後再傳回去。

說白了就是文化入侵。

爲了保證傳法院官員的人身安全,會特意安排一部分士兵轉爲傳法院屬吏,但凡拒絕王化並對前去幫助他們沐浴王化的官吏表現出敵意的蠻夷,傳法院可以消滅這些“不願意做人”的蠻夷。

這個傳法院是陳佑一力推動組建的,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這個衙門有什麼前途,現在人員還沒滿編,士兵更是不見人影。

胡承約現在提出來,或是爲了向陳佑示好。

反正銀夏已經平定,便是傳法院捅出簍子,也能很快解決。

果然,聽胡承約這麼說,陳佑若有所思地點頭:“的確可以試一試傳法院究竟可行與否。”

首相開口了,與大家的利益都沒有關聯,自是點頭附和。不求換得陳佑支持,只要不使絆子就成。

竇少華更是直接道:“吏部、兵部、選閱司儘快把傳法院人手補充齊整,這是傳法院第一次實踐,我看直接叫傳法院令親自過去,兼一州佐貳官,有事可臨機決斷。”

陳佑聞言頷首:“便如竇相所言。”

坐在外側的趙普、李榖、孫漢雄盡皆點頭應下。

經過討論——主要是宰相和參政們的討論,最終決定讓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高懷德前往夏州,擔任夏州刺史,兼夏、銀、宥、鹽等州蕃軍都部署。

只是蕃軍,不是蕃漢軍。

註定了高懷德和其它幾個州的主官未來將矛盾不斷。

銀夏事暫時這樣,幽州那邊直面契丹兵鋒,兩府諸人爲究竟要不要調禁軍支援幽州而爭論不休。

主要是薊縣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如果被契丹拿下,再想奪回來,除非想上次一般封鎖周邊各處關隘,硬生生把遼軍困死在城內。

可這樣做的話,損失要比現在擊退契丹更大。

因此一些人覺得與其等幽州城破再來補救,不如現在立刻調兵北上支援幽州。哪怕白跑一趟,也比後悔要好。

另一些人卻認爲此戰早已準備充分,爲了應對契丹,更是早早朝薊縣和周邊關隘調集兵馬器械和糧草,應該相信王江的能力。

兩派人爭執不下,最終把選擇權交到陳佑手裡。

不管他選擇哪種方法,亦或是讓大家舉手表決選出一種,由此產生的後果,都得他來承擔。

有些人不能承受這般壓力,而有些人則能在這樣的壓力下做出正確的判斷。

陳佑最終選擇禁軍不動。

但是,同時命令涿、易、莫、泰等州整頓州兵團練,做好隨時北上幽州的準備。殿前司李克榕攜帶詔令奔赴涿州,接管諸州軍,擔任幽薊兵馬都監,位在盧龍節度使之下。

此事定下,甚至都沒等都堂議事結束,立刻就安排人草擬詔令,同時遣人去通知李克榕。

不管幽州最後結果如何,既然陳佑擔下了這個責任,相公們便不再糾結此事,開始討論甘州回鶻。

甘州回鶻或許會有個別部落不開眼襲擊周國邊州,但不可能聯起手來進攻周國。

畢竟前幾年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才遣人入朝,朝廷從使者口中得到不少情報,也能瞭解甘州回鶻的虛實。

在座各位心知肚明,所謂甘州回鶻,十有八九是巴寧泰的藉口。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這件事最終的決斷權也來到陳佑手上。

似乎一夜之間,王彥川等人就真心實意地認可了陳佑的地位,不再想着抵抗他了。

陳佑也沒讓大家失望,做出的決定是暫且無須理會甘州回鶻。

至於銀夏之戰的大軍,洛陽派去的禁軍全員返回洛陽,其餘兵馬則挑選出此戰立功可晉七品以上者入京,其餘人等各歸本州。

最重要的是讓範貞卿主持處理戰利品,哪些能充當賞賜,哪些可以當場發賣,哪些該送往國庫。

藉着處理戰利品的機會,開始有序回收之前爲了方便朝廷購買糧草等大宗物品而發行的銀票——商賈若想低價獲得朝廷出售的戰利品,必須使用之前發行的銀票支付。

如果戰利品不足,則可以到換成現錢或者向朝廷購買其它貨物。如果戰利品價值高於發放的銀票總值,則在回收完所有銀票後,准許現錢購買。

總之,陳佑對銀票的要求是:信用第一。

議事結束,諸人心思各異地散去。

陳佑回到書廳,見完接了詔令的李克榕,便獨自一人坐在書廳中翻看各地官員的名簿。

既然巴寧泰在奏章中表達出他的態度,不管是強硬還是妥協,陳佑都得迴應。

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計劃,他不怕巴寧泰擁兵自守,可若能避免動亂,還是要盡力避免。

因此,他決定稍稍讓一步。

中樞的要害部門要儘可能握在手裡,京外州府反而可以放出去。

翻了一陣,他突然想到,或許可以給巴寧泰一個舉薦樞密副使的機會!

要是巴寧泰不舉薦其故舊,而是舉薦會成爲陳佑對手的人選——合適的人選也就只有幾個前宰相——那就正中陳佑下懷。

未慮勝先慮敗,陳佑合上名簿,靠在椅子上思忖,如果巴寧泰推薦了故交好友進入樞密院,該如何阻礙其掌控樞密六司。

考慮一番後,陳佑心中有了定計,長出一口氣,注水研墨開始給巴寧泰寫信。

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